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5篇
医药卫生   12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目的:探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对豚鼠致敏作用的原因。方法从豚鼠血清免疫性试验和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释放两个方面,评价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致敏性。结果豚鼠抗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血清能与人血白蛋白产生沉淀线,与空白豚鼠血清不生成沉淀线;紫杉醇注射液1×10-3 mg/ml、1×10-4 mg/ml和1×10-5 mg/ml可以明显促进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的释放,组胺的释放与剂量成正比,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而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的释放无影响。结论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对豚鼠的致敏作用是由其辅料-人血白蛋白引起的。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排卵障碍的不孕妇女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时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诱导卵泡成熟排卵后,采取不同的黄体支持方案与时间对妊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2011至2014年因排卵障碍给予来曲唑/FSH促排卵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不孕女性126例,卵泡长至直径18~20 mm后用GnRHa诱发卵泡成熟排卵,24~36 h后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根据排卵后采用的不同的排卵方案及时间分为2组,A组:排卵后第3天给予地屈孕酮10 mg,口服,3次/d,持续至孕10周;B组:排卵后即给予地屈孕酮10 mg,口服,2次/d至孕10周;观察指标:GnRHa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雌激素水平、宫腔内人工授精术中注入宫腔内的前向运动精子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多胎率、临床妊娠率。结果 2组间GnRHa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雌激素水平和IUI术中注入的前向精子数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和多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其临床妊娠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排卵障碍的不孕女性行IUI时,GnRHa诱发卵泡成熟,排卵前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于排卵后第3天开始用地屈孕酮10 mg,3次/d,至孕10周,此种黄体支持方案明显提高妊娠成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例进行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于观察组产妇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100%,对照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可提高产妇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评估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治疗胆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6年2月—2020年4月因肝外胆管狭窄导致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共550例,根据置入支架不同,分为传统支架组和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对2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匹配,然后比较2组支架通畅时间、术前术后胆红素差值、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 结果 550例患者中20例临床资料缺失,35例失访,进行倾向性分析后,最终326例纳入分析,每组各163例。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组支架通畅时间为111.0(82.0,192.0)d,相比传统支架组的93.0(70.0,141.8)d明显延长(Z=3.260,P=0.001),术前和术后1周胆红素差值相比传统支架组下降明显[51.2(26.0,114.7) μmol/L比46.0(13.9,81.1) μmol/L,Z=2.095,P=0.036]。传统支架组术后7例(4.3%)出现并发症,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组为6例(3.7%);2组中位住院时间均为10.0 d。2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的通畅时间有效延长,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5.
【摘要】 目的 评价氢吗啡酮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泵应用于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UAE)围手术期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UAE术治疗的27例子宫肌瘤患者。将氢吗啡酮10 mg+0.9%氯化钠溶液配至 100 mL镇痛泵中,术前 15 min开始挂泵给药,术中根据患者疼痛情况调整用药剂量。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患者栓塞即刻、栓塞后5 min、手术结束时及术后 6、12、24、48、72 h疼痛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栓塞即刻、栓塞后5 min、手术结束时,术后 6、12、24、48、72 h疼痛控制良好, 中位住院时间为5 d,患者对镇痛治疗结果满意。术后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评分除“对行走能力的影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1)外,其他生活质量评价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例(18.52%)发生不良反应,未发生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中氢吗啡酮自控镇痛泵应用安全有效,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并缩短住院时间。自控泵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6.
对42例阿尔茨海默病(AD)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脂、维生素B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进行测定,并进行组间对比研究。结果AD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Hcy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维生素B12叶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增高、维生素B12和叶酸降低可能与AD发生有关,降低血脂及补充维生素B12、叶酸可能对AD预防和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47.
脑卒中单元超早期肢体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病死率有所下降,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有提高,但是脑卒中的致残率仍无显著下降。因此防止和减少卒中的致残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卒中单元超早期的康复护理治疗是防止、减少致残的有效手段,在脑卒中治疗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西方国家积极开展脑卒中的康复护理,已取得了显著效果。而我国护理训练正在探讨和开展此课题研究。目前卒中单元早期肢体康复护理重要性尚未被充分认识,为此就卒中单元超早期肢体康复护理的有关方面作一论述。1脑卒中单元病区中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卒中单元是一个针对急性脑…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自发再灌注的临床预测指标及其价值。方法入选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26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初发STEMI患者。所有患者按照溶栓试验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为自发再灌注(spontaneous reperfusion,SR)组(TIMI 3级)和无自发再灌注(nonspontaneous reperfusion,NSR)组(TIMI 0~2级)。比较2组的各项指标,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SR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患者术前ST段回落>50%、术前胸痛缓解>5、血红蛋白、肌酐、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OR=1.064,95%CI:1.036~1.094,P=0.000)、超敏C反应蛋白(OR=0.811,95%CI:0.713~0.923,P=0.001)和术前ST段回落>50%(OR=3.638,95%CI:1.793~7.318,P=0.000)是自发再灌注的影响因素;3者联合对自发再灌注诊断的敏感度为80.6%,特异度为63.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8,其95%CI为0.72~0.85。结论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和术前ST段回落>50%对于SR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晚期时相肢体缺血预适应(1ate-phase limb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L-LIP)是否对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患者有心肌保护作用并改善术后6个月的预后。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择期PCI术的冠心病患者20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L-LIP组)98例(术前24 h行单侧上肢缺血预适应,用血压计袖带加压至200 mmHg(1 mmHg=0.133 kPa)压迫肱动脉,持续5 min,间隔5 min,重复3次),对照组102例,比较PCI术中相关参数、术前及术后24 h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肌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ardiac isoenzyme,CK-MB)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随访术后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胸痛评分>1及ST段偏移>1mm的比率明显减低(P<0.01)。实验组术后24 h cTnI、CK、CK-MB明显降低(0.009vs0.036 ng/mL,123vs186 IU/L,15vs27 IU/L;P<0.05)。在去除两组中边支闭塞的患者(对照组8例,实验组6例)后再次比较,发现实验组术后eTnI、CK、CK-MB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008vs0.040 rig/mL,126vs191 IU/L,16vs28 IU/L;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随访6个月,实验组终点事件发生率(4.08%)明显降低(x~2=4.374,P=0.036)。结论 L-LIP降低择期PCI术中心肌损伤,并改善了冠心病行择期PCI患者术后6个月的预后。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改良超声引导技术在CT增强检查困难血管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CT增强检查困难血管病人86例,随机分成2组行浅静脉穿刺,常规组采用常规穿刺法,超声组采用改良超声引导技术穿刺法,观察并比较2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病人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超声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84.44%、满意度评分为(96.52±4.31)分,高于常规组的60.97%和(84.12±3.67)分(P < 0.05和P < 0.01),2组穿刺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0% vs 92.68%,P>0.05);超声组穿刺时间(3.47±0.96)min、穿刺次数(1.16±0.32)次,较常规组的(4.08±1.02)min、(1.56±0.27)次减少(P < 0.01),但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术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缩短,且术中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病人满意度高,建议在CT增强检查困难血管病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