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7篇
生物科学   1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水杉孑遗居群AFLP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水杉 (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孑遗居群AFLP遗传变异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 ,以探讨水杉孑遗居群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根据 6对AFLP选择性引物扩增的 46个多态性位点 ,选择了其表型频率在 2 5 %~ 75 %的 2 7个AFLP标记 ,运用等样本频率方法和等地理距离间隔方法分别对 3 9株和 3 7株原生母树进行了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I值计算。结果表明 :水杉孑遗居群缺乏空间结构 ,绝大多数AFLP位点变异为随机分布的空间模式 ,但也有少数位点存在显著性随机相关 ,在 4~ 8km地理距离间隔显示负相关 ,说明该间隔可能是水杉孑遗居群的部分基因交流的有效屏障。水杉原生母树分布存在 12~ 2 8km的明显距离间隔空挡 ,说明人类从迁入该区域起就影响着水杉孑遗居群的原始生境 ,导致其生境片断化、景观破碎 ,进而形成岛屿状分布格局 ,并引起了水杉残留居群的随机遗传漂变。根据本研究结果 ,结合水杉孑遗居群较低的遗传多样性 ,分析探讨了水杉孑遗居群濒危的机理 ,并提出了相应的保育策略 ,为水杉的有效保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2.
人类锌指蛋白ZNF382对肌生成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基因组中有大量哺乳类特有的KRAB锌指基因,这些基因的功能大多尚不清楚,ZNF382就是其中一个.本文研究了人类锌指蛋白ZNF382对肌生成的调控作用.人类ZNF382基因在肌肉组织中高表达,ZNF382的mRNA水平在C2C12细胞的肌生成过程中上调,ZNF382调节肌肉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在NIH3T3细胞中,ZNF382与E-box蛋白E12和成肌调节因子MyoD共转增强肌肉肌酸激酶MCK启动子的活性;ZNF382的启动子预测分析也发现ZNF382的启动子上含有MyoD和血清反应因子SRF的结合位点,这些结果提示人类ZNF382蛋白在肌生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广州越秀公园植被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对越秀公园植被景观要素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运用Autocad 软件提取了景观要素斑块信息,选取了斑块数目、斑块数目比、斑块面积、斑块面积比、斑块密度指数、斑块形状指数、优势度、分维度、均匀度等9 个指标对越秀公园植被景观的多样性、异质性、均匀性及破碎化程度等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越秀公园植被景观整体布局基本合理,景观结构较为稳定,密林作为全园的基质,保持了较好的生态完整性和连续性,为越秀公园的整体景观与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生态条件,但需对部分景区植被景观布局作相应调整.同时对越秀公园植被景观整体格局优化和生态完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4.
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法获得灵芝孢子副产物五个不同极性部位,以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羟自由基(·OH)和2,2-二(4-叔辛基苯基)-1-苦肼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优抗氧化活性部位,并对其进行抗脂质过氧化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极性部位均能清除上述自由基,其中乙酸乙酯相活性最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乙酸乙酯相能够显著抑制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同时对小鼠肝脏自氧化及H2O2诱导的肝脂质过氧化和红细胞过氧化溶血均有较好保护作用。实验表明:灵芝孢子副产物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均具一定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相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45.
核酸的非同位素化学发光分析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瑛 《生物工程进展》1995,15(3):18-24,6
  相似文献   
46.
苏芸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acillus thuringtensis var.tsraelensis de Barjac)对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var. pallens Coq uillett)三龄幼虫具有极高的毒性,在浓度为1.5×104芽孢/毫升时,死亡率达100%。其他几个变种B. T. var. thuringiensis(E—009)var. kurstaki(HD—1)、var.kenyae(7404)、var. ostriniae(006)浓度达4×105芽孢/毫升时仍未见毒效。 用液体双相与等密度离心法将以色列变种的晶体与芽孢分离,分别研究晶体(纯度达99.5%以上)、芽孢(纯度达99.5%以上)对尖音库蚊幼虫的毒性。发现使蚊幼虫致死主要是晶体LC50为0.023微克/毫升,芽孢也具有毒性LC50为0.86微克/毫升,晶体与芽孢混用制剂的LC50为(0.014微克晶体+0.014微克芽孢)/毫升。 晶体制剂在30℃和21℃的温度条件下毒力没有变化,但芽孢制剂在21℃毒力显著下降;芽孢制剂致死幼虫,立即用相差显微镜镜检,发现肠道内有大量正在萌发的芽孢,对芽孢致死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9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观察组在手术前给予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后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6个月、1年生存率,并记录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化疗的化疗缓解率(71.79%)显著高于对照组(52.50%)(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关节痛、脱发、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患者对以上症状均可耐受,给予对症治疗后均自行缓解。观察组患者6个月、1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NSCLC患者的疗效较好,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8.
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法获得灵芝孢子副产物五个不同极性部位,以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羟自由基(·OH)和2,2-二(4-叔辛基苯基)-1-苦肼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优抗氧化活性部位,并对其进行抗脂质过氧化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极性部位均能清除上述自由基,其中乙酸乙酯相活性最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乙酸乙酯相能够显著抑制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同时对小鼠肝脏自氧化及H2O2诱导的肝脂质过氧化和红细胞过氧化溶血均有较好保护作用。实验表明:灵芝孢子副产物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均具一定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相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49.
引言1972年Halliday和Miller在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新的细胞免疫测定方法,称为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LAI)。嗣后出现了许多方法学上的改良:如1974年Holan等的试管法;1975年Holt等的微量塑料板法;1974年Pierce和Devald的同位素法和1976年Urist等的毛细管法。我们曾采用血球计数法对肝、胃癌病人作过一些测定(葛锡锐等,1978),感到操作方法不够稳定,尤其是洗去非粘附细胞的方法不易掌握,为此研究改用一种组织培养小瓶法,此法操作比较简便,较易掌握。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P物质(substance P,SP)在应激活化小鼠皮肤肥大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应用Communication box系统使小鼠分别负荷足电击和心理性应激,采用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染色法、免疫组化ABC技术分别检测皮肤肥大细胞数及SP阳性神经纤维数,以ELISA法检测皮肤中SP含量,以I125放免法测定血浆类固醇浓度。结果躯体性应激和心理性应激均可使血浆类固醇升高,躯体性应激负荷鼠的血浆类固醇激素在第3d达高峰,而后逐渐下降;而心理性应激负荷鼠的血浆类固醇激素在第5d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腹腔注射WIN51078可明显降低两种应激负荷所致的血浆类固醇浓度,且对足电击的抑制效果优于心理性应激。足电击和心理性应激均可有意义增强皮肤肥大细胞的活化,增加SP阳性神经纤维数。足电击可使皮肤SP含量呈现有意义的减少,而心理性应激则皮肤SP含量增加,这些变化可因非肽性NK1速激肽受体拮抗剂WIN51078的腹腔注射而抑制。结论SP参与了应激导致的肥大细胞活化机制,同时显示了速激肽受体拮抗剂可能会抑制应激导致的皮肤症状的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