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6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对原水水质及给水深度处理中活性炭所要去除的有机污染物质的分子尺寸进行分析,将着眼点立足于去除分子量为1 000Da以下的有机污染物,并计算出其所需要的活性炭的最佳孔径范围为:17~37.91,即要求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微孔结构(孔径D≤40),尤其是次微孔结构(12D32);并运用国产JT-1型活性炭对该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2.
外加磷源提高饮用水生物滤池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磷元素在饮用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的限制因子作用 ,可以通过外加磷源的方法提高生物滤池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加磷前 ,并联生物滤池BF1和BF2对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 14 13% ,16 4 9% ;BF1进水加磷后 ,去除率提高到 2 0 5 6 % ,比对照滤池BF2高 6 0 2个百分点。加磷量控制在2 0 μg/L之内时 ,加磷滤池出水的溶解性磷酸盐浓度为12 88μg/L,低于原水 13 6 9μg/L的水平 ,不会造成磷酸盐污染。微生物对磷的利用与生物滤池去除有机物的效率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加磷滤池和对照滤池去除溶解性磷酸盐的差在 4~ 12 μg/L之间时 ,前者比后者每多去除 1μg/L的磷盐 ,对CODMn的去除量提高 5 5 3μg/L ,去除率提高 1 4 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3.
循环冷却水处理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种新工艺-前期预膜加臭氧,磁化联合处理。动态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可同时阻垢,缓蚀,杀菌,又不造成再污染,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4.
饮用水处理中藻毒素污染及其工艺控制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有毒藻类在富营养化水源水中大量繁殖形成极富危害的藻毒素污染。藻毒素在水环境的迁移转化受光照、温度、有机物、水生生物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好氧条件下 ,已驯化的微生物对水中藻毒素的降解较为迅速。水处理的单元工艺 (混凝、沉淀、砂滤、加氯等 )及其组合的常规工艺对藻毒素的去除率较低 ,而常规工艺 +活性炭过滤、臭氧 +常规工艺两种工艺能 10 0 %地去除水中的藻毒素。不破坏藻细胞而能够大量降低其数量的预处理 +臭氧 +常规工艺 +活性炭工艺应能够取得最佳的解毒效果。  相似文献   
45.
全面提高小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我国新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的主要特点以及当前城市供水水质存在的问题。首次提出了全面提高小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建议 ,并与分质供水系统进行了经济估算比较和分析。认为对小区供水全部采用深度处理工艺 ,与目前普遍实行的小区管道分质供水 (仅解决饮水水质问题 )相比 ,不仅节省了投资 ,降低了供水成本 ,而且提高了全部生活饮用水水质 ,以利今后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46.
TBM通过断层破碎带的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论述了TBM(隧道掘进机)快速通过断层破碎带的方法和步骤。介绍了断层破碎带通常存在的坍塌、涌水、软弱地层等不良地质情况可能对TBM施工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7.
生物活性滤池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南方某市水厂的沉淀池出水为对象 ,研究生物活性滤池的去除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 :①生物活性滤池出水无异味 ,浊度低于 0 5NTU ,氨氮、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均达 90 %以上 ,CODMn后期去除率稳定在 2 0 %左右 ;②运行初期 ,活性滤料的物理吸附占主导地位。正常运行后 ,是活性滤料的吸附及其上生物膜的降解、粘附絮凝等共同发挥作用 ;③反冲洗有利于生物膜保持较高的活性和活性滤料吸附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48.
本分别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水源的水厂出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活性炭-纳滤膜工艺对饮用水中总有机碳和可同化有机碳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受其本身性质和有机物特性影响较大,去除能力有限;纳滤则可将水中总有机碳和可同化有机碳大都去除,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和生物稳定性。两的组合是获得优质饮用水的有效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49.
铜绿微囊藻的混凝特性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实验室纯培养的铜绿微囊藻为试验材料,用烧杯试验调查铜绿微囊藻的混凝特性。结果显示聚氯化铝(PAC)混凝铜绿微囊藻的效果较好。PAC对水样中铜绿微囊藻的混凝效果与藻的生长期、藻细胞胞外分泌物、温度、pH等有密切关系:铜绿微囊藻处于稳定期以及中性到弱碱性的pH范围有利于PAC混凝;温度对PAC混凝的影响与生长期有关,24-26℃对稳定期藻类的混凝沉淀最有利,对数期和衰亡期藻类需要较高的混凝温度(28-30℃);各个生长期铜绿微囊藻的胞外分泌物均有助于PAC的混凝沉降。天然水体中这些因素的耦合作用使得混凝工艺单元有效控制藻类变得困难。控制某一个或几个因素可以改善铜绿微囊藻混凝效果,其中以调节进水pH最为方便。  相似文献   
50.
原油组分TLC-FID棒色谱分析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氢气流量、扫描速度和色谱棒活度影响样品的分析结果及重复性。选择分析条件是成败的关键。氢气流量(L)值选用180ml/min,扫描速度30s/次,并控制环境湿度与温度保持色谱棒活性的稳定,以及针对不同类型的原油选取不同的校对因子值,结果表明相对偏差均低于10%,证实TLC-FID棒色谱分析的可行性。将此技术应用于塔中四号构造油藏的有机地化描述,发现了储层内的富沥青层(推测是古油水旱面的遗迹),并准确地确定了该油藏的现今油水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