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目的 探讨早期、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的方法。方法 应用流感嗜血杆菌编码外膜蛋白特异的P6基因设计引物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合成特异探针 ,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生物素标记DNA ,并应用于痰标本的检测。结果 只有流感嗜血杆菌扩增出 35 1bp的DNA片段 ,该探针能检测出 10ng的细菌DNA ,与其他细菌、病毒、真菌无交叉反应。该方法和培养法分别检测 5 0份痰标本 ,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 30 %和 2 2 %。结论 该方法快速、特异 ,对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2.
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78-1997年载文中的引言 了载文量与引文量、主要栏目载文与引文、引文的文献类型及语种、《学报》自引率、引文方式及引文年代 第5个方面的统计分析,以期客观评价《学报》质量从而促进教学科研工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翻转课堂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将空军军医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学生共68人分为实验组(34人)和对照组(34人)。实验组采用3D打印技术结合翻转课堂,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及考核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20.0对组间数据进行成组t检验。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34.79±2.20) vs. (31.73±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6,P=0.000);实验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50.06±2.98) vs. (45.82±4.68)],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t=4.449,P=0.000)。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有31名(91.2%)学生认为新教学方式能激发学习兴趣,33名(97.0%)学生认为能提高学习效率,25名(73.5%)学生认为3D模型制作精良,32名(94.1%)学生认为提高了临床技能,28名(82.4%)学生认为增强了师生间互动交流,29名(85.3%)学生认为没有增加学习负担。结论 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实习教学中采用3D打印技术结合翻转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并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技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头静脉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夹角对经头静脉入路上肢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操作的影响。 方法 解剖38具(76侧)捐献者遗体,测量和分析上肢外展0 °和90 °时男、女两侧头静脉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夹角。 结果 头静脉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前外侧壁,汇入处管径平均为(7.27±2.94)mm,95%可信区间为6.51~8.03 mm,夹角有锐角、直角和钝角3种类型。上肢外展0 °时,夹角平均为(47.14±27.02)°,95%可信区间为40.97°~63.32°;上肢外展90°时,夹角平均为(63.88±24.26)°,大于上肢外展0°时夹角,95%可信区间为53.96°~65.64°。上肢外展0°时,男、女夹角无明显差异,而上肢外展90°时男性夹角大于女性夹角。上肢外展0°和90°时,左、右侧夹角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 经头静脉入路PICC术时,男、女两侧头静脉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夹角不影响导管通过,但有少部分人夹角接近或大于90°,尤其男性上肢外展90°可能增加导管通过夹角的难度,操作中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纤维化干预的效果,找到更为安全可靠的AMI治疗药物。方法 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AMI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B组采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次,1次/d),C组采用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10 mg/次,1次/d),D组采用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20 mg/次,1次/d)。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4周,分别检测并比较4组患者血脂指标、炎性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心肌纤维化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前胶原羟基末端肽(PICP)、半乳凝素-3(Gal-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及Ⅰ型胶原羟基末端肽(ⅠCTP)],同时观察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4组患者血脂指标、炎性指标、心肌纤维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周后,4组患者血脂指标、炎性指标均改善,且D组改善最为显著,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4组患者心肌纤维化指标水平均升高,且A组升高最为显著(P<0.05);治疗4周后,4组患者各心肌纤维化指标水平均较治疗1周有降低,但D组降低幅度最为显著,后依次为C组、B组、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瑞舒伐他汀对AMI患者血脂、炎性反应、心肌纤维化的影响较阿托伐他汀更佳,在为患者加大负荷剂量后,心肌纤维化改善效果提升,药物毒副反应未增加,故在AMI耐受的条件下可为其使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46.
梁昆  王璐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17):1812-1815,1822
目的:从miRNAs的角度研究黄芩苷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黄芩苷作用22RV1细胞,应用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筛选最佳药物浓度;应用Real-Time PCR检测不同细胞系中miR-485-5p的表达量;检测黄芩苷处理22RV1细胞后miR-485-5p及JAK3 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JAK3蛋白的表达;应用双荧光素酶基因系统验证miR-485-5p与JAK3的靶向作用关系;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生存率。结果:筛选出最佳药物浓度为100 μmol·L-1;22RV1细胞中miR-485-5p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前列腺细胞;黄芩苷刺激细胞后miR-485-5p的表达上调;黄芩苷或miR-485-5p mimics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JAK3 mRNA和蛋白的表达,miR-485-5p inhibitor可使JAK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黄芩苷或miR-485-5p均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结论:黄芩苷通过上调miR-485-5p的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7.
邬晓东  邹莹  吴迪  梁昆 《光明中医》2021,36(2):217-218
目的探讨大剂量延胡索配合癌痛三阶梯疗法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生存质量方面的影响,以便找到疗效更佳、不良作用更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痛疗法。方法将42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按照三阶梯止痛原则,以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治疗组在三阶梯止痛治疗基础上配合大剂量(50 g)延胡索单药煎汤口服,15 d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评分(NRS)及生活质量评分(KPS),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缓解疼痛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延胡索配合癌痛三阶梯疗法,可明显改善中重度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8.
在临床工作中 ,常见患者戴用可摘局部义齿造成基牙不同程度的龋损及牙龈、牙周炎的发生。为了解义齿对基牙的影响 ,从 1 998年 9~ 1 2月 ,我们对本科 1 2 0位患者的 50 3颗基牙及牙龈、牙周组织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检查对象 :1 2 0位到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内科就诊的患者 ,其中男性 67名 ,女性 53名 ,年龄最小 30岁 ,年龄最大 81岁。戴牙年限最短半年 ,最长 2 0年。患者戴牙前龋齿已行充填。2 方法 :(1 )龋齿检查 :50 3颗基牙无论任何部位出现褐、黑色 ;牙面粗糙或探针尖端被卡住、牙体出现龋洞均可诊断为龋齿…  相似文献   
49.
《太白还丹篇》选自《重刊道藏辑要》(1906年成都二仙庵刊刻本)第五集《道枢》中;作者为唐朝人王元正。文中主要叙述修炼气功的调气、集神、保精,使精、气、神高度统一,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的过程,对现代气功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0.
CT三维重组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寰枢关节的影像检查方法及技术,评价CT三维重组(CT3D)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实验研究寰枢关节骨标本1套,模拟出寰枢关节正常及脱位的模型,进行X线、常规CT及CT3D检查。前瞻性分析影像学特点及诊断准确率。临床患者87例进行中立位CT3D检查,其中28例加行左、右旋转位。分析CT3D显示脱位征象的特点及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CT3D能清楚、直观的显示寰枢关节不全脱位各种征象,诊断准确率达100%。表面阴影法(SSD)CT3D显示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最清楚,寰椎下关节面错位程度测量值与标本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7例患者中诊断为寰枢关节不全脱位72例,其中旋转型脱位52例,前脱位13例,后脱位7例。中立位显示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72例,旋转位显示为旋转固定8例,旋转不对称15例。结论 CT3D能显示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各种征象,特别是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其中SSD法3D较X线、常规CT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成为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金标准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