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6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41.
[目的]对参豉中糖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考察,并对其纤溶活性进行评价。[方法]以糖蛋白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法考察缓冲液、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其的影响,并运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参豉糖蛋白的提取工艺,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糖蛋白中多糖含量,SDS-PAGE和Tricine-SDS-PAGE凝胶电泳确定糖蛋白的分子量,利用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纤溶活性。[结果]缓冲液、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糖蛋白提取率影响较大;响应面法优化获得参豉糖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Tris-Base-NaCl缓冲溶液(pH=8.04)、料液比1∶10(g∶mL),于4℃提取6 h,参豉糖蛋白提取率为4.85%,其中多糖含量为12.34%;SDS-PAGE、Tricine-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参豉糖蛋白分子量为4.1~27.0 kD;与豆豉糖蛋白相比,参豉糖蛋白纤溶活性提高了40.6%。[结论]经验证利用响应面法分析测得参豉糖蛋白与模型预测值接近,可用于参豉糖蛋白的提取,且参豉糖蛋白具有较高的纤溶活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2.
【目的】玉米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副产物酒糟蛋白饲料(DDGS)常作为蛋白质替代饲料广泛用于动物生产中。随着DDGS产业链的扩大,其生产过程中所带来的抗生素的残留问题应该得到重视,但目前关于DDGS中抗生素的残留研究报道较少。对全国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玉米DDGS进行抽样调查,对70种抗生素的残留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以了解目前中国饲料用DDGS中抗生素的残留情况。【方法】首先利用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QTOF)建立了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喹恶啉类、β-内酰胺类、林可胺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等共70种抗生素药物基于质量数、保留时间和特征碎片离子的数据库。在全国9个省、市、自治区抽取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玉米DDGS样品74批次,筛查其中可能含有的抗生素药物。样品的前处理:取一定量的均质样品,加入乙腈和水的混合溶液进行提取,经涡旋、震荡、离心后,取上清液过NH2固相萃取柱,收集淋洗液N2气浓缩至一定体积,过0.22 μm滤膜。样品的分析:首先利用QTOF建立的筛查列表对样品DDGS中可能残留的抗生素进行初步筛选,以确定残留抗生素的种类,而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对发现疑似含有抗生素残留的样品进行定量分析,以确定抗生素的残留量。【结果】欧盟指令2002/657/EC规定了在应用质谱仪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确证时的准则。一个母离子为2分,一个子离子为2.5分。在本试验条件下所有抗生素的检测结果都能达到这个要求,符合对目标化合物的确证准则。经QTOF定性分析后,抽样的所有DDGS中有一批次样品中含有抗生素残留,种类为甲氧苄啶。样品母离子峰、二级特征离子碎片、出峰时间与标准品完全一致,样品和标准品所有提取碎片离子及离子丰度比一致。利用LC-MS/MS对残留抗生素进行定量分析后,确定其残留量为107.7 ng•g-1。甲氧苄啶在添加浓度为10-1 000 ng•mL-1,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5.2%-97.9%,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日内标准偏差为2.8%-5%,日间标准偏差为8%-10%。【结论】利用QTOF建立DDGS中抗生素类药物的定性筛选方法可作为玉米DDGS中残留抗生素快速筛查方法。存在残留的甲氧苄啶抗生素,可能在玉米发酵生产DDGS前被添加,目的是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抽样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玉米DDGS中抗生素残留的种类较少、残留量也较低,但DDGS中抗生素残留情况仍不容忽视,相关部门也未给出DDGS发酵过程中可使用的抗生素的种类范围、使用限量以及使用规范。此外,还应该研究直接采用QTOF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以及研究包括维吉尼亚霉素在内的其他抗生素的QTOF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3.
1龄人工养殖中华鲟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毅  孙丹丹  危起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549-9550,9579
[目的]为人工养殖中华鲟的产业化开发及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龄人工养殖中华鲟为试验样本,分别测定其含肉率和肌肉的生化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1龄人工养殖中华鲟的含肉率为68.43%,其肌肉的生化成分为:水分79.85%,蛋白质16.97%,脂肪0.99%,灰分1.49%,无氮浸出物0.70%;鱼肉中富含18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Glu)含量最高,其次为赖氨酸(Lys)、天冬氨酸(Asp)和亮氨酸(Leu),胱氨酸(Cys)含量最低;鱼肉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Weaa/Wtaa)为42.79%,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Weaa/Wneaa)为74.81%;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9.76。[结论]1龄人工养殖中华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44.
根据睢宁县凌城泵站更新改造要求,为检验该泵装置的水力性能,对凌城泵站立式轴流泵装置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在高精度水力机械试验台上对该立式轴流泵装置进行了能量特性、汽蚀特性和飞逸特性的物理模型试验,以获取该泵装置的综合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立式轴流泵装置水力性能十分优异,在叶片安放角+2°时立式轴流泵装置最高效率达80.2%,此时泵装置的流量为383.29 L/s,扬程为5.303 m。在净扬程为2.80~7.40 m时,该轴流泵的汽蚀性能均可满足实际运行的要求。该泵装置的单位飞逸转速随叶片角度增大而减小,在叶片角度为-4°,最高净扬程为7.40m时,最大飞逸转速为额定转速1.91倍。  相似文献   
45.
[目的]构建合理可行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为不同条件下露天采石场选择最佳复垦模式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3种土地复垦模式中适宜性评价因子的权重。[结果](1)选择地形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3个层面中采场边坡坡度、采场岩壁粗糙度、植被覆盖度、有效土层平均厚度、年均降水量、社会经济水平、距城市距离、采石场集中连片度这8个因素作为适宜性评价因子,构建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2)以焦作市北山露天采石场复垦为缝山针国家矿山公园为例进行验证,评价体系分析结果与现有采石场土地复垦模式相一致。[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可以较好地指导露天采石场的土地复垦工作。  相似文献   
46.
农民科技培训的创新与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农民科技培训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针对农民培训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新情况,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创新发展农民培训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7.
以堰塞湖溃决风险取决于渍决可能性及渍决后果为研究出发点,确立了一套完备的风险等级判定体系.体系包括建立的堰塞湖风险等级判定多属性决策模型及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两部分.研究应用实例表明,在快速、精准地确定堰塞湖风险等级同时,给出了保持决策等级不变的模型参数变化区间,为决策偏好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为堰塞湖等级判定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8.
为明确油菜素内酯(BR)增强玉米抗禾谷镰孢侵染的作用及机制,以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分设喷施BR和未喷施BR的处理,在玉米喷施BR 10 d后,接种禾谷镰孢菌,调查比较喷施BR后玉米感染禾谷镰孢菌的发病情况,确定油菜素内酯提高玉米抗禾谷镰孢侵染的确切作用,结果表明,在未喷施BR的自然生长条件下,在玉米上接种禾谷镰孢,发现茎秆表面有明显的病原菌沿接种针孔侵染扩散的痕迹,玉米茎剖面内髓组织黑褐色严重,几乎整个节间均已被病原菌侵染;但在喷施BR 10 d后再接种禾谷镰孢,玉米茎剖面内的髓组织被病原菌侵染面积明显减少,发病明显减轻,说明BR提高了玉米抗禾谷镰孢侵染的能力。用含BR的PDA培养基培养禾谷镰孢,与对照相比,禾谷镰孢发育未受到明显的影响。BR处理后,玉米叶片脯氨酸含量增加,Real-time PCR分析编码脯氨酸合成酶的基因Zm P5CS的表达量,发现其表达量确实受BR的诱导。同时BR处理后玉米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增加,保护酶SOD和PAL活性显著增加,POD活性极显著增加。说明BR提高玉米自身抗逆性来提高抵抗禾谷镰孢侵染。油菜素内酯对禾谷镰孢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影响;油菜素内酯提高玉米抗禾谷镰孢侵染的原因可能不是抑制禾谷镰孢的生长发育,而是通过提高玉米脯氨酸合成、保护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从而提高玉米自身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49.
滴灌大豆不同灌水量的产量与水分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不同水分处理对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09年在黑龙江省西南部的杜蒙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不同灌水量处理的大豆滴灌试验.结果表明,滴灌大豆生育期耗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日耗水强度在结荚期达到最大,且各处理这一时期的日耗水量分别为4.3、4.8、5.1、5.4、2.3 mm·d-1;通过分析计算得出,大豆滴灌与不灌相比可使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在超过某一值后,土壤水分含量的提高并不明显;根据不同水分处理对大豆的产量和生长状态的影响,确定滴灌大豆适宜的灌水量为1090 m3·hm-2  相似文献   
50.
根据口蹄疫病毒的感染特征及其在临床发病过程中呈现的症状,筛选抗口蹄疫病毒单链抗体基因。通过EcoRⅠ/NotⅠ双酶切中间质粒pGEX-ScFv获得单链抗体基因片段,并克隆至反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FB-neo,构建反转录病毒穿梭载体质粒pFB-ScFv。将pFB-ScFv与辅助质粒pVPack-GP、pVPack-10A1共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重组反转录病毒MMLV-ScFv。同时,构建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反转录病毒MMLV-EGFP作为对照。利用所包装重组反转录病毒感染猪成纤维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携带目的基因的单克隆细胞集落。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在成功构建反转录病毒穿梭载体pFB-ScFv和pFB-EGFP的基础上,获得了分别携带抗口蹄疫病毒单链抗体基因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反转录病毒,并最终筛选出分别携带上述基因的猪成纤维细胞克隆,为抗口蹄疫病毒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