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6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目的研究NAD+依赖性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在食管癌组织及癌旁6 cm处非肿瘤对照组织中的表达,探讨15-PGDH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6 cm处非肿瘤对照组织中15-PGDH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提示:40例食管癌组织中有5例(12.5%)15-PGDH呈强阳性染色,8例(20.0%)15-PGDH呈弱阳性染色,27例(67.5%)15-PGDH表达缺失;40例癌旁6 cm处对照组织中,13例(32.5%)15-PGDH呈强阳性染色,25例(62.5%)15-PGDH呈弱阳性染色,2例(5.0%)15-PGDH染色阴性(P0.05)。15-PGDH在食管癌组织(32.5%)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6 cm处非肿瘤对照组织(95.0%)的阳性表达率,15-PGDH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PGDH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关(P0.05)。15-PGDH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15-PGDH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缺失或减少,15-PGDH可能是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42.
抗细胞凋亡基因及其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凋亡的调节对人体组织保持内环境稳态及正常细胞形态至关重要,这一过程受到干扰将使细胞寿命无限延长或累积突变,有利于大肠癌的发生.大肠癌的发生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已经受到普遍的重视,通过对抗细胞凋亡基因及其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对了解大肠癌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可为大肠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本文就几种重要的抗细胞凋亡基因及其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3.
44.
p21WAF1基因对人胰腺癌细胞系BxPC-3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21WAF1( p21)基因转染对人胰腺癌细胞系BxPC-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根据转染质粒的不同和是否进行质粒转染分为3组, p21转染组、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 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细胞的p21基因表达变化;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 用MTT、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检测转染外源p21基因对Bx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p21转染组细胞存在p21 mRNA高表达和P21蛋白高表达; p21转染组细胞生长速度低于对照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 流式细胞仪观察到P21蛋白高表达使BxPC-3细胞发生G1/S阻滞, G1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59.887%±3.700% vs 47.443%±6.354%, 49.223%±2.226%, P<0.05), S期显著低于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21.277%±2.080%v s 35.247%±3.966%, 36.013%±1.540%,P<0.01), 并出现亚G1峰(凋亡峰). 透射电镜亦发现p21转染组发生细胞凋亡.结论: p21基因转染可以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系BxPC-3细胞增殖并能诱导其发生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CDX2、survivin与大肠腺瘤癌变的关系及伴结肠鸡皮样粘膜(CSM)的大肠腺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X2、survivin在正常大肠粘膜、伴CSM的大肠腺瘤、不伴CSM的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瘤癌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DX2和survivin的表达在伴CSM的大肠腺瘤与腺瘤癌变组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伴CSM的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粘膜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X2、Survivin共同参与了大肠腺瘤的癌变过程,伴CSM的大肠腺瘤在一定程度上比不伴CSM的大肠腺瘤易癌变.  相似文献   
46.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长期存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30岁 ,因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 ,于 1999年 11月接受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术式为背驮式原位肝脏移植 ,供肝肝动脉与受者肝动脉端端吻合 ,供肝胆总管与受者胆总管端端吻合。术后免疫抑制用环孢素A(CsA) /他克莫司 (FK5 0 6〕与甲泼尼龙 /泼尼松。术后第 4d ,肝转氨酶降至正常 ,肝脏多谱勒超声提示肝动脉吻合口处血栓形成。肝动脉造影显示肝动脉血流良好。术后血清总胆红素、Υ 谷氨酰转肽酶 (GGT)、碱性磷酸酶 (AKP)持续升高 ,高于正常 2~ 3倍以上 ,血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于术后第 13d…  相似文献   
47.
十二指肠乳头及周围病变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及周围病变与胆总管结石形成的关系,为胆总管结石的发生提供有效合理的预防措施。方法:500余例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病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伴有十二指肠乳头及周围病变的病人共107例,统计各种病变所占比例。结果:107例胆总管结石病人,其中伴十二指肠降段憩室为49例(占45.79%),乳头及周围炎31例(占28.97%),乳头及周围癌17例(占15.89%),胆道畸形6例(占5.61%),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4例(占3.74%)。结论:十二指肠降段憩室与胆总管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十二指肠镜检查是确诊憩室最有效的方法。对十二指肠乳头及周围病变的及时处理是预防胆总管结石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8.
核心提示 肝外梗阻性黄疸是指肝外胆道的某一部位由于一种或多种病变导致管腔引流不畅.胆汁在胆道内淤积所引起的黄疸。所谓肝外胆道包括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和胆囊,这些结构是胆汁进入十二指肠的必经之路;肝外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病变都可能导致胆汁引流不畅。血液中的胆色素含量升高。胆色素在皮肤及巩膜上沉积。使其颜色变黄即黄疸。近几年,该病发病率有所提高,笔者在此介绍了几种常见肝外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感染Ad-IκBaM对NF-κB激活的抑制及对亚砷酸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增强效应,探讨亚砷酸对肝癌细胞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和SMMC-7721,以不同浓度亚砷酸处理.制备重组腺病毒Ad-IκBaM,用来转染经和未经亚砷酸处理的肝癌细胞.MTT和TUNEL方法观察各组细胞生长及凋亡情况;应用EMSA及Westernblot研究肝癌细胞核内NF-κB的激活情况和感染Ad-IκBaM对NF-κB激活的抑制效果.结果:MTT结果表明各浓度亚砷酸对肝癌细胞的作用较正常肝细胞显著(P<0.01);Westernblot和EMSA结果提示亚砷酸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使细胞内NF-κB系统活化;感染重组腺病毒Ad-IκBaM的肝癌细胞后,亚砷酸引起的NF-κB的激活受到明显抑制.亚砷酸联合Ad-IκBaM或Ad-IκBa作用于肝癌细胞SMMC-7721的凋亡指数分别为66.47%和36.67%;亚砷酸联合Ad-IκBaM或Ad-IκBa作用于肝癌细胞Bel-7402的凋亡指数分别为74.5%和32.37%.结论:亚砷酸对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杀灭作用,同时激活了肝癌细胞内的NF-κB;应用重组腺病毒Ad-IκBaM可以有效抑制NF-κB的激活,并可明显增强亚砷酸对肝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局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是重要的细胞内骨架蛋白,并参与多种信号通路.研究发现,FAK在许多肿瘤中过表达,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且与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尤其与食管癌、肝癌和结肠癌等消化系肿瘤关系密切.FAK已经被当作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来研究.因此,研究FAK与消化系肿瘤的关系在肿瘤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FAK在消化系肿瘤发生发展及其转移过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