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5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41.
通过岩芯静态溶蚀试验、岩芯动态流动试验并结合三轴力学测试及岩芯微观结构分析,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研究不同酸液对岩石力学强度破坏问题。动静态溶蚀试验表明,胶凝酸以点状溶蚀为主,而变黏酸主要以表面溶蚀为主。三轴力学测试表明,胶凝酸溶蚀后岩石抗压强度降低18%,杨氏模量降低26%,高于变黏酸对岩石力学强度的破坏。应力-应变曲线显示反应后岩芯的压实致密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岩芯表现出更强的塑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胶凝酸反应后在岩芯内部形成大量酸蚀孔洞,而变黏酸主要以均匀溶蚀为主,对岩芯内部结构破坏较小,酸液对岩芯内部溶蚀结构的差异是产生力学强度差异的根本原因。对于高闭合应力储层,在酸液选择方面应更多考虑酸液对岩石力学强度的破坏,选择控制滤失能力强的酸液体系。  相似文献   
42.
针对深层碳酸盐质砾岩储层酸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转向酸分流转向技术、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优化技术、预处理酸解堵降温技术等,并与限压不限排量的施工策略、重复射孔技术、快速返排技术、防应力敏感的排液生产技术以及风险应急预案设计相结合,最终形成了适合于深层低渗裂缝性碳酸盐质砾岩储层的酸压技术.在华北油田进行了先导性试验,无产量的兴9-4x井经酸化压裂改造后,日产油量19.18 t、日产气量69 915 m3,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3.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是评价酸压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测试是在固定的实验条件下主要采用鲜酸进行的,买验结果仅能表征近井筒区域的裂缝导流能力,影响了酸压效果的准确判断.采用变参数导流能力实验方法研究了沿缝长方向不同酸液质量分数、温度、流速、裂缝宽度下的裂缝导流能力.结果表明,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最高的区域出现在距井筒一段距离的区域,沿缝长方向酸液质量分数的变化是引起裂缝导流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而裂缝宽度以及酸液流速的变化可能导致酸蚀裂缝的有效作用距离大幅度缩短.实验证明,酸液质量分数、裂缝宽度、注入速率等因素的综合变化对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沿缝长的分布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4.
有多种方法可消除或减少压裂后支撑剂的回流,其中纤维技术最具发展潜力。为了评价纤维的性能,开展了纤维加入对支撑剂导流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对支撑剂导流能力的影响存在一个最优纤维加量浓度;纤维对不同粒径的支撑剂影响也不同;纤维的加入须选择合适的时间,否则会影响支撑剂的导流能力;加入纤维后支撑剂在不同铺砂浓度下的...  相似文献   
45.
何春明  唐洪平 《一重技术》1999,(2):124-126,120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是公有经济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私营中存在着雇佣关系,存在有剥削收入,三资企业存在着一定的资本性质的经济,以上几种经济形中都着非按劳分配的问题,当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应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相似文献   
46.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可以保障劳动者在生产活动中享受自主权,而不会改变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地位。通过市场机制可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合同的配置,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使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得以真正的实现。只有充分培育起劳动力市场,才能够使每个劳动者的个人潜在能车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相似文献   
47.
瓜胶压裂液携砂微观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瓜胶压裂液进行静态支撑剂沉降实验、动态黏弹性测试、屈服应力测试、分子结构表征,研究了瓜胶压裂液的宏观性能、分子结构与压裂液携砂性能间的关系。支撑剂沉降实验表明,压裂液黏度的变化与支撑剂沉降速率呈非线性关系,用黏度指标很难准确表征压裂液的携砂性能。动态黏弹性测试表明,压裂液损耗模量的增加有利于降低支撑剂沉降速率,而储能模量的大幅度提高赋予流体弹性特征,这才是支撑剂能够长时间保持均匀悬浮状态的根本原因。压裂液微观结构分析表明,压裂液基液具有杂乱、松散、多孔洞的网络堆砌结构,而交联压裂液具有均匀、紧密的整体堆砌结构,该结构赋予交联压裂液弹性,使其携砂能力发生本质变化。  相似文献   
48.
塔里木盆地T气藏构造高部位产层岩性复杂、天然裂缝发育、钻井液污染严重,常规解堵酸化效果不理想。采用室内模拟实验并结合扫描电镜分析,阐释了钻井过程中T气藏裂缝性储层伤害机理,探索了网络酸化新型技术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钻井液对裂缝性储层渗透率的伤害率大于85%,天然裂缝开度越大伤害越严重;盐酸溶蚀率高(大于20%)的裂缝性储层网络酸化可行性强,以常规酸化的2~3倍注酸量和注酸排量实施网络酸化可有效解除天然裂缝伤害;盐酸溶蚀率低(小于10%)的储层实施网络酸化风险高。现场应用试验表明,网络酸化较常规解堵酸化效果好,可以推广至类似的储层改造。  相似文献   
49.
压裂液破胶过程伤害微观机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郭建春  何春明 《石油学报》2012,33(6):1018-1022
水力压裂改造后的残渣伤害一直是制约压裂改造效果提高的关键问题。常规破胶实验以及导流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瓜胶压裂液破胶过程产生的不溶物会导致储层受到伤害,并通过实验进行了论证。利用激光粒度仪研究了破胶过程中瓜胶尺寸的变化,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研究了破胶过程中瓜胶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变化,发现氧化破胶剂对瓜胶分子尺寸以及分子量的有效降解能力较差;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研究了破胶过程中瓜胶分子结构变化,并对破胶后残渣分子结构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破胶反应初期侧链半乳糖离解速率远大于主链甘露糖离解速率,使得瓜胶分子内M/G值大幅度提高,分子溶解性降低。氧化类破胶剂难以使瓜胶分子完全降解以及破胶过程中瓜胶溶解性降低2方面因素综合作用是破胶过程水不溶物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0.
针对低渗稠油储层物性差、原油黏度高,常规压裂改造效果差的难题,形成了以“储层改造+流体改质”为核心的储层改造技术。通过降黏剂评价实验,优选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原油的降黏剂,优化降黏剂用量为3%。物模实验表明,降黏剂发挥最优降黏效果所需时间1~3 d。优化形成超低浓度(0.18%)低伤害压裂液体系,60℃、170 s-1剪切120 min压裂液黏度保持在100 mPa×s,形成以端部脱砂为主体的高导流压裂改造技术。该技术在华北油田X井进行现场应用,压后初期产油量为10.06 t/d,产水量为1.54 m3/d,是邻井产量的3倍以上,压后3个月累积增油量达518 t,取得了好的改造效果,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同类型储层改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