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3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目的观察毫火针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网球肘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组30例、封闭组20例和电针组30例,分别于治疗1星期、2星期及1个月后进行VAS疼痛计分法评定;并对治疗后1个月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毫火针组、封闭组及电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60.0%、50.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毫火针组与封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毫火针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封闭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星期封闭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毫火针组和电针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星期毫火针组和封闭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电针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毫火针组和封闭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毫火针组和封闭组VAS评分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毫火针组和封闭组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毫火针组VAS评分与封闭组、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闭组VAS评分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毫火针疗法、局部药物封闭及电针治疗网球肘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的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毫火针疗法疗效显著,且优于封闭疗法及电针治疗。结论毫火针疗法是一种治疗网球肘确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2.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对肥厚心肌细胞钙调蛋白激酶(CaMK)活性的影响,探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肥厚组和胺碘酮组,每组10只,喂养3个月,制备兔左室楔形心肌块。同步记录楔形心肌块容积心电图和内、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TAP),程序电刺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并观察各组QT间期、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早期后除极(EAD)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诱发率。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细胞CaMK活性。结果胺碘酮组和心肌肥厚组QT间期、内外膜心肌细胞TAP复极90%时程(APD90)和TDR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1),胺碘酮组QT间期和内、外膜心肌细胞APD90与心肌肥厚组相比进一步延长(P<0.05),但对TDR无明显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肥厚组EAD和Tdp的发生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胺碘酮组EAD和Tdp的发生率较心肌肥厚组降低(P<0.05)。心肌肥厚组心肌细胞CaMK活性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胺碘酮组CaMK活性较心肌肥厚组降低(P均<0.05)。结论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CaMK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63.
钙调蛋白抑制剂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兔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钙调蛋白抑制剂W 7对陈旧性心肌梗死(HMI)兔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将 30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假手术组(Sham)、HMI组和W 7干预组。Sham组开胸但不结扎冠状动脉;HMI组和W 7干预组开胸并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喂养 3个月后进行研究。W 7干预组在程序刺激前以 50μmol/kg的剂量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在 10min内静脉推注,HMI组和Sham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将双极电极刺入左室梗死周边部位及Sham组的相应部位,程序刺激诱发心律失常,记录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测定心室颤动阈值。结束实验后取出心脏并称量左室重量。结果:Sham组、HMI组和W 7组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分别为 0 /10、8 /10和 3 /10。Sham组与HMI组差异有显著性(P<0. 01);W 7组与HMI组相比较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三组的心室颤动阈值分别为 13. 30±0. 95V、8. 90±1. 37V和 11. 80±1. 14V,三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 01)。结论:钙调蛋白抑制剂能提高HMI兔的心室颤动阈值,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64.
目的 探讨miR-34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43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miR-34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miR-34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4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浸润深度、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miR-34a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检测miR-34a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新的肿瘤标记物或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365.
目的:建立磺丁基-β-环糊精中有关物质β-环糊精检测及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XTerraMs-C18(4.6 mm×250 mm,5μm)柱;流动相:甲醇-水(8∶92);检测器:示差折光率检测器;流速:0.8 mL·min-1;柱温:25℃。结果:在所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磺丁基-β-环糊精与β-环糊精能分离完全;β-环糊精在0.1~1.6 mg·mL-1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最低检测限为2μg。结论: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磺丁基-β-环糊精中的β-环糊精检测及含量测定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66.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Nc/Nga小鼠特应性皮炎皮损的预防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外用二硝基氯苯(DNCB)反复刺激新生Nc/Nga小鼠,通过皮炎评分、搔抓行为、组织病理学、免疫学指标评价皮炎损伤程度,观察BCG-PSN对小鼠皮损的预防作用。 结果 出生后4周内重复注射BCG-PSN,可以显著改善DNCB致敏Nc/Nga小鼠皮损炎症程度,降低皮炎评分以及小鼠的搔抓行为,不同浓度BCG-PSN组之间搔抓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G-PSN可以降低血浆中IgE的含量,呈剂量依赖性。0.5 mg/kg BCG-PSN可增加皮损中分泌干扰素(IFN)γ的细胞数量。不同剂量BCG-PSN均可降低脾单一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的含量,增加IL-12的浓度。 结论 早期注射BCG-PSN可通过促进分泌IFN-γ的细胞增生,增加IL-12合成,降低IL-4和IgE的含量,从而预防Nc/Nga小鼠皮炎发生。  相似文献   
367.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XCR 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 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N SCLC和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XCR 4和VEGF-C的表达。结果:CXCR 4和VEGF-C的表达与N 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CXCR 4阳性表达与VEGF-C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CXCR 4和VEGF-C的表达可作为评估N SCLC转移与复发的一个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368.
大肠腺瘤及腺癌细胞凋亡与p53和bcl-2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粘膜癌变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特征以及凋亡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方法对60例大肠腺瘤.癌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 index,PI)及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另选大肠高分化腺癌和正常粘膜20例作为对照检测。结果①正常粘膜、腺瘤和腺癌的p53蛋白表达率为5%、33.3%和70%。三组间有显著的差异(P均〈0.05)。②正常粘膜、腺瘤和腺癌的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5%、70%和65%.腺瘤和腺癌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腺瘤与腺癌组间差异不显著(P均〉0.05)。③大肠腺瘤和腺癌细胞的凋亡指数(AI)均高于正常粘膜(P均〈0.01),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率与细胞AI呈显著负相关(rs=-0.66,rs=-0.62)。结论凋亡和增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上述指标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临床早期判断人肠腺瘤癌变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69.
方拥  葛伟  汤志刚  任勇 《疾病监测》2010,25(10):839-841
目的通过分析贵州省镇远县某小学2009年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及高危因素,探索校内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及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发病相关因素。结果共发病117例,罹患率为15.4%。第二代病例以女生寝室发病为主,"同寝室"及"走读生串寝室"、"3月6日下午食用校内购买袋装食品"为高危因素;第三代病例为班级内传播,"同桌邻桌"及"共用学习用具"为高危因素。结论本次水痘暴发疫情是一起由间接接触及密切接触传播引起校内的暴发疫情,因控制措施不及时而引起再次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370.
儿童疱疹性瘭疽3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疱疹性瘭疽较为少见,儿童疱疹性瘭疽近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且误诊率较高。现将我院1997年10月至2001年10月发现的33例儿童疱疹性瘭疽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21例,女12例,男女比例1.8∶1。年龄2~12岁,平均8.2岁,2~7岁发病者11例(33.3%),7~12岁22例(66.7%)。患儿来自农村24例,城镇9例。初次发病于春季8例,夏季19例,秋季5例,冬季1例。病程短者2d,最长者3.5年,平均11个月。每年复发1~11次,平均3次。此次患病时间2~10d,平均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