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1篇
生物科学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32.
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Gm因子在四十个中国人群中的分布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根据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Gm因子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藏族、鄂伦春族、壮族、侗族、白族、汉族等40个人群中的分布,计算Gm单倍型频率及遗传距离,提出了“中华民族以北纬30度为界,分南北两大发源地”的假说。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前列解毒活血汤对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EPS)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病患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30例病患,对照组30例病患。治疗组患者每日早、晚饭后30 min温服150 ml前列解毒活血汤,对照组患者睡前30 min服用0.2 mg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哈乐),每日一次;另外选择30例健康男性作为空白组,不予任何处理。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均要取EPS;空白组受试者只在临床干预实验进行前取一次EPS。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EPS中TNF-α、IL-6及IL-8含量或水平。结果: 实验开始前,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观察值比较无差异,但与空白组比,数值显著升高(P<0.01)。经有效干预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的观察值均下降,治疗组下降趋势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前列解毒活血汤能有效降低Ⅲ型前列腺炎患者EPS中TNF-α、IL-6及IL-8水平。  相似文献   
34.
【背景】沙门氏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多重耐药现象不容忽视。【目的】分析杭州地区临床来源多重耐药沙门氏菌的耐药特征和感染状况。【方法】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339株沙门氏菌进行14类28种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对同时耐3类或3类以上药物的多种耐药株进行耐药特征、血清型分布等分析,并对其进行Xba I酶切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结果】从339株沙门氏菌中检出234株多重耐药株,多重耐药率达69.03%,近3年数据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7,P=0.943);以同时耐4-8类药物的菌株多见,合计占总菌株数的56.93%(193/339);大部分多重耐药沙门氏菌(199/234,85.04%)同时耐5-13种药物;菌株的耐药模式较为分散,相对优势的耐药谱为AMP-AMS-NAl-STR-SUL(10株,4.27%)和AMP-STR-TET-MIN-DOX-SUL(7株,2.99%);鼠伤寒单相变种和德尔卑血清型的多重耐药现象较为突出,其多重耐药率分别为97.06%(66/68)和100%(11/11);234株多重耐药沙门氏菌分为162个PFGE带型,相似度为44.2%-100%,其带型呈散在多态性;PFGE带型相同的菌株,其耐药类别和耐药谱不一定相同,PFGE带型不同的菌株,其耐药类别和耐药谱也可能相同。【结论】杭州地区临床来源沙门氏菌多重耐药现象普遍,但耐药谱分散,耐药表型呈多样性,而且PFGE带型呈散在多态性,与耐药表型也不存在对应关系。其基因组特征和主要食物来源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5.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近年来生物学领域发展起来的将经典的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结合起来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等众多领域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对该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其在医学诊断上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6.
缅甸蟒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缅甸蟒油20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7.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10.3%.含量较高的脂肪酸有油酸、棕榈酸、亚油酸、棕榈油酸,特有脂肪酸DHA、α-亚麻酸,并且明显不同于其他蟒和蛇的脂肪酸含量.缅甸蟒油具有重要的药用和保健品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纤维堆囊菌的供谢产物及其生物学活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纤维堆囊菌不同菌株不但表现细胞和子实体形态的差异,而且供谢产物的组成和生物学活性也存在差异。纤维堆囊菌对革兰氏阴性细菌不表现任何抑制活性,部分菌株可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但所有菌株对真菌和肿瘤细胞有广泛和强烈的抑制作用。薄层层析显示,纤维堆囊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组分较多,且大多数组分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真菌和肿细胞的活性。在筛选中发现四株菌的代谢产物能够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其中So33-1活性组分的薄层层析Rf值与已知的Epothilone A相似,而So81的则有较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堆囊菌是很好的筛选抗真核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资源。  相似文献   
38.
探讨牦牛皮胶对环磷酰胺所致的贫血小鼠的血象红系参数和脾脏结构的影响。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小鼠贫血模型,造模4天后各给药组小鼠分别ig牦牛皮胶1、2、3、6 g/(kg·d),阿胶补血颗粒14.05 g/(kg·d),在给药后的第7、14、21天检测各组小鼠的外周血象,计算脾脏和胸腺系数,切片观察脾脏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1 g/(kg·d)牦牛皮胶给药组给药7、14、21 d,血红蛋白显著升高(P 0.05); 2 g/(kg·d)牦牛皮胶给药组给药7、14、21天,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平均血红蛋白量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显著升高(P 0.05); 3g/(kg·d)牦牛皮胶给药组给药14、21天,红细胞数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显著升高(P 0.05); 6 g/(kg·d)牦牛皮胶给药组给药7、14天,平均血红蛋白量显著升高(P 0.05);各给药组脾脏淋巴细胞增多,白髓与红髓的界限变清晰。综上,各浓度牦牛皮胶对贫血小鼠均有补血作用,其中2 g/(kg·d)的牦牛皮胶给药剂量,14天的给药时间的补血作用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拟应用酶法提取技术解决菊芋菊粉工业化生产中的废弃物——菊芋粕再利用程度低的问题,并评价菊芋粕菊粉的抗氧化活性功效。对菊芋粕菊粉的果胶酶酶法提取的最佳条件通过响应面法进行了优化,并对菊芋初次水提菊粉(primary water-extracted inulin,PWI)和二次酶提菊粉(secondary enzymatic-extracted inulin,SEI)的组成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响应面法优化确定的菊芋粕菊粉最佳酶法提取条件为:pH4.5、提取温度50 ℃、酶底比7.5 U/g、提取时间2 h,该提取方法所得菊芋粕菊粉的得率为35.30%±0.85%,与传统热水浸提法相比菊粉得率提高38.16%。组成分析结果显示,SEI的总糖和菊粉含量均显著高于PWI( P <0.05)。在菊粉聚合度方面,PWI中蔗果三糖和蔗果四糖含量较高,而SEI中蔗果五糖、蔗果六糖及其以上聚合度菊粉的含量较高。此外,SEI的抗氧化活性优于PWI。因此,果胶酶辅助提取方法有望为菊芋粕菊粉的再利用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0.
以5个优良树莓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建立了树莓茎尖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原初培养采用培养基MS 0.35 mg/L BA 0.1 mg/L GA3,腋芽萌发率可达85%以上;树莓品种早红和美22增殖培养基采用MS 0.3 mg/L GA3 0.1 mg/LIAA 0.25 mg/L BA 琼脂0.5%,澳洲红采用MS 0.3 mg/L GA3 0.3 mg/LIAA 0.25 mg/L BA 琼脂0.5%,黄树莓采用MS 0.3 mg/L GA3 0.3 mg/L IAA 0.25 mg/L BA 琼脂0.3%,黑莓A4-17采用MS 0.3 mg/L GA3 0.3 mg/LIAA 0.35 mg/L BA 琼脂0.5%,其增殖系数可达5~10;生根培养基采用1/2 MS 1.00 mg/LIBA,生根率可达70%~90%;移栽适应性培养以河沙作为移栽基质最佳,成活率可达80%以上,但不同品种间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