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45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本文讨论了在全球区域和有限区域范围内运用假谱方法(PSEUDO-SPECTRAL METHOD)进行数值诊断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并用一个计算方案统一了连续方程垂直积分求取垂直速度中的“从上往下”法和“从下往上”法。本文介绍的假谱诊断模式精度高,既适用于全球或半球,也适用于有限区域,对计算机的要求亦不高。  相似文献   
32.
不等距垂直分层的垂直速度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不等距气压垂直分层情况下的垂直速度的修正公式,计算并比较了它与沿用等距订正公式的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 1.不论哪一种积分方法,其两种订正结果高原和平原地区是有差别的,高原地区的偏差值相对地比平原大。 2.除P_T=0hPa时从下往上积分外,其它积分法都是垂直气压厚度△P值越大,两种订正结果的偏差值|△ω′|越大。 3.从下往上积分法不等距订正公式比等距订正公式求得的垂直速度在低层显著增大,而在高层则显著减小。 4.从上往下积分法两订正结果在某些层次某些网格点上出现符号相反的情况。 5.两种订正结果的差异在从上往下积分法中明显比从下往上积分法中的大。偏差值|△ω|最大者约在21.0×10~(-4)hPa·s~(-1)以上。 因此,本文对目前气象台站广泛采用的O′Brienc订正法在不等距分层情况下的使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3.
前言在土地电观测中,最常用的电极材料是铅和碳。有人认为:“在饱和水条件下的碳棒,容易被渗流扩散作用而解体变为粉未。……。采用碳电极时,一年,最多两年应更新电极,因为时间长了,碳块会粉未化”。按照上述见解,1、2年要更新一次电极,将使土地电资料不能连续,难以用来作地震预报。观测时间长了,碳电极会不会变成粉未,土地电观测值不稳定究竟是什么原因。下面根据我们的实践,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4.
陈玉春  吕世华  朱伯承 《高原气象》2001,20(4):415-420,T001,T002
利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 (POM )对 1995年 5月南海AXBT海洋观测资料和MISST卫星观测的海面温度进行模式四维同化分析研究。POM模式同化处理使用最优插值分析与逼近方法 ,从模式积分到第 4年开始 ,使用COADS气候平均风应力场、净热通量场强迫海洋 ,从第 5年 5月开始加入 1995年 5月的MISST和AXBT资料同化积分 30d ,然后对同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资料同化可以改进模式对温度场的预报 ,也可改进模式对海流的模拟。分析结果还显示 ,1995年 5月南海浅层有暖涡和冷涡形成  相似文献   
35.
36.
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频次的多要素线性拟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3-2005年地面风速及地温(5 cm和40 cm深处)等18个气象要素的春季标准化资料对我国北方97个测站的标准化春季沙尘暴频次进行了线性拟合,结果表明:无论对单要素拟合还是对多要素拟合,要素与沙尘暴频次间的(平均)相关程度决定着其对后者的拟合效果,相关程度越高,拟合效果越好。若与实际级别相同的拟合沙尘暴频次视为准确,则全区约有33%的测站,其拟合准确率≥50%;53年间约有39.6%的年份,其拟合的准确范围≥50%;对所有年份和所有测站而言,约45.6%的沙尘暴频次能够被准确地拟合,拟合的沙尘暴频次略低于实际频次。根据线性拟合方程中各要素前的系数可断定,18个要素中风速和蒸发量是沙尘暴的正影响因子,而水汽压、相对湿度和最低气温等则是沙尘暴的负影响因子,其他一些因子对沙尘暴的影响方式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37.
利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和MRC/ASTER发展的RAMS中尺度气象模式, 以NECP再分析资料为初、 边值条件, 在兰州城区东面设计了有湖和无湖两个试验, 做了72 h三重嵌套模拟试验, 分别模拟了两种情况下冬季兰州山谷地区的湖泊效应和大气边界层特征。模拟结果表明: (1)白天兰州山谷地区谷风在14:00强度达到最大。加入湖泊后, 14:00湖风强度增大, 湖风对谷风没有明显影响, 只对湖区及岸边附近的风场有影响。兰州山谷地区20:00以后山风开始出现, 到05:00左右北山山风的风速大于南山山风。05:00以后南山山风风速增大, 山谷以偏西风为主。加入湖泊后, 陆风也在夜间02:00左右表现的最为明显, 陆风和山风相互叠加, 导致兰州山谷东部地区西风风速增大; (2)加入湖泊后, 对周围地区气温的影响表现为夜间有增温作用, 增温作用随着离湖泊的距离渐远而减弱。在靠近湖区处夜间的近地面逆温强度减弱; (3)加入湖泊后, 对靠近湖面处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表现为减小, 对靠近湖西岸陆地上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 这一点在夜间表现的最明显, 对靠近湖面处空气绝对湿度的影响表现为增加; (4)加入湖泊后, 湖区的净辐射和感热通量都减小, 湖的东西两岸的净辐射和感热通量都增大。在22:00到凌晨05:00之间, 靠近湖西岸的陆地上净辐射和感热通量也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38.
河西地区不同下垫面边界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利用1991年10月HEIFE实验期间获取的系留气球梯度探测资料.对比分析了黑河地区常见的三种不同下垫面(绿洲、沙漠和戈壁)边界层风、温度、湿度场的分布规律。客观验证了河西地区秋季午夜后出现的低空急流和逆湿气层两大特点,为进一步研究黑河地区水分与能量循环对环境的影响、土地的开发利用等提供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39.
河西绿洲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利用MM5V3.6模式,设计了一组河西绿洲存存的控制试验和绿洲变为荒漠的“去绿洲”试验;模拟分析了剔除现有绿洲影响下,背景场的环流、温度及湿度情况,同时对比分析了绿洲存在状况下,环流场及温度、湿度场的特征。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更加清晰地再现了河西绿洲效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40.
中尺度模式对冬季兰州市低空风场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15,他引:9  
利用美国NCAR新一代中尺度模式MM5V3,对山谷城市兰州冬季风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与现有理论及观测事实基本一致。表明MM5V3中尺度模式可用于研究山谷城市的大气边界层情况,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山谷城市冬季边界层的风场和温度场特征,模拟结果分析表明,位于河谷盆地内的兰州,冬季近地面风场是山谷风环流和城市热岛环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冬季夜间地面流场辐合明显,低空盛行东风,夜间距地300m左右,风向转变为偏西风,白天风向转变高度高于夜间,大约在500m以上;冬季温度场逆温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