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9篇
工业技术   83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世纪之交的中国玻璃钢工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玻璃钢工业肇始于60年前的美国,我国于1958年起步。玻璃钢是个小行业,1999年全世界产量仅580万t,但它正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1 玻璃钢溯源与国外发展沿革   玻璃钢是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俗称。1940年,美国一家实验室的技术人员不小心将加有催化剂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倾倒在玻璃布上,第二天发现固化后的这种复合材料强度很高,玻璃钢遂应运而生。二次大战期间,美国以手工接触成型与抽真空固化工艺,制造了飞机雷达罩与副油箱;利用胶接技术制作了玻璃钢夹芯结构的飞机机翼;1942年第一艘玻璃钢渔船问世;玻璃钢管试制成功并投入使用(据悉至今仍在使用)。    战后,1946年发明了以纤维缠绕法生产压力容器的方法。1949年预混料DMC(BMC)模压玻璃钢面市。1950年真空袋与压力袋成型工艺研究成功;手糊环氧玻璃钢直升机旋翼面市。1951~1960年发展了布带缠绕高硅氧/酚醛耐烧蚀玻璃钢,生产导弹头锥;拉挤产品问世。1965年起开展碳纤维、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即所谓先进复合材料研究,采用环氧或双马树脂等为基体。    50年代末,前苏联即成功开发了酚醛/玻纤单向带及预混料工艺,用于炮弹引信体等军品及化工器材的生产。加加林是人类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表明前苏联耐烧蚀玻璃钢早已取得高水平的成就。德国在1961年率先开发片状模塑料(SMC)及其模压技术。1963年玻璃钢波形瓦开始机械化生产,美、法、日先后有高生产率的连续生产线投产。1972年美国研究成功于法生产的热塑性片状模塑料。80年代开发了湿法生产的热塑性片状模塑料。瑞士、奥地利离心法成型玻璃钢管得到发展;意大利工业化纤维缠绕玻璃钢管生产线技术成熟,产品大量使用于石化、轻工、灌溉、给排水、轮船等领域。    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玻璃钢/复合材料方面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日益发展,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高强高模量碳纤维、双马树脂、多轴经编织物、缝编毡及复合毡、新型添加剂;多轴高精度微机控制纤微缠绕机、机器人SMC模压生产线、高生产率纤维缠绕玻璃钢管道自动生产线;将聚丙烯酸酯板加热后真空吸塑成壳体、背覆以玻璃钢的“雅克力”浴缸、汽车用CNG(压缩天然气)瓶等。全世界迄今已形成了从原辅材料、成型工艺、技术装备、制品生产及相关性能检测等较系统完整的工业体系格局,标准化工作日臻完善,正向传统材料挑战,日益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相似文献   
32.
水电机组振动区的存在直接影响水电站厂内安全运行,研究考虑振动区的水电站最优动力特性曲线是实现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的基础。首先在机组具有单振动区时利用组合数学推导出全厂振动区,分析表明水电站全厂振动区与水电站机组台数、机组振动区宽度及位置有关;然后根据全厂振动区通过引入惩罚函数求出水电站最优动力特性曲线。实例结果表明,水电站最优动力特性曲线考虑振动区时具有分段不光滑、不连续等特征,部分区域为避免机组运行在振动区发电流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3.
该文基于MEMS电场敏感芯片,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地面大气电场传感器,解决了现有场磨式电场仪易磨损、功耗大、故障率高等问题。敏感芯片采用SOIMUMPS加工工艺制备,其芯片面积仅为5.5 mm5.5 mm。该文提出了传感器敏感芯片的弱信号检测方法,设计出了满足环境适应性的传感器整体结构方案,并建立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分析模型。对电场传感器进行测试,测量范围为-50 kV/m~50 kV/m,总不确定度为0.67%,分辨力达到10 V/m,功耗仅为0.62 W。外场试验结果表明,MEMS地面大气电场传感器在晴天和雷暴天的电场探测结果,与Campbell公司场磨式电场仪探测结果都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该传感器能满足预测雷暴要求,实现雷电监测和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34.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了采用直接刻蚀有源区技术在应变多量子阱有源区结构基础上制作了1.3μmInGaAsP/InP部分增益耦合DFB激光器,器件采用全MOVPE生长,阈值电流10mA,边模抑制比(SMSR)大于35dB,在端面未镀膜情况下器件单纵模成品率较高  相似文献   
35.
为了研究煤的坚固性系数与含瓦斯煤渗透率之间的关系,以贵州五轮山、玉舍及响水煤矿3层坚固性系数符合梯形分布煤层的煤样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发的三轴渗透仪,进行了不同坚固性系数条件下,恒温-变平均有效应力和恒平均有效应力-变温的三轴渗流实验,结果表明:(1)含瓦斯煤的渗透率随平均有效应力的增大而减小,并服从形如K(σ)=ke-λσ的负指数分布,且含瓦斯煤渗透率的减小趋势与煤体所受平均有效应力的大小有关;(2)同一坚固性系数煤样的渗透率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3)相同实验条件下,含瓦斯煤的渗透率随煤样坚固性系数的增加而增加;(4)相同的平均有效应力条件下,煤的坚固性系数对含瓦斯煤渗透率的影响程度大于温度对渗透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对贵州瓦斯灾害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当今社会,伴随着互联网的越来越普及,计算机成本的也越来越低,B2 C、B2 C等电子商务技术的超速兴起,以及各式各样的购物网站的建立,网上购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逐渐赢得了广大消费者们的欢迎,那么如今在网络上购物在成都大学生中又是怎样的情况?在本人进行了小范围的市场调查之后,通过对成都成都大学生进行网络调查,统计出相关数据,根据成果分析出网络购物可能留存的一些困难因素,并提出具体有针对性的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37.
以苯乙烯(St)为单体,含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的有机硅树脂(MTQ)为交联剂,采用高内相比乳液模板(HIPE)法制备了蜂窝状、低密度及高孔隙率的MTQ/聚苯乙烯(PS)多孔复合材料,研究了MTQ对聚合物多孔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压缩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TQ/PS多孔复合材料的泡孔呈立体球形且泡孔壁上有丰富的互连孔,相互贯通性良好,泡孔直径为2~9μm,互连孔的孔径大小介于0.35~1.85μm;所得多孔材料孔隙率可控,总孔隙率最高可达92%;该多孔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为0.28~0.74 MPa,压缩模量为4.86~13.54MPa。当MTQ与St的质量比为30:100时,可获得泡孔直径较小、互连孔道较窄、压缩性能和热稳定性较好的MTQ/PS多孔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38.
文章介绍了TD-MBMS组网规划考虑的主要因素,并详细分析了TD-MBMS组网的场景规划,进而提出了TD-MBMS室外组网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9.
在基础通信设施受到破坏以后,各部门之间的通信交流受到阻碍,不但会延误救援工作的开展,并且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面对不同类型的数据格式和不同频率的无线电设备,如何实现多部门多领域的通信系统互操作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毁伤条件下实现通信系统互操作性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建立了一种在毁伤条件下实现通信系统互操作性的模型,并阐述了该模型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不同类型的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最后通过两个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40.
为了增强集成系统中各分类器之间的差异性,提出了一种使用旋转森林策略集成两种不同模型分类器的方法,即异构多分类器集成学习算法.首先采用旋转森林对原始样本集进行变换划分,获得新的样本集;然后通过特定比例选择分类精度高的支撑矢量机或分类速度较快的核匹配追踪作为基本的集成个体分类器,并对新样本集进行分类,获得其预测标记;最后结合两种模型下的预测标记.该算法通过结合两种不同分类器模型,实现了精度和速度互补,将二者混合集成后改善了集成系统泛化误差,相比单个模型集成提高了系统分类性能.对UCI数据集和遥感图像数据集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相比单一分类器集成缩短了运行时间,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