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研究穿心莲内酯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机制。方法 观察穿心莲内酯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双向转运,考察时间、药物浓度、温度和抑制剂对穿心莲内酯吸收的影响。用LC/MS/MS检测药物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穿心莲内酯在Caco-2细胞模型中,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药物吸收呈饱和趋势,且受温度和碘乙酰胺影响,但不受外排抑制剂维拉帕米和MK-571的影响。结论 穿心莲内酯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主要是由载体介导的主动转运。  相似文献   
32.
氧化槐果碱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氧化槐果碱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方法:MTT实验考察氧化槐果碱在Caco-2细胞中的安全浓度范围,再利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氧化槐果碱的双向转运机制,以转运量及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观测指标,考察时间、浓度、pH和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其吸收的影响.结果:氧化槐果碱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与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并受pH影响;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其转运无影响,从单层细胞层顶端(AP)到基底端(BL)的转运与基底端到顶端的转运大致相同.结论:氧化槐果碱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是被动转运.  相似文献   
33.
张蕾  冯志强  陈孝健  谢智勇 《中草药》2012,43(12):2464-2467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Caco-2细胞模型中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的HPLC方法,探讨苦参总生物碱在Caco-2细胞模型的吸收机制.方法 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由细胞绒毛膜面供给侧(AP)→基底外侧(BL)和BL→AP侧两个方向的转运过程;HPLC-UV法测定上述3个生物碱的量;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苦参总碱给药后,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由AP→BL侧的Papp分别为(1.098±0.092)×10-5、(1.434±0.098)×10-5、(3.87±0.64)×10-6cm/s,由BL→AP侧的Papp分别为(1.104±0.098)×10-5、(1.034±0.079)×10-5、(2.75±0.33)×10-6 cm/s,与文献报道的单体化合物给药相比,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双向转运的Papp明显增大.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的表观渗透率值分别为1.01、0.72、0.71.结论 苦参总生物碱中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仍主要以被动吸收方式进入体内,但比各单体给药吸收更好.  相似文献   
34.
苦参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苦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槐属二氢黄酮G为对照品,采用盐酸-镁粉显色体系,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总黄酮含量.结果 槐属二氢黄酮G在5.8~29.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同归方程为:A=0.026 2C-0.004 9(n=5.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7.5%,RSD为4.5...  相似文献   
35.
R(+)-和S(-)-磷酸苯丙哌林的合成及镇咳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成R( )-和S(-)-磷酸苯丙哌林并考察其镇咳活性.方法以S(-)-乳酸乙酯为原料制得重要中间体S(-)-1-(2-苄基苯氧基)-2-丙醇.该中间体经对甲苯磺酰化后,与哌啶发生一次SN2反应制得R-苯丙哌林;与LiBr和哌啶发生两次SN2反应制得S-苯丙哌林.R-和S-苯丙哌林与磷酸成盐,经乙醇重结晶得R( )-和S(-)-磷酸苯丙哌林.采用手性HPLC法测定产物的光学纯度.采用豚鼠柠檬酸致咳模型考察两对映体的镇咳活性.结果 R( )-和S(-)-磷酸苯丙哌林ee值分别为96%和95%.以3 min内咳嗽次数为考察指标,(±)-磷酸苯丙哌林,R( )-和S(-)-磷酸苯丙哌林ED50值分别为16.1、23.3、25.4 mg/kg.以随后5 min内咳嗽次数为考察指标,它们的ED50值分别为11.9、13.5、19.2 mg/kg.结论 R( )-和S(-)-磷酸苯丙哌林均具有镇咳活性,但稍弱于(±)-磷酸苯丙哌林.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右旋泮托拉唑在健康人体内的构型转化。方法志愿者单剂量口服右旋泮托拉唑肠溶胶囊后,采集血浆样品,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泮托拉唑两对映体总浓度,再用α1-酸糖蛋白手性柱分离泮托拉唑对映体,测定其色谱峰面积比值,计算得到右旋和左旋泮托拉唑血浆浓度。结果左旋泮托拉唑的平均AUC0-t不超过泮托拉唑AUC0-t的1.5%。结论中国健康志愿者口服右旋泮托拉唑后,在体内不发生构型转化。  相似文献   
37.
α1—酸糖蛋白手性柱拆分泮托拉唑对映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泮托拉唑对映体拆分和对映体光学纯度测定方法。方法:用α1-酸糖蛋白手性固定相,考察了缓冲液的种类和pH、有机改性剂的种类和比例、流速及柱温对泮托拉唑对映体拆分的影响。采用Chiral-AGP柱(150 mm×4.6 mm,5μm,配有手性AGP预柱),以10 mmol·L-1醋酸铵缓冲液(pH 5.5)-乙腈(93:7)为流动相,在流速为0.9 mL·min-1,检测波长为290 nm,柱温为20℃的条件下拆分泮托拉唑对映体。结果:用α1-酸糖蛋白手性固定相能完全分离泮托拉唑对映体,分离度达1.77,并测定了泮托拉唑对映体过量百分率。结论:流动相pH和有机改性剂含量是影响对映体分离的重要因素,可以以调节流速和柱温来提高柱效、改善分离。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清和髓核中克林霉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并试用于临床受试者静脉滴注克林霉素磷酸酯后克林霉素在髓核的分布情况.方法 血清和髓核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以乙腈-1%甲酸(70:30,v/v)为流动相,林可霉素为内标,采用Hypersil BDS C18柱分离,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以选择反应监测(SRM)方式进行检测.结果 血清中克林霉素线性范围为500~20000 ng/ml,定量下限为500ng/ml;髓核中克林霉素线性范围为20~400ng/g,定量下限为20ng/g;9例临床受试者血清中克林霉素浓度为2674±1114 ng/ml,髓核中克林霉素浓度为51.2±39.5 ng/g.结论 静脉滴注克林霉素磷酸酯后能部分渗透到药理作用靶点髓核.  相似文献   
39.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清和髓核中克林霉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并试用于临床受试者静脉滴注克林霉素磷酸酯后克林霉素在髓核的分布情况。方法血清和髓核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以乙腈-1%甲酸(70∶30,v/v)为流动相,林可霉素为内标,采用Hypersil BDS C18柱分离,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以选择反应监测(SRM)方式进行检测。结果血清中克林霉素线性范围为500~20000 ng/ml,定量下限为500 ng/ml;髓核中克林霉素线性范围为20~400 ng/g,定量下限为20ng/g;9例临床受试者血清中克林霉素浓度为2674±1114 ng/ml,髓核中克林霉素浓度为51.2±39.5 ng/g。结论静脉滴注克林霉素磷酸酯后能部分渗透到药理作用靶点髓核。  相似文献   
40.
目的应用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探讨庆大霉素的质谱断裂规律。方法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以电喷雾离子化法对庆大霉素进行多级质谱分析。结果在二级质谱分析中,庆大霉素中的各化合物均发生B环和C环间的糖苷键断裂,生成脱去C环(氨基葡萄糖)的二级碎片离子m/z322.0,再对m/z322.0进行分析时,生成分别脱A环(氨基葡萄糖)或B环(脱氧链霉胺)的碎片离子m/z163.0或m/z160.0。结论通过对庆大霉素的电喷雾质谱的分析,丰富了其分子结构信息,并可用于该类化合物的结构快速鉴定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