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230篇
地球科学   138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农田排水已经成为扎龙湿地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采集扎龙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区土壤和植物样品,开展为期18天的室内模拟试验,以进水中氨(NH4+-N)含量为基准,设计了6组实验,研究芦苇沼泽对不同、磷含量农田排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进水在沼泽中的不同停留时间对湿地去污效果...  相似文献   
32.
城市化进程对氮循环格局及动态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和城市景观格局的改变不仅影响了的循环过程,而且加重了污染的程度,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城市尺度的循环研究不仅是全球关注的研究热点,而且也是城市生态学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前沿。本文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循环特征,综述了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污染物来源、沉降、输移和累积影响研究的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介绍了卫星遥感、稳定同位素、物质流模型等分析方法在城市循环研究中的应用,针对未来几十年活性增加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对活性的减缓策略,以有效抑制活性对环境的影响。未来城市循环研究需要开展长期系统监测、深化城市循环机理研究、创新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并将研究成果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研究相结合,提升城市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33.
黄河口潮滩盐沼沉积强度对碱蓬残体分解及氮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4月至2009年11月,基于野外原位分解实验,模拟研究了黄河口潮滩盐沼沉积强度对中潮滩碱蓬(Suaeda salsa)和低潮滩碱蓬残体分解及动态的可能影响。沿水盐梯度,设中潮滩和低潮滩2个分解小区,每个分解小区分别设无沉积(0 mm/a)、当前沉积增加(100 mm/a)和未来沉积增加(200 mm/a)3种固定沉积处理。结果表明,沉积强度对中潮滩和低潮滩碱蓬残体的分解具有一定影响,强沉积下残体的失重率和分解速率一般较高。当前或未来沉积增强后,二者残体的分解速率分别将增加138.10%~235.56%和8.89%~10.20%,95%分解时间分别将减少58.01%~70.24%和7.94%~9.13%。未来沉积增加处理下,中潮滩碱蓬残体的含量最大,其次为当前沉积增加处理下的含量,无沉积处理下的含量最小,3种处理下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5);低潮滩碱蓬残体在未来和当前沉积增加处理下的含量相当,无沉积处理下的含量最小,3种处理下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5)。当前或未来沉积增强后,中潮滩碱蓬残体在分解阶段将大多表现为累积特征,而低潮滩碱蓬残体将一直表现为较强释放特征,C/N对二者残体分解过程中养分的调控作用更为重要。研究发现,当不同沉积强度下潮滩环境养分状况不发生较大变化时,中潮滩和低潮滩碱蓬残体的相对分解速率可能取决于其基质质量;当养分状况发生较大改变时,其相对分解速率可能取决于分解环境的养分供给状况。  相似文献   
34.
为研究海水养殖对海湾沉积物的累积影响, 对大亚湾的大鹏澳养殖区沉积物柱状样中总、总磷和有机碳的含量及剖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并探讨了海水养殖区沉积物中、磷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 网箱养殖区、贝类养殖区和对照区等3个区域柱状样中总的含量范围分别为638.2—3803.9mg.kg-1、740.9—2152.1mg.kg-1和343.2—471.9mg.kg-1, 总磷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44.7—3233.9mg.kg-1、297.9—497.5mg.kg-1和650.2—1327.2 mg.kg-1, 有机碳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96%—2.22%、0.87%—1.13%和0.69%—0.95%。该三个因子的含量均从底层至表层呈增加趋势, 但网箱养殖区上层增加幅度最为剧烈, 贝类区次之, 对照区变化幅度最小。所有柱状样中, 总含量均超标, 但网箱养殖区总污染最为严重, 贝类养殖区次之, 对照区最轻; 网箱养殖区的总磷在上层的不同深度超标, 而贝类养殖区及对照区柱状样的总磷含量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35.
沼泽湿地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物理运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泽湿地土壤是的重要储库,发挥着源、汇和转化器的重要功能。湿地土壤中无机的物理运移不但影响着植物的养分供给状况,而且其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健康状况等也有着深刻影响。综述了沼泽湿地土壤无机物理运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动态。当前湿地土壤无机物理运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硝态和铵态(特别是硝态)物理运移规律及部分影响因素(如水分条件、土壤物理性质等)的探讨上,缺乏无机物理运移的动力学、热力学机制与模型表征研究。鉴于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天然沼泽湿地是研究的薄弱点,其在今后应亟需加强的领域包括:①无机物理运移的驱动机制;②动力学、热力学与环境效应模型表征;③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对无机物理运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生物质炭对于土壤中不同形态库的含量影响已有较多研究,但对西南喀斯特区石灰性土壤素形态,尤其是控制素形态的转化过程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设置土壤中添加1%(C1)和3%(C2)蔗渣生物质炭2个用量水平,并以不施用蔗渣生物质炭作为对照(CK),共3个处理,通过 15 NH 4 NO 3 和NH^15 4 NO 3 成对标记技术,结合MCMC素转化模型研究了不同用量的蔗渣生物质炭对石灰性土壤转化过程的短期影响,为该地区蔗渣资源化利用和土壤保持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与CK相比,添加蔗渣生物质炭能够快速提高土壤pH和有机碳含量。添加生物质炭并没有显著改变土壤的矿化、铵态(NH^+ 4 )和硝态(NO^- 3 )的微生物同化和异养硝化速率,但NH^+ 4 吸附速率随生物质炭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以添加量最高的C2处理最大。添加生物质炭同样提高了土壤NH^+ 4 释放速率,但C1和C2处理的土壤NH^+ 4 释放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与CK和C1处理相比,施用高量蔗渣生物质炭通过抑制自养硝化速率而显著降低了硝态净产生速率。这些结果表明,施用高量蔗渣生物质炭于石灰性土壤中可快速实现对NH^+ 4 吸附,降低自养硝化速率,减少NO^- 3 产生,从而降低了其损耗和淋失风险。  相似文献   
37.
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发的《全国土壤碳储量及各类元素(氧化物)储量实测计算暂行要求》,以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单元(4 km2)为计算单位,对哈尔滨-绥化地区表层土壤(0~20 cm)储量进行计算.研究了不同生态系统和不同土壤类型土壤储量、密度的差异,研究了20年来土壤储量的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储量略微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对土壤的固效果显著造成的.  相似文献   
38.
概述了开氏法测量煤中含量的重要性及其开氏法测定的原理,对测定过程中几方面主要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分析.指出在测定过程中,必须认真、细致的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才能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9.
广东流沙湾5种贝类的δ~(13)C值和δ~(15)N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流沙湾海水养殖业发达,尤其是贝类增养殖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来其养殖环境的恶化对贝类产品的安全输出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贝类的新陈代谢过程可为贝类增养殖提供较先进的基础数据.本研究选取流沙湾的5种重要养殖贝类,对其肌肉组织、鳃、外套膜和内脏囊分别进行稳定碳、同位素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贝类δ13C值的范围是-19.14‰~-15.11‰,δ15N值的范围是6.10‰~10.57‰.从大小、组织、种类三方面比较5种贝类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可得出如下结论:同种贝类,大小不同,其δ13C、δ15N值大都随壳长、壳重的增大而减小,但翡翠贻贝(Pernaviridis)的δ13C值和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的δ15N值则相反,无论大、小组之间δ13C、δ15N值的变化是增大还是减小,幅度均不超过1.00‰;同种贝类,组织不同,其δ13C、δ15N的最小值均为内脏囊,δ13C的最大值不定,δ15N的最大值也是内脏囊;相同组织,不同贝类,其δ13C、δ15N值的大小排列顺序各不相同,无统一规律,但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的δ13C值均小于墨西哥湾扇贝,而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的δ15N值均小于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由研究数据可推知流沙湾双壳贝类的物质与能量流动途径基本是由内脏囊到外套膜和鳃,最后到肌肉.  相似文献   
40.
烟台四十里湾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