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2 毫秒
31.
为探索体外消化对油茶蒲活性成分的影响,本试验以油茶蒲为原料,分析消化前后油茶蒲提取物、水相、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子对接进一步探索油茶蒲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主要活性物质。结果表明,油茶蒲提取物、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50为0.27~1.17 μg·mL-1,经体外模拟消化后,IC50上升至0.34~2.36 μg·mL-1,其中乙酸乙酯相的活性最强。油茶蒲提取物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体外消化能影响各相萃取物的总酚含量,其中乙酸乙酯相的总酚含量最高(44.49 μg·mL -1)且在体外消化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茶蒲提取物中有5个化合物与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呈显著相关,其中包括3-O-甲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MEAG)。AutoDock分子对接结果也表明,MEAG具有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以及最佳的结合能(-7.99 kcal·mol-1)和估计抑制常数(1.40 μmol·L -1), 其主要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与α-葡萄糖苷酶的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开发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及油茶蒲资源利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2.
为了探讨NAC转录因子对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素代谢的调控机制,以大红袍(红肉枇杷)和白沙(白肉枇杷)为试验材料,利用RNA-Seq技术对大红袍和白沙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分析两个品种间的转录组差异,初步筛选并克隆出了1个枇杷NAC转录因子,命名为EjNAC82。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结果发现,EjNAC82具有NAC转录因子特有的结构域、理化性质和蛋白质结构特点,是典型的NAC转录因子家族基因。亚细胞定位试验发现该转录因子定位于细胞核。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EjNAC82在枇杷老叶中的表达量高于根、芽、嫩叶、老叶、嫩枝、老枝、幼果和熟果。EjNAC82在果皮和果肉成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相同,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随着果实的成熟,EjNAC82在大红袍果肉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白沙(P<0.05)。EjNAC82在大红袍果皮S1、S2、S4时期的表达显著高于白沙。LUC/REN双荧光素酶试验结果表明,EjNAC82对EjPSY1、EjPSY2和EjBCH启动子具有激活作用。这些结果表明EjNAC82可能通过调控EjPSY1、EjPSY2和EjBCH基因的表达从而正向调控枇杷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合成。本研究结果为揭示NAC转录因子对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素积累的转录调控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高氧处理对草莓采后腐烂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为探索高氧处理对草莓防腐保鲜的效果,该试验研究了40%、60%、80%和100% O2及空气气流连续处理对“丰香”草莓在5℃、16 d贮藏期间果实腐烂和主要品质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氧处理对果实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实表面色泽无明显影响。但60%~100%高氧处理可显著抑制草莓果实贮藏期间的腐烂,且O2浓度越高,果实腐烂率越低,以100% O2处理对果实防腐的作用最大。60%~100%高氧处理还可显著抑制果实失重,保持较高的果肉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40% O2处理对草莓果实腐烂无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表明,高氧处理在草莓果实采后防腐保鲜中具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
短波紫外线处理对采后草莓果实腐烂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凤冠"草莓为材料,研究了0、1.5、3.0和4.5kJ.m-2UV-C处理对草莓果实在10℃,12d贮藏期间腐烂和果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kJ.m-2UV-C处理能显著抑制草莓果实采后腐烂的发生和MDA的积累,延缓果实失重、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低,促进果实CIRG值的提高,增强果实采后着色能力,从而保持果实的感官和食用品质。同时,3kJ.m-2UV-C处理能促进贮藏期间果实总花色苷、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增加,减少草莓果实中抗氧化组分含量的下降,维持果实较高的营养品质。说明适宜剂量的UV-C处理(3kJ.m-2)在草莓果实采后后贮运保鲜和抗氧化能力调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以‘荸荠’和‘东魁’杨梅果实为研究材料,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果糖激酶基因MrF RK2的全长c DNA序列。MrF RK2全长1 279 bp,ORF阅读框全长996 bp,3′端非编码区227bp,5′端非编码区56 bp,编码332个氨基酸残基。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Mr FRK2含有pfk B碳水化合物磷酸果糖激酶家族高度保守的1个ATP结合域和2个底物结合域;Mr FRK2与杨树Pt FRK2相似性最高,达到85%。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基因表达的结果表明,Mr FRK2在‘东魁’杨梅果实的发育早期大量表达,在成熟后期表达量下降,果实成熟初期Mr FPK2表达量‘东魁’显著高于‘荸荠’。果实成熟期间果糖含量‘东魁’显著高于‘荸荠’,与果实成熟期间Mr FPK2的表达量相反。这表明,MrF PK2在杨梅果实成熟期间果糖降解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6.
 利用RT-PCR 结合RACE 技术从‘玉露’桃果实中克隆得到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 (P5CS)和鸟氨酸转氨酶(OAT)基因的全长cDNA 序列,分别命名为PpP5CS 和PpOAT(GenBank 登 录号分别为KP973954 和KP973956)。PpP5CS 全长2 511 bp,开放阅读框为2 151 bp,编码717 个氨基酸 组成的蛋白质多肽,5′-UTR 长度为123 bp,3′-UTR 序列长度为235 bp;PpOAT 全长1 686 bp,开放阅读 框1 416 bp,编码472 个氨基酸,5′-UTR 长度为151 bp,3′-UTR 序列长度为119 bp。进化树分析发现, PpOAT 和PpP5CS 与湖北海棠的同源性最高,与MhOAT 和MhP5CS 的相似性分别达到88%和91%。采 用荧光定量PCR 分析了外源5 mmol · L-1 GABA 处理对桃果实0 ℃贮藏期间果实冷害发生和内源脯氨酸 合成关键基因PpOAT 和PpP5CS 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GABA 处理能显著抑制‘玉露’桃果实0 ℃贮 藏期间果肉出汁率的下降,减轻冷害。通过上调果实中PpOAT 和PpP5CS 的表达,提高内源脯氨酸的合 成和积累,进而增强了果实抵抗低温胁迫的能力,可能是外源GABA 处理减轻桃果实冷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
为探究桃NAC基因对类胡萝卜素积累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从桃中克隆得到PpNAC19基因。序列分析表明,PpNAC19(XP_007223324.1)开放阅读框为867 bp,编码28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33.2 kDa,平均疏水系数为-0.719,属于亲水性蛋白,含有一个典型的NAM结构域。亚细胞定位预测PpNAC19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中。氨基酸序列比对与聚类分析表明,PpNAC19与巴旦杏(Prunus dulcis,VVA20514.1)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pNAC19在桃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硬核期果实中表达量最高。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黄肉桃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白肉桃果实。PpNAC19基因在黄肉桃中表达量较高,类胡萝卜素降解基因PpCCD4在黄肉桃中表达量显著低于白肉桃。双荧光素酶试验结果表明,PpNAC19能够转录抑制PpCCD4启动子活性。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PpNAC19基因在桃果实类胡萝卜素代谢过程中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为探究猕猴桃果实采后淀粉降解规律,本试验以红阳(HY)和翠玉(CY)猕猴桃果实为材料,比较分析了不同品种猕猴桃果实采后淀粉含量变化以及淀粉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猕猴桃采后25℃贮藏过程中,HY猕猴桃果实硬度迅速下降并伴随出现乙烯跃变,CY果实硬度缓慢下降但并未出现乙烯释放高峰。2个品种猕猴桃果实的淀粉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显著下降。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2个品种猕猴桃果实淀粉粒表面的光滑球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和破碎,说明淀粉存在酶促降解。同时,HY猕猴桃果实贮藏后期的乙烯释放速率极显著高于CY猕猴桃(P<0.001)。HY猕猴桃果实外果肉中淀粉含量在贮藏前期(0~2 d)极显著高于CY猕猴桃(P<0.01),但在贮藏后期(8~12 d)极显著低于CY猕猴桃(P<0.001);HY猕猴桃果实果心中淀粉含量在贮藏前期(2~4 d)与CY猕猴桃无显著差异,但在贮藏后期(6~12 d)极显著低于CY猕猴桃(P<0.001)。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猕猴桃果实采后淀粉降解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蒋丽琴  蒋立  马侦  蔡艳  钟莺莺  杨震峰  徐新颖 《核农学报》2021,35(11):2598-2605
为研究海藻中铬的形态和含量,本试验采用IonPac CG5A(4 mm×50 mm)阳离子色谱柱,考察并优化络合剂的种类和浓度、流动相的种类和浓度、pH值、温度及游离态铬的提取方式等条件对Cr(Ⅲ)和Cr(Ⅵ)分离效果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对Cr(Ⅲ)和Cr(Ⅵ)进行分析,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海藻中总铬、结合态铬、游离态铬的含量。结果表明,海藻样品在40℃超声条件下,以5 mmol·L-1吡啶-2,6-二羧酸(PDCA)的硝酸铵溶液(pH值7.0)为络合剂提取10 min,以50 mmol·L-1硝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可同时测定海藻中Cr(Ⅲ)和Cr(Ⅵ),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和准确度高。此外,海藻中的铬主要以结合态形式存在,游离态铬的含量较低,且游离态铬以Cr(Ⅲ)形态存在为主。Cr(Ⅵ)形态较少,且含量均低于检出限。本试验通过建立海藻中Cr(Ⅲ)和Cr(Ⅵ)分析方法并对海藻中各种形态铬的含量进行分析检测,为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分析方法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0.
旨在研究采前喷洒草酸水溶液处理对西兰花(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采后抗氧化特性的影响,从而评价草酸处理对西兰花衰老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采前用20 mmol/L草酸水溶液处理西兰花可显著抑制采后西兰花丙二醛(MDA)的积累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加(P0.05),还可以诱导采后西兰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增强,抑制采后西兰花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生成速率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的上升,显著提高采后西兰花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P0.05)。采前喷洒草酸水溶液处理可有效维持采后西兰花活性氧代谢平衡,维持其细胞膜的完整性,进而延缓西兰花采后的衰老进程,延长其贮藏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