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科学   4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8年1月26—29日中国南方一次雨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对云微物理过程、逆温区和地面温度等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地区冻雨天气对应了两种云微物理结构:一种是由液水形成的降水元在下落过程中经过"暖—冷"层结形成冻雨,另一种是由冰晶、雪晶和液水形成的降水经过"冷—暖—冷"层结造成的。利用模式输出的层结、地面条件以及降水状况可以大致得到冻雨可能发生的范围。  相似文献   
32.
为研究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在中尺度海气相互过程中的应用,利用MPI(ModelCouplingToolkit)并行通信技术,构建了基于MCT耦合器的WRF-POM并行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并利用该模式对台风"凤凰"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耦合模式可以实现稳定高效的并行计算,并较好地再现了台风"凤凰"的活动过程;相对单一的大气模式,耦合模式可以更加准确地模拟出台风"凤凰"的路径和强度,其中不使用"Bogus方案"的耦合试验模拟效果最好,其路径平均绝对误差相对控制试验和使用"Bogus方案"耦合试验分别减小了20.1%和72.5%,强度的平均均方根误差则分别减小了41.4%和17.9%;耦合模式还能较好地再现表层海洋对大气的响应特征:台风大风使得表层流速显著增大,强烈的"抽吸夹卷"效应使得低层较冷海水上翻,海表温度降低,混合层深度增加。  相似文献   
33.
LAPS(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采用物理初值化与三维变分约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融合多源观测资料,发挥各种资料的优势,分析得到较为客观的三维云场,并可改善数值模式初始场。将FY-2E卫星可见光反照率和红外亮温资料引入LAPS,针对2014年6月登陆我国的台风"海贝思",设计不同水平分辨率的同化试验,研究台风三维云结构和初始场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1)LAPS云分析中引入卫星可见光反照率资料之后,总云量有显著的调整,能够较清晰地分辨出台风眼区、云墙和螺旋云带,卫星红外亮温资料在云顶高度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高分辨率的云分析结果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出台风结构和强对流区域。2)LAPS物理初值化技术将卫星资料中的云结构和微物理信息添加到初始场中,一定程度上调整了数值模式初始场中垂直速度、云水、云冰和水汽场等变量的分布,提高了模式初值质量,对模拟和预报台风系统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卫星资料在模式初值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物理初值化方法,将气象卫星资料引入模式初始场,使初始场向观测场逼近,试图改进由于初始资料不完善而造成的模式积分前期降水量偏少的现象。应用ARPS中尺度模式对天津地区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加入卫星观测资料后,部分卫星观测为对流云区,水汽和云水物质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进行了较为明显的调整,模式的临近短时降水预报也有明显增强的趋势。可判断出模式的初始状况更接近观测实际,对提高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短期和临近预报的准确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5.
东亚热带季风与副热带季风降水特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亚季风既包含热带季风又包含副热带季风,他们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我国大范围旱涝灾害。东亚热带季风和东亚副热带季风作为两种性质不同的季风,其形成原因及其主要天气系统截然不同,对应的热带季风降水和副热带季风降水在结构、性质上自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简要回顾我国气象学家在东亚热带季风降水及东亚副热带季风降水方面的研究成果,概述最近关于东亚副热带季风研究的热点问题,引证了利用星载测雨雷达对南海地区降水性质的部分研究结果,并对进一步利用星载测雨雷达资料开展季风及其降水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6.
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地区降水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8—2006年共9年4—6月的TRMM卫星2A25资料,选取南海中北部地区(110~120°E,10~20°N)为关键区域,分别对比分析了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地区降水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⑴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对流和层云的降水比面积均有明显增加,且层云的降水比面积增加幅度更大。夏季风爆发后的对流降水比降水量减小,而层云降水比降水量增加。⑵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强降水所占的比重比爆发前有所增加,而弱降水所占比重减小。⑶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使南海地区降水场的水平分布发生变化,降水中心发生偏移。⑷夏季风爆发后,南海地区降水的垂直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降水率随高度的变化率加大,释放出更多的潜热,并通过正反馈机制使得对流降水变得更加深厚,层云降水的冻结层高度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37.
夏季青藏高原移动性对流系统与中国东部降水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亮  李耀东  付容  何金海 《高原气象》2008,27(2):301-309
利用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提供的1985-2002年共18年的MCSs路径跟踪资料、 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38个地面常规观测站资料,分析了夏季起源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移动性MCSs的主要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青藏高原MCSs与中国降水的关系.通过对MCSs爆发异常强弱年高度和风差值场的分析,概括出青藏高原MCSs影响中国降水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移动性MCSs主要生成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其爆发时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它们能够传播到我国中东部及南亚许多地区;夏季MCSs对我国降水具有重要影响,它们与中国夏季降水的相关系数分布以4条正、负相间的东西向分布带的形势存在,从南到北依次为"- - ",这与我国夏季降水带的变化形势非常一致;南亚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东北冷涡的强度、位置变化与高原MCSs生成的多少密切相关,并通过它们对我国夏季降水带的分布造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8.
飞机发动机积冰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飞机发动机积冰的预报是航空气象预报业务中的难题之一。作者根据飞机发动机的工作特性,结合实际的积冰事例作了积冰成因的初步分析。并讨论了有关预报的问题。  相似文献   
39.
本文利用一个全球九层大气环流模式,对大气CO2浓度倍增以及CO2浓度倍增同时海温升高进行了两个数值试验。主要分析了CO2浓度增加对我国夏季气候的影响。在仅仅考虑CO2浓度倍增的情况下,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升高,尤其在西北地区升温最多,但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则是降温。考虑CO2浓度倍增后大气对海洋的感热作用使海表温度上升,所得结果基本相同,但升温幅度增大。大气中CO2浓度倍增后,我国降水分布有所改变,西北地区更加干燥,沿海地区更加湿润。  相似文献   
40.
文章利用呼伦贝尔市1960—2012年16个气象台站逐月最大积雪深度、积雪日数及其初终日资料,采用显著性检验、S/N(10a滑动)突变检验及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呼伦贝尔地区积雪的初终日、积雪日数与积雪深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南部阿荣旗的积雪初日通过了0.10显著性检验,北部根河、东北部小二沟、中部海拉尔的积雪终日分别通过0.01、0.05和0.10显著性检验,表明全市积雪呈现初日略推迟、而终日明显提前的特征,反应了高纬度地区升温明显,尤其是春季气温升幅大的气候变化特点;积雪日数年际变化均减少,其中北部根河通过了0.05显著性检验,表明纬度高的地区升温明显对积雪日影响较大;最大积雪深度的年际变化是增大的,其中南部阿荣旗、北部根河、中部海拉尔都通过0.01显著性检验,表明全市的大雪过程随年际变化趋势是增多的或降雪过程量级是增大的特点。Morlet小波分析表明,积雪日数的主要周期为准10a和准20a;积雪深度的主要周期区域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