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6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长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心室再同步(CRT)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长期疗效及病死率.方法:49例CHF患者中,男40例,女9例,年龄31~82(56.3±11.0)岁.均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其中扩张型心肌病36例,缺血性心肌病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所有患者心电图为窦性心律,ORS波>130 m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0 mm,左室射血分数(LVEF)<35%伴二尖瓣反流.49例中置入CRT40例,置入CRT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9例.观察患者起搏器置入前,置入后1、3、6、12、24、36、48、60个月的心功能各项参数、生活质量(QOL)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病死率与心血管事件.随访12~87(25.5±15.6)个月.结果:①并发症:电极脱位4例,囊袋出血2例;②病死率及死因:死亡15例(30.6%),其中CHF恶化死亡7例,心性猝死6例,非心源性死亡2例,49例患者中12例(24.5%)21次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其中3例CRT-D患者发生12次VT/Vf均被CRT-D成功纠治,3例CRT患者各发生1次VT/Vf经体外除颤纠治,6例CRT患者各因发生1次VT/Vf死亡;③心功能变化及QOL评分:37例(75.5%)患者LVEF、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NYHA分级等心功能评价指标术后持续改善,11例(22.4%)患者心功能评价指标术后改善后再次恶化,1例无明显变化;49例患者QOL评分均较术前提高,LVEDD术后12个月明显缩小.结论:CRT治疗CHF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6 min步行距离、LVEF,缩小LVEDD,逆转左室重构;长期治疗,疗效巩固并能降低CHF导致的病死率,CRT-D可同时防治CHF及猝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抗RNA聚合酶Ⅲ抗体(Anti-RNApolymeraseamibodies,ARA)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sderoderma,SSc)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荷泽市立医院收治的SSc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是否处于活动期分为活动组40例(SSc活动期)和稳定组40例(SSc稳定期),另选择同期到菏泽市立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均接受自身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对ARA进行测定]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未对外周血CD4^+T、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T/CD8^+T比值进行检测),统计并比较三组ARA阳性率、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 T/CD8^+T比值,分析ARA与SSc患者重要脏器受累的关系、ARA与SSc患者疾病进程及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活动组ARA阳性奉15.00%(6/40)、稳定组ARA阳性率10.00%(4/40)均高于对照组的0.00%(0/40)(P<0.05);活动组CD4^+T细胞百分率、CD8^+T/CD8^+T比值均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CD8^+T细胞百分率则低于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稳定组CD4^+T细胞百分率、CD4^+T/CD8^+T比值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百分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ARA阳性者与ARA阴性者的肺间质病变情况、心脏受累情况、肾脏受累情况以及金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RNA聚合酶ID抗体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乎检测对SSc的临床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其中抗RNA聚合酶Ⅲ抗体与弥散性硬化症患者内脏受累密切相关,CD4^+T细胞、CD8^+T细胞所占比例则与SSc的临床活动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3.
左乙拉西坦(LEV)是吡拉西坦衍生物中的左旋乙基吡拉西坦,其化学名称为(s)-α-乙基-2-氧代-1-吡咯烷乙酰胺,分子式为C8H14N2O2.于1999年经美国FDA批准最初用于成人部分性癫痫发作,2005年6月又批准其口服片剂和溶液剂用于4岁或以上儿童部分性癫痫发作的辅助治疗.在北美60个试验中心对4~16岁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儿童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结果:本品治疗组每周部分性发作频度明显减少,整个随机治疗阶段的有效应答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1].2005年左乙拉西坦在国内新药申报获得通过.我们对40例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患儿使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4.
前庭大腺囊肿与脓肿是外阴部最常见的囊肿,原因是前庭大腺导管堵塞,导致前庭大腺分泌引流受阻,分泌物积于腺腔内形成囊肿,囊肿一旦形成,很少能自行消退,一般逐渐增大,还可继发感染形成脓肿并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35.
李淑敏  施荣富  王克玲  张凤珍 《河北医药》2008,30(12):1884-1885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痫患儿脑电图的影响。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癫痫儿童随机分为2组,卡马西平组(40例)用卡马西平治疗,左乙拉西坦组(40例)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治疗12周。治疗前后均做动态脑电图,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儿童治疗后脑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间临床下痫样放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患儿脑电图β、α、θ、δ功率值无影响并可使临床下痫样放电消失或减少。  相似文献   
36.
复方阿嗪米特用于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儿童假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儿科门诊60例6~14岁的假日功能性消化不良症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除采用一般治疗,试验组加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每次1~2片,tid,3~7 d为一疗程。结果:试验组经服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后,症状改善,疗效明显(P<0.05),无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儿科假日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三腔ICD置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4例患者纳入研究。均有基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QRS波时限≥120ms,心脏彩超证实心腔扩大,LVEF≤35%,有二尖瓣返流,临床记录到明确VT或VF。ICD脉冲发生器均为美敦力INSYNCICD7272,置入冠状窦(CS)左室电极至CS左室侧支静脉或后侧支静脉分支。诱发VF和测试除颤阈值时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术后在心脏超声指导下进行AV间期优化。结果4例患者均完成手术。1例患者为单腔ICD改为三腔ICD,随访心功能改善,未再出现VT或VF;1例为保证手术安全,术中未测除颤阈值,术后ICD成功治疗心律失常“风暴”;1例不经引导长鞘而直接将左室电极送入冠状窦进而到达左室静脉分支。3例均1次测定除颤阈值为15J。所有患者均在心脏彩超指导下进行了AV的优化,并随访1~14月,术后心功能改善1~2级,术后QRS波时限缩短0.02~0.06s。结论对充血性心衰合并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置入三腔ICD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内阻滞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9例,年龄32~76(65.4±12.3)岁,行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CRT),全部患者均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心室导线1根至心脏静脉。术后平均随访5~42(21.6±8.3)个月,观察心功能,QRS波宽度,左心室收缩、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反流面积,6min步行距离。结果28例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有效率80%,心功能从Ⅲ-Ⅳ级(NYHA分级)改善为Ⅱ-Ⅲ级,QRS波从(165±48)ms缩短至(135±50)ms,(P〈0.01),6min步行距离从(389±175)m提高至(512±145)m,(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分别从(75.4±9.5)mm,(65.5±9.2)mm缩小至(66.4±8.5)mm和(58.2±10.5)mm,(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从0.24±0.08提高至0.33±0.10,(P〈0.01),二尖瓣反流面积从(9.12±3.25)cm^2减少至(5.12±1.82)cm^2,(P〈0.01)。随访中6例死亡(2例心性猝死、2例非心源性死亡、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心力衰竭恶化)。结论CRT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方法,可以减轻药物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增加其运动能力,改善心脏功能,可以使患者长期获益。  相似文献   
39.
药物不良反应9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我院呈报的9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系统,对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进行监测,由医生和药师详细填写ADR报告,呈交院ADR监测小组。结果ADR的发生率男性比女性高,55岁以上年龄组比其他年龄组高。ADR涉及13大类45个药物品种,其中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所占比例最大(27.8%)。ADR症状中皮肤反应最多(29.3%),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反应(16.6%)。结论加强对高龄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ADR监测应贯穿于整个用药过程中,落实ADR监测制度,提高对ADR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动态优化起搏系统改善植入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及方法学.方法 120例接受永久起搏治疗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6-min步行测距、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观察起搏系统干预前后的疗效、心功能分级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随访期内实施起搏系统干预共387次,其中调整房室延迟(AVD)61例(含双室起搏16例),调整起搏频率42例;调整感知性能20例;改变起搏模式6例;起搏故障探查5例;心室起搏(VVI)改双腔起搏(DDD)6例;纠治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3例;持续性房颤加行房室结阻断有效控制心室率6例.优化起搏系统前后,SF-36量表的分值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优化起搏系统可确保起搏治疗高效、安全、节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搏系统优化应坚持提高随访效率,因人、因时而异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