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科学   4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31.
降水数据的审核和记录处理最易出错,主要分两类:1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未审出,需人工判断;2预审员对错误或可疑信息处理不当。1降水与天气现象开始时间矛盾某站2009年9月J文件省级质量控制后提示错误:13日降水与天气现象开始时间矛盾。查数据文件,该日A文件备注栏空白,J文件08:  相似文献   
32.
陕西气象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QX/T 37-2005)>,制作陕西地面、高空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对陕西省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档案状况和历史沿革信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陕西台站历史沿革信息主要存在:对台站位置的变化记录不详细或记录错误、台站周围障碍物没有记录或记录不全、观测仪器记录不详细或没有记录、台站沿革有关记录相互矛盾等问题,造成台站沿革数据不完整,使资料的利用存在缺憾.  相似文献   
33.
依据气候季节划分标准,基于太白山拔仙台、文公庙、汤峪1号、鳌山气象站建站至2022年2月日气温资料,太白、眉县气象站1961—2020年常年气温资料和气温随海拔高度递减规律,划分太白山高山区历年和常年气候季节。高山气象站监测资料统计结果显示拔仙台气象站2019年6月—2022年2月连续3 a只有冬季;研究发现太白山3 200 m以上的文公庙、汤峪1号、鳌山等气象站常年气候季节为无夏区,且冬季长度平均都在300 d以上;其中3 730 m的拔仙台气象站及以上山区为常冬区。近60 a拔仙台气象站常年气候季节指标逐渐趋近无夏区,未来10~20 a有可能转为无夏区。  相似文献   
34.
35.
30a是WMO规定的气候标准值统计时段,反映一个基本时期内气候的平均状态。气候平均值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气候变化、诊断和预测的结果。为了做好1981—2010年气候资料整编工作,  相似文献   
36.
2001年7月1日佛坪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由佛坪县袁家庄东面山梁迁移到佛坪县袁家庄镇。新观测场位于旧址的西南方,二者直线距离约1500m。新观测场海拔高度比旧址低260.5m。为掌握新、旧站址因地理位置和观测环境不同所造成的气象要素均一性的差异,2001年1、4、7月在新、旧站址(见表1)进行了对比观测。  相似文献   
37.
自动气象观测与人工观测气温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陕西省96个气象站2004--2007年自动与人工平行观测的气温资料,分析陕西全省和不同自然区人工与自动观测气温的差异及引起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自动观测比人工观测的日平均气温平均偏高0.03℃,标准差为0.26℃。78.6%的样本月平均气温对比差值在0.2℃之内,在不同自然区自动与人工观测气温对比差值在0.2。c之间的百分率基本相同。气温对比差值的日、月变化规律明显,自动与人工观测时间不同步对定时值有一定影响。但对气候分析没有影响,自动观测仪器性能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数据偏差。  相似文献   
38.
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降雨量的差异及原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陕西2004—2007年自动气象站与人工平行观测期间降雨量资料,结果表明:77%的样本降雨量月百分误差在士8%以内。其中81%自动观测降雨量大于人工观测值,4、5月的月百分误差较大。22.9%的站年降雨量相对差值〉5%。过程降雨量较大时,过程降雨量相对差值较小。  相似文献   
39.
很多年未进行云中催化工作,但现在看来却是提高墨尔本水库供水能力的一种有效的经济手段。  相似文献   
40.
雷向杰  李亚丽  李茜  王娟  陈卫东 《冰川冻土》2016,38(5):1201-1210
利用太白气象站1962-2014年地面积雪观测资料,太白、眉县气象站1980-2014年高山积雪观测记录和1988-2010年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秦岭主峰太白山西部中山区、西部中高山区和中部中高山区积雪初、终日期、积雪日数和积雪深度等的变化特征,以及西部中山区积雪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1962-2014年太白山西部中山区积雪初日推迟,终日提前,初终间日数减少,积雪日数显著减少,积雪深度呈现波动变浅的趋势;1980-2014年西部中高山区积雪日数同样呈现波动减少趋势,西部中山区和中高山区年积雪日数减少率分别为3.2 d·(10a)-1和8.9 d·(10a)-1.1980-2014年中部中高山区积雪初、终日期和积雪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卫星遥感监测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太白山地区积雪面积呈现波动减少趋势.1962-2014年西部中山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积雪参数与气候要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和累积雪深等参数变化关系密切,气温升高是太白山积雪减少的主要原因.1980-2014年太白山地区7月积雪日数很少,关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积雪六月(公历7月)天”已很少见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