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应用L_9(3~4)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对影响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检测的主要因素进行选定,找出最佳搭配方案。结果,最佳搭配方案为采血后清洗两次,培养温度为38℃,PHA终浓度为80mg/L,6-TG终浓度为1×10~(-5)mol/L,Cyt-B终浓度为6mg/L,加入时间为56h,培养时间是96h。  相似文献   
32.
端粒和端粒酶与辐射诱发染色体断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辐射诱发染色体畸变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互换和断裂。从分子水平看,染色体断裂的形成很可能是DNA双链断裂(dsb)不能重接的结果。目前,有关dsb不能重接及其转变成染色体断裂的准确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一种可能的机制是dsb在重接前加上了端粒。dsb部位添...  相似文献   
33.
患者社会性别女性,19岁。因月经未来潮就诊。患者智力正常.足月顺产。其孪生哥哥自觉正常,拒绝检查。父母非近亲婚配,家庭中无相同病史者。体检:女性外貌和音调,身高1.60m,口周无须毛,未见喉结,双侧乳房平坦。  相似文献   
34.
半月板关节囊分离并反转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半月板关节囊分离并反转的MR表现。方法 对8例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的半月板关节囊分离并反转的MR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表现在经半月板体部的矢状层面上示“蝴蝶结消失”征8例,代之以液性信号,残留部分后角3例;于旁正中矢状面示“双前交叉韧带”征7例。经半月板体部的冠状面见髁间窝区“反转半月板”征8例。反转的半月板内呈现高信号6例,另侧半月板内出现异常高信号5例。结论 半月板关节囊分离并反转的主要MR表现为“蝴蝶结消失”征、“反转半月板”征及“双前交叉韧带”征,同时具备三征或前两征即可确立诊断。  相似文献   
35.
腰椎间盘CT扫描椎管与椎间孔矢状径增大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一种新的方法,研讨腰椎间盘CT扫描椎管与椎间孔矢状径增大对椎弓崩裂伴脊椎滑脱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HPRT基因突变分析技术及其在放射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系统地综述了HPRT基因突变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在放射生物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HPRT基因突变分析可望成为一种生物剂量计。通过检测个体HPRT基因突变频率,对急性照射及慢性低剂量长期照射的生物剂量估算,评价癌患风险等方面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检测的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L9(3^4)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对影响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检测的主要因素进行选定,找出最佳搭配方案。  相似文献   
38.
hprt基因突变分析技术及其在辐射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核能、核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关注来自电离辐射的可能危害。而这些危害所引起的临床症状要在多年后才能出现。因此,需要建立和发展基因损伤的生物标记物来监测人们接受电离辐射情况并分析疾病。在分析和定量体细胞基因突变增高的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是TG(6-thioguanineresistance)分析,用于检测体细胞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guanine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简称hprt)基因位点的突变。这个位点突变作为生物标记物有几个优点:①细胞对hprt酶活性不是必需,因此可发生的突变类型是无限制的…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对宿主细胞肌动蛋白的影响。方法: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及Western blot技术观察被结核分支杆菌H37Ra、H37Rv感染的巨噬细胞在感染后6h、12h和24h纤丝状肌动蛋白(F-肌动蛋白)的形态分布及肌动蛋白表达变化。同时用未感染及H37Rv死菌处理的巨噬细胞作对照。结果:结核分支杆菌H37Ra、H37Rv感染巨噬细胞后诱导宿主细胞F-肌动蛋白聚集并抑制肌动蛋白的表达,有毒株H37Rv较无毒株H37Ra能更早地产生这种效应,而用H37Rv死菌处理的巨噬细胞肌动蛋白不受影响。结论:结核分支杆菌在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可能通过分泌某些蛋白或因子影响细胞的肌动蛋白,达到逃避宿主细胞杀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肺内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15例肺内淋巴结患者的影像与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38~69(55.6±10.03)岁。15例患者均行肺低剂量CT平扫及肺结节高分辨CT扫描,其中3例同时行增强检查。观察肺内淋巴结的位置、数目、大小、影像学特点及伴随病变。结果 15例多层螺旋CT检查共发现19枚肺内淋巴结,直径4~10(5.53±1.50)mm。14枚肺内淋巴结位于右肺,其中右上叶1枚,中叶5枚,下叶8枚;5枚肺内淋巴结位于左肺,均在下叶。15枚肺内淋巴结发生在肺外带或叶间胸膜附近,病灶距离相邻胸膜的垂直距离3~16 mm,平均9 mm;4枚紧贴胸膜下。17枚边界清晰、锐利,2枚部分边缘毛糙。17枚密度均匀,2枚密度不均,但未见钙化或囊变。轴位图像上11枚肺内淋巴结呈类圆形,2枚呈三角形,6枚呈不规则形。12枚肺内淋巴结在轴位或冠矢状面重建图像上可见一条或多条均匀致密线状影与病灶相连。3例3枚淋巴结CT增强扫描,2枚无明显强化,1枚表现为渐进性强化。4例同时伴发同侧原发肺癌。结论 肺内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这些表现特点,多数可在术前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