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科学   8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硅孔雀石和透视石是在热液成矿作用下经过水-岩反应形成的产物,但这一认识缺少稀土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的支持。本文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获得两种矿物的稀土元素含量,其中硅孔雀石的稀土含量较低(∑REEs=81.2 mg/kg),透视石的稀土含量极低(∑REEs=0.65 mg/kg);两者轻重稀土间分馏较为显著,LREEs/HREEs=3.01和6.05,(La/Yb)N=3.08和7.91。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均表现为轻微"负铕异常"(δEu=0.565和0.702)、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稳定的右倾特征,表明两者物质来源于同一物体。硅孔雀石显著"负铈异常"(δCe=0.219),透视石无"负铈异常"(δCe=0.949),应为两者晶体结构差异所致。研究认为,硅孔雀石和透视石中的稀土元素继承了成矿岩石的稀土特征,证实了两者是在同一氧化条件下通过水-岩反应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32.
青海省东昆仑成矿带铁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昆仑成矿带位于西域板块南缘活动带与华南板块接合部位,属昆祁秦缝合系的昆仑缝合带。区内由昆北、昆中及昆南三条呈近东西向到北西西向平行展布的区域深大断裂,构成东昆仑复杂的构造格局,由此划分出三大构造成矿单元,即东昆仑北带、中带、南带。这三条大断裂均为切穿地壳或岩石圈的区域性长期活动深大断裂,不仅构成各地质单元的边界和控制岩浆岩分布,也控制了东昆仑隆起、凹陷带沉积盆地及沉积建造的展布,与次级北西、北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一起,把不同时代地层和部分岩体切割成规模不等的断块(条),同时不同级次的断裂构造作为成矿的导矿场和储矿场,为各类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迁移通道和赋存空间。该区地层主要集中发育在前寒武纪、早古生界奥陶―志留纪、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中生界三叠纪及新生代几个时间段中。在区域分布上,昆中、昆北带出露地层较相近,昆南带与昆北和昆中带有显著差异,反映为不同地层分区。岩浆活动非常强烈而频繁,分布亦十分广泛,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北坡断隆带和祁漫塔格地区,在昆仑山主脊形成著名的东昆仑山花岗岩带,昆仑山南坡出露少量中酸侵入岩。岩浆活动始于元古代,止于新生代,表现为间歇性的火山喷发与岩浆侵入频繁交替。岩性从基性、超基性到酸性均有出露。主要活动时代为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其次为印支期、燕山期;兴凯期和前兴凯期主要以少量基性、超基性喷流活动。东昆仑成矿带是青海重要成矿带之一,东昆仑成矿带侵入岩、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强烈,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具有较大找矿潜力。该带也是青海省主要的工业矿床集中分布的地区,储量大,品位较高,矿产地集中,同时共伴生的多金属矿床也往往具有一定的规模。尤其是矽卡岩型和沉积变质型铁矿的绝大多数储量都集中在本带。铁矿床成因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与火山喷流沉积有关的喷流——沉积、热液交代变质改造型,沉积变质型和矽卡岩型,具备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条件。矿床多沿昆北、昆中和昆南深大断裂带分布,与次级构造及岩浆岩体关系密切。东昆仑西段是重要的大——超大型矿床找矿远景区,中段具有沉积变质型铁矿找矿前景,东段则是矽卡岩型铁矿床聚集区。该带铁矿资源量占全省的75.51%,铁矿共、伴生有用组分较多,可综合利用。接触交代型铁矿是目前开发的重点,此类型矿石质量较好,TFe品位一般在35%~55%,有害杂质硫、磷一般低于工业要求。特别是都兰、野马泉地区的铁矿多共、伴生有铅、锌、铜、金、银、锡、钴、铋、镉、硫铁矿等有益元素,需综合开发利用。由于共、伴生组分可综合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3.
MAPGIS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完整地理信息系统。利用这套系统完成的内蒙古1∶50 万数字地质图是新一代的地质图件,具有传统地质图件无法比拟的先进功能。它可随时进行地质、地理内容的更新与修改;可按用户要求做图面分幅与投影转换;可进行各种地质、地理信息的分层检索与输出;对图中重要的地质内容,如地层、岩体、区域性大断裂、同位素年龄等建立了数据库,使其具有可视化功能;可与其他计算机图件进行迭置分析  相似文献   
34.
微量石棉的X射线衍射定量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量(质量分数低至0.1%)石棉的定量分析是一世界性难题。研究了自行车、电动车车闸等摩擦材料中石棉含量为0.1%~5.0%(质量分数)的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方法。对含有微量石棉的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的基底吸收修正法,求出定量分析试样中的石棉含量,计算出石棉的比例。研究成果对支持我国自行车、电动车等产品出口日本的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5.
大兴安岭中南段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和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兴安岭中南段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分析,阐明了该区铜多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容矿围岩、与成矿有关岩体和成矿时代,运用区域成矿学研究方法将该区铜多金属成矿初步划分为燕山期斑岩热液、印支—燕山期动力热液和晚华力西—燕山期热水喷流沉积叠加后期热液3个成矿系统。研究表明,本区应重视在侏罗世—白垩世火山岩区寻找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加强在已知矽卡岩型或热液脉型矿床的深部和外围寻找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36.
在sRTM-DEM数据的基础上,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系统提取了格尔木河三级流域及部分二级流域地形参数和面积-高程积分值,探讨了面积-高程积分值的面积及空间依赖性,并对面积-高程积分值(HI)对构造活动性、岩性变化、冰川作用强度的指示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HI值具有面积依赖及空间依赖性;东昆南断裂(F4)-西大滩断裂(F3)以昆仑山口为界可以分为东西两部分,各自的活动性都是中间强往两边依次减小,东昆中断裂(F1)的活动性变化不大;岩性对HI影响表现出,侵入岩的抗侵蚀力最大,片岩的抗侵蚀力最小,碳酸盐岩组合的抗侵蚀力居中;冰川作用对地貌发育和侵蚀程度有改造作用,与只有古冰川发育或无古冰川流域比较,有现代冰川发育,古冰川作用遗迹广泛的流域,HI值较大并会出现U型谷.  相似文献   
37.
河北省冰雹气候特征及其与环流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光芹  史印山  池俊成  张梅 《高原气象》2011,30(4):1132-1138
根据1961-2007年河北省142个测站的冰雹实测资料、月平均气温和NCEP再分析资料,利用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及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47年来河北省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历史演变规律以及多雹年与少雹年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冰雹日数年际变化明显,1994年有明显的突变,此后,雹日数减少了;河北冰雹...  相似文献   
38.
针对自动气象站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受仪器故障、维护不当或自动站仪器校准漂移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草面温度、地面温度数据的异常,文章根据具体实例分析了各种异常记录出现的原因,提出相关处理方法,以保证数据序列完整、准确。  相似文献   
39.
流动地震观测背景噪声的台基响应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规模流动地震台阵技术发展为高分辨率深部结构成像提供了重要基础,背景噪声是影响流动地震观测质量的关键因素. 为掌握流动地震观测噪声规律,发展流动地震观测降噪技术, 编制流动地震观测技术规范, 我们开展了针对不同台基流动地震观测背景噪声的观测实验与分析. 其中,山西省临汾市五个地点架设了共22个对比观测台站, 进行了超过一年半的连续观测. 通过计算不同频段范围内背景噪声记录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 研究了不同场地条件和环境噪声下流动地震观测台站的噪声特征及其台基响应,分析了不同台基处理方式对噪声的抑制效果. 结果表明:(1)高频人为噪声和长周期自然噪声是影响流动地震观测质量的主要噪声, 可以通过增加台基深度和改善台基处理方式等方法降低其影响; (2)增加台基深度能有效地降低长周期噪声和高频噪声, 2 m深坑能使高人为噪声台站各分量的高频频段和长周期频段分别降低5 dB和10 dB; (3)由于其不稳定性, 沙子台基的水平分量在长周期频段一般要高于摆墩台基5 dB, 流动地震观测中推荐使用摆墩台基; (4) 台站位置、台站内部温度和空气流动都是影响台站噪声的重要因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场地条件和噪声环境下的台基处理建议和适合国情的移动地震台阵台站建设参考方案, 有助于流动地震观测野外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40.
陈艺鑫  张梅  李川川  李英奎  刘耕年 《地理学报》2011,66(11):1540-1550
格尔木河河谷中发育有四级河流阶地,均形成于末次冰盛期之后。阶地的形成由构造抬升驱动,四级阶地代表的河流下切过程反映了四次阶段性构造抬升。以三岔河和纳赤台为代表的中游河段,四次河流阶段性下切速率分别为16~13 ka BP (T4-T3),3.33~9.33 mm/a;13~11 ka BP (T3-T2),5.5~12 mm/a;11~5 ka BP (T2-T1),0.33~1 mm/a;5 ka BP (T1 至今),0.6~0.8 mm/a,下切速率自T4 至T1 先增快后减慢。上游小南川河段5 ka BP以来的平均下切速率为4 mm/a,显著大于三岔河和纳赤台河段,同期河流溯源侵蚀速率也较快,表明小南川局部地区全新世中期抬升强烈,应为西大滩断裂强烈活动所致。受区域性构造活动差异影响,格尔木河河流阶地在局部地区出现变形,其中在三岔河和最老冲积扇扇顶存在两个下切幅度和速度高峰值,而纳赤台河段下切和缓。表明控制昆仑河和野牛沟发育的昆仑河-野牛沟断裂、山前的红石沟断裂自末次冰盛期以来持续活动。其中,昆仑河-野牛沟断裂16~13 ka BP活动速率较快,到13~11 ka BP达到最快,11 ka BP后减慢,与河流中下游整体构造活动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