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31.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张伟佳李文峰侯树勋王予彬王富关键词儿童;股骨骨折;外固定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26.8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儿童股骨干骨折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5~13岁,平均7.6岁。右侧7例,左侧13例。致...  相似文献   
32.
高危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器微创治疗高危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1996年6月~2004年6月,采用成角度进针单臂骨外固定器治疗至少合并一种严重系统性疾病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77例,平均年龄71.3岁.骨折类型:顺粗隆间骨折70例(按Evan分型),包括Ⅰ型5例,Ⅱ型11例,ⅢA型34例,ⅢB型9例,Ⅳ型11例;逆粗隆间线骨折7例.77例中多发伤8例. 结果随访5~60个月,平均24.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8~20周,平均12周.术后无骨折不愈合及髋内翻等畸形愈合.按创伤性髋关节功能评分:优49例,良21例,差7例(均为因内科疾病死亡病例),优良率91%. 结论骨外固定器微创治疗高危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切开手术内固定的替代方法,对多发创伤患者亦可达到迅速、有效的固定.  相似文献   
33.
交通伤所致下肢严重皮肤撕脱伤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交通伤所致下肢严重皮肤撕脱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12月~2005年6月因交通伤所致的下肢严重皮肤撕脱伤68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法采用彻底清创后行骨折固定、血管神经修复,用四种处理方法行创面皮肤覆盖。原位缝合8例(外院处理后转入患者);急诊植皮或皮瓣移植修复38例,其中皮瓣修复26例,返削植皮12例;延迟一期修复15例,即急诊清创后观察3~7d,再进行第二次清创,采用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二期处理7例中有3例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2例采用肌皮瓣转位并植皮,2例返削植皮,对因一期处理不当致皮肤坏死或形成皮下囊肿患者采用再次返削植皮。结果原位缝合中1例大部分皮肤成活,7例大面积皮肤坏死。急诊皮瓣完全成活26例,1例边缘部分坏死,其中皮瓣结合皮片移植9例均完全成活,急诊返削植皮12例中10例一期成活,有2例皮片部分坏死。延迟一期修复植皮除1例部分失活,其余皮瓣完全成活。二期处理中皮瓣及植皮均成活。本组患者随访6个月~5年(平均18个月),皮肤创面均完全覆盖,肢体功能恢复:优38例,良23例,差7例,优良率为89.7%。结论准确判断皮肤撕脱伤所累及组织的伤情、安排周密的术前计划、合理选用创面修复方法是确保皮肤撕脱伤肢体功能获得最大程度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4.
我们自2002年3月~2005年9月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臂外固定架方法急诊治疗肱骨干中远端C型骨折23例,取得满意效果。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23患,男15例,女8例;年龄17~68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0例,摔伤3例。X线片证实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折根据AO/ASIF分型:C1型14例,C2型5例, C3型4例。闭合性骨折20例,开放性骨折3例(Gustilo分类均  相似文献   
35.
下肢严重皮肤撕脱伤的分型和处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下肢严重皮肤撕脱伤的功能挽救方案.方法 2000年12月~2005年6月,对68例因交通伤所致的下肢严重皮肤撕脱伤患者,在彻底清创基础上,进行骨折固定、血管神经修复,然后采用四种处理方法进行创面皮肤覆盖:(1)皮肤原位缝合;(2)急诊植皮或皮瓣移植修复;(3)延迟一期修复,即急诊清创后观察3~7天,再进行第二次清创,采用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4)晚期处理,对因一期处理不当致皮肤坏死或形成皮下囊肿病例采用再次返削植皮.结果 所有肢体均成活.本组病例随访6个月~5年,皮肤创面均完全覆盖.优:肢体外形好,膝关节、踝关节活动在正常范围,足部血运及感觉正常,38例;良:肢体外观正常,膝、踝关节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足部血运及感觉正常,23例;差:肢体变细,膝、踝关节活动范围有不同程度受限,足部血运及感觉正常,7例;优良率89.7%.结论 准确判断脱套伤所累及组织的伤情,安排周密的术前计划,树立全程康复观念以及合理选用创面修复方法,是确保脱套伤肢体功能获得最大程度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6.
D-二聚体对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DVT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由于静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42%~57%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DVT),老年患者更多发。2002~2006年,我们对68例老THR卮可疑印DVT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现报告如下,并探讨其对下肢DVT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调查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和防护现状,为加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与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监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当量Hp(10),利用X、γ散漏射线巡测仪451P检测DSA设备透视防护区空气比释动能率。结果[HT5"SS]2016年共监测介入放射工作职业性外照射757人,有效监测536人,有效监测率为70.81%,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29 mSv;2017年共监测1 123人,有效监测309人,有效监测率为27.52%,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47 mSv;2017年不同岗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12,P<0.01);第二术者位总体空气比释动能率要高于第一术者位,且头部空气比释动能值均高于其他部位。结论 2016—2017年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处于较低剂量照射水平但有效监测率偏低;放射防护工作仍需不断完善,重点应加强对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及其管理人员的辐射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外固定器在前臂复合组织缺损皮瓣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创伤所致前臂复合组织缺损,且联合应用外固定器行皮瓣修复治疗的患者17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19~47岁,平均25.6岁.所有病例均有深部肌腱、骨骼外露.皮肤缺损面积7 cm×4 cm~19 cm ×9 cm,全部采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皮瓣面积10 cm×6 cm~20 cm × 15 cm.带蒂皮瓣蒂端缝合成管状,应用外固定器保持蒂部位置.固定针分别位于尺骨和髂骨者5例,位于桡骨和髂骨者12例.固定时间3~8周,平均5.1周.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1.3个月.带蒂皮瓣全部成活,无压疮、腋窝糜烂、筋膜间隔综合征及骨髓炎等发生.术后4~6周断蒂,1例断蒂端存在表浅感染,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其余16例断蒂后创面顺利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5~15周,平均13.5周.二期皮瓣整形与功能重建者11例次.所有患者手及前臂功能恢复满意,感觉恢复至S3~S4级(1954年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恢复分级标准),手外在肌和腕部肌肉肌力约Ⅳ~Ⅴ级.11例返回原工作岗位,6例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结论 在前臂复合组织缺损带蒂皮瓣修复中,应用外固定器可稳定地保持蒂部位置,代替石膏贴胸位固定,减少皮瓣血管痉挛的发生,便于皮瓣观察、护理和换药,利于前臂各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最大程度恢复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39.
目的采用动力化髋关节外固定器辅助带血管蒂的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并初步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4例中年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动力化髋关节外固定器辅助带血管蒂的髂骨瓣移植治疗。术前、术后进行Harris评分和常规的X线检查,并进行对比。结果经19~30月的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6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1分,良3例,可1例。X线检查,移植的髂骨瓣愈合良好,关节间隙平均4mm。结论动力化髋关节外固定器和带血管蒂的髂骨瓣可恢复股骨头的血运,两者技术的结合较好地解决股骨头修复期早期功能锻炼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目的 Bi-OsteticTM人工骨粒为羟基磷灰石(HAP)与磷酸钙(TCP)混合人工骨材料,观察Bi-OsteticTM人工骨粒修复四肢骨缺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4年1月-2004年4月对12例12处骨缺损进行修复,年龄20-59岁,平均39岁。骨缺损范围为0.4cm×1cm-1cm×5cm。缺损的部位累及股骨、胫骨、肱骨、掌骨、锁骨。手术显露骨缺损部位后,修整骨断端,重新更换内固定物后,植入Bi-OsteticTM人工骨粒。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4-7个月,平均为5个月。全部患者未见任何不良的全身反应及局部反应,X线片显示Bi-OsteticTM人工骨粒与受区骨愈合良好,12例术后测定血钙、磷值无明显升高。结论Bi-OsteticTM人工骨粒适用于四肢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