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9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的早期诊断与症状前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对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FSHD)进行早期诊断和症状前诊断。方法 以p1 3E1 1为探针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 5例疑诊FSHD病人及 36例高危人群进行基因诊断。结果  5例疑诊病人均得到确诊 ,在 36例高危人群中发现 8例症状前患者。结论 对有家族史的仅有双侧面瘫或一侧面瘫的病人 ,以及FSHD高危人群应及早进行基因诊断和症状前诊断。  相似文献   
32.
本文对48例MND患者进行SFEMG研究,对其中43名MND患者进行RNS测定,研究发现:MND患者SFEMG阳性率为73%,在RNS检测中,部分MND患者有类重症肌无力现象的表现,即低频刺激时波幅递减,高频刺激波幅的递增反应。提示MND存在神经肌肉接头功能障碍,且以突触前损害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33.
目的对内含子和(或)外显子缺失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家系女性成员进行致病基因携带者的诊断,为进一步行产前诊断或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提供准确的信息。方法利用dystrophin基因5个微卫星位点(STR-44、45、49、40、5′DysⅡ)的多态性连锁分析,同时结合半定量PCR对1个内含子和外显子均缺失的DMD家系(家系5)和1个仅内含子缺失的DMD家系(家系4)的女性成员进行携带者基因诊断。结果家系5的Ⅱ2的STR-50位点基因型为245/245,不是DMD基因携带者。家系4的Ⅱ6、Ⅱ8的STR-45位点基因型为del/172,Ⅲ19为del/178,均为DMD基因携带者。结论STR-PCR多态性分析结合内含子半定量PCR可获得更多诊断信息,更准确地检出内含子缺失的女性携带者,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4.
目的 通过建立三重巢式PCR技术检测单个淋巴细胞的dystrophin基因和Y性别决定区(sex determiningregionY ,SRY)基因 ,探讨该技术对有家族史的缺失型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 (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 ,DMD )家系中肯定携带者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 preimplantation geneticdiagnosis ,PGD)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在倒置显微镜下分别获取一名正常男性和一名正常女性的 5 0个单个淋巴细胞 ,用三重巢式PCR技术检测两组dystrophin基因和SRY基因 :外显子 5 1/外显子 19/SRY ,外显子48/外显子 19/SRY。结果 在外显子 5 1/外显子 19/SRY三重PCR反应体系中 ,正常男性第 5 1、19外显子及SRY的扩增率分别为 96%、94%和 94% ,正常女性第 5 1、19外显子扩增率分别为 94%、94% ;正常男女性假阳性率均为 6.7% ,假阴性率均为 0 ;在外显子 48/外显子 19/SRY三重PCR反应体系中 ,正常男性第 48、19外显子及SRY扩增率分别达 92 %、90 %和 94% ,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为 0 ;正常女性第 48、19外显子扩增率分别达 94%和 92 % ,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 6.7%和 0。结论 建立的三重巢式PCR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可望在有家族史的缺失型DMD家系中进行PGD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诊治情况。结果 2例患者有明确流行病学病史,2例有头痛、发热症状,其中1例合并精神行为异常,另1例表现为意识障碍;3例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均升高,外周血和脑脊液管圆线虫抗体均为阳性;1例颅脑增强MRI可见病灶;3例经药物治疗均痊愈。结论食源性感染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的重要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除典型发热、头痛外,也可有非典型表现;外周血和脑脊液中多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免疫学检查IgM阳性有重要诊断意义,早期无明显影像学改变,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及其对诱导后的神经元样细胞保护作用,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更优良的细胞。方法体外培养MSCs至第5代后,分别用BDNF、β-巯基乙醇(β-ME)诱导MSCs,诱导后的第1、3和6小时计算两组神经元样细胞数,对各时间点两组神经元样细胞阳性率进行了比较;诱导后行神经细胞标记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RT-PCR及蛋白质印迹鉴定。结果两组诱导剂诱导后的细胞均呈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BDNF组诱导分化后细胞的存活时间远较β-ME组长;BDNF组在诱导后6h近于诱导高峰,而β-ME在诱导2h即达高峰,但随后神经元样细胞渐死亡。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在两组诱导后细胞的巢蛋白(Nestin)、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丝蛋白(NF)表达均呈阳性,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呈阴性;RT-PCR显示NSE、NFL,MAP-2的mRNA表达阳性,GFAP有较弱的表达;蛋白质印迹可见两组诱导剂诱导的细胞均表达神经元的特异性标记抗体NSE。结论BDNF能单独诱导MSCs分化形成神经元样细胞.而且分化后细胞的存活时间长.有望用于治疗脑缺血、神经变性等疾病。  相似文献   
37.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与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体外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分化与凋亡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延长神经元样细胞的存活时间提供基础.[方法] 从成人骨髓分离 MSC,培养扩增.以β-巯基乙醇和参芪液诱导分化,于诱导后 1、 3、 5 h分别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 NSE)、神经丝蛋白( 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表达,计数神经元样细胞,计算分化率.采用 TUNEL方法分别检测诱导后 1、 3、 5 h的细胞凋亡率,并分析两者是否相关. [结果] hMSC经β-巯基乙醇和参芪液诱导后,可见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表达 NSE、 NF阳性、 GFAP阴性.神经分化的定量分析显示诱导后 1、 3、 5 h,经β-巯基乙醇诱导 NSE、 NFH阳性细胞分别为 43.5%± 1.8%, 59.3%± 2.2%, 76.5%± 2.3%和 42.6%± 1.9%, 55.1%± 2.1%, 73.5%± 2.3%.参芪液诱导 NSE、 NFH阳性细胞分别为 49.5%± 1.9%, 62.3%± 2.1%, 79.5%± 2.5%和 45.6%± 1.9%, 59.1%± 2.1%, 76.5%± 2.3%.经两种诱导剂诱导后 1、 3、 5 h, TUNEL检测两者的凋亡率分别为 1.5%, 6.5%, 19.5%和 0.5%, 2.3%, 12.5%.[结论] β-巯基乙醇和参芪液均可在体外诱导 h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h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也发生凋亡,分化率与凋亡率相关.参芪液可提高分化率,降低凋亡率.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初步探讨利鲁唑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血浆谷氨酸的改变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 ,测定 ALS患者和对照组血浆及脑脊液(CSF)谷氨酸水平 ,以及部分 ALS患者服用利鲁唑后血浆谷氨酸水平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LS患者血浆、CSF谷氨酸水平分别为 (75 .65± 2 0 .44)和 (8.1 1± 2 .71 )μmol/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ALS患者服用利鲁唑后 ,血浆谷氨酸的水平为 (66.1 9± 1 0 .2 7) μmol/L,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ALS患者血浆和 CSF谷氨酸水平较正常为高。 ALS患者在口服利鲁唑后血浆谷氨酸水平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和吸烟与缺血性卒中患病的关系。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筛查454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患者组)和334例非缺血性卒中患者(对照组)MTHFR基因的多态分布,依据TOAST分型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型分别进行MTHFR基因多态性的亚组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TTH FR基因多态性、吸烟情况与缺血性卒中患病的关系。 结果 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与中、重型缺血性卒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心源性栓塞型缺血性卒中相关。携带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的吸烟群体患缺血性卒中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393和2.359,而携带CC基因型的吸烟群体患缺血性卒中的相对危险度则为0.353。非吸烟群体MTH FR基因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携带T等位基因的吸烟群体容易患缺血性卒中,而携带C等位基因的吸烟群体不容易患缺血性卒中;MTHFR基因与吸烟在缺血性卒中的发病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0.
过量运动对肌营养不良模型鼠骨骼肌的损害作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过量运动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模型鼠(mdx鼠)骨骼肌组织的影响。方法: 让成年和老年mdx小鼠、成年和老年C57小鼠连续进行游泳和提尾倒立运动试验(对照mdx不作运动), 每天1次, 每次13min, 连续3d后, 鼠尾静脉注谢Evans蓝, 次日杀小鼠, 剥去皮肤, 观察mdx鼠、C57鼠全身骨骼肌颜色改变, 对比照相后, 取腓肠肌、膈肌作冰冻切片, 荧光显微镜下, 观察Evans蓝的染色范围, 再作常规HE染色, 光学显微镜下, 观察骨骼肌细胞的组织学改变。结果:肉眼可见运动后的mdx鼠骨骼肌许多部位呈纵形条状蓝色, 而对照mdx鼠和C57鼠几乎无Evans蓝染色;荧光显微镜下, 运动后的mdx鼠骨骼肌可见Evans蓝荧光, 对照mdx鼠偶见此荧光, 而C57鼠无此荧光。光学显微镜下, 可见mdx鼠骨骼肌细胞变大、变圆, 伊红浓染, 胞核致密粗大, 坏死的肌细胞胞内结构降解, 呈无定型结构。膈肌中可见变性坏死的肌纤维居多, 而C57鼠无此改变。结论:过量运动造成了mdx鼠骨骼肌的损害;Evans蓝染色有助于鉴别变性坏死的肌纤维和研究dystrophin缺乏的肌肉的变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