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工业技术   9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大庆油田的典型非均质区块,利用三层正韵律非均质人造岩心,进行了岩心驱替实验,开展了二元与泡沫交替驱油体系室内物理模拟研究,对体系的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并探讨了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P)二元体系与泡沫体系交替注入来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水驱采收率接近的情况下,保持驱油体系总注入量一定,低界面张力二元体系与泡沫体系的交替方式不同,提高采收率的幅度不同。单周期注入0.05 PV泡沫基液+0.05 PV N2+0.10 PV低界面张力二元体系,周期注入量为0.20 PV,交替轮次为3次的注入方式为最优注入方式,该注入方式下交替驱油体系的阶段采收率最高,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了21.82%。  相似文献   
32.
基于量子门线路的量子神经网络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量子神经网络模型及算法.该模型为一组量子门线路.输入信息用量子位表示,经量子旋转门进行相位旋转后作为控制位,控制隐层量子位的翻转;隐层量子位经量子旋转门进行相位旋转后作为控制位,控制输出层量子位的翻转.以输出层量子位中激发态的概率幅作为网络输出,基于梯度下降法构造了该模型的学习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及算法在收敛能力和鲁棒性方面均优于普通BP网络.  相似文献   
33.
一种基于相位编码的量子遗传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量子位测量的二进制量子遗传算法在用于连续问题优化时,由于频繁的解码运算,严重降低了优化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位相位编码的量子遗传算法.该方法直接采用量子位的相位对染色体进行编码,采用量子旋转门实现染色体上相位的更新,采用Pauli-Z门实现染色体的变异.在该方法中,由于优化过程统一在空间[0,2π]<'n>进行,而与具体问题无关,因此,对不同尺度空间的优化问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以函数极值优化为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搜索能力和优化效率明显优于普通量子遗传算法和标准遗传算法.  相似文献   
34.
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油田的声波测井曲线对储层与非储层的响应差异不明显,因此选择对储层反映明显的自然电位曲线替换声波曲线,即利用相邻井的时深关系把自然电位曲线重构成具有声波曲线量纲的新曲线。在此基础上,将测井曲线的高频信息和三维地震资料精细、三维可视化的优点有机结合,进行井约束地震反演,对井间储层进行预测。反演结果表明,4 m以上砂体识别率为97.9%,主力油层井间河道砂体分布准确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35.
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方法,采用有效渗透率分别为250×10-3μm2、500×10-3μm2和1000×10-3μm2三管并联岩心模拟非均质油层条件,在聚合物用量相同的情况下,分别采用恒定黏度聚合物和黏度逐渐降低的两种聚合物驱油方案,对比了两种方案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同时,利用研制的平面非均质人造可视平板填砂模型,对比了恒定黏度和变黏度聚合物驱油在模型上的波及面积。实验结果表明,在三管并联和填砂模型两种情况下,变黏度聚合物驱效果均好于定黏度聚合物驱,其中三管并联方式聚驱阶段提高采收率幅度增加4.48%,填砂模型波及体积增加了7.7%。结合实验结果,利用五点法平面模型和并联油层模型,探讨了变黏度聚合物驱可以扩大油层纵向和平面上的波及体积,进而提高水驱或聚驱后采收率的原因。分析认为,无论是平面非均质、纵向层内非均质,还是在层间非均质油藏中,变黏度聚合物驱油都可实现不断扩大波及体积的目的。  相似文献   
36.
不同油层条件下聚驱剩余油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开发进入后续水驱阶段的现状,在考虑油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不同油层物性条件的地质模型.通过Eclipse模拟软件E100主模块的模拟,对不同方案的剩余油分布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储层物性较好的厚油层比薄差层更具有开采潜力,该结论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挖潜增产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7.
针对周志军等建立的聚合物驱驱替特征模型较为复杂、应用不方便,且后续水驱阶段预测偏差较大的问题,将该模型用麦克劳林级数展开,推导出d(Wp-aNp^2)jdNp与Np在直角坐标系下存在线性关系。提出了将该线性表达式积分求解,就能得到Wp与NP的三次多项式关系式,并结合大庆油田北一二排西区块详细说明了求解过程。该关系式不但可以用来预测聚合物驱区块的含水率和可采储量,而且还能够预测出单井在其控制范围内的可采储量。将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无论区块还是单井,相对误差均小于5%。  相似文献   
38.
为了了解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储层孔喉结构变化规律,利用常规压汞、恒速压汞、扫描电镜和铸体薄片分析方法,对大庆油区强碱三元复合驱前、后岩样孔喉结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颗粒边界经过强碱溶蚀呈锯齿状,颗粒去棱角化明显,长石溶蚀严重,同时能够观察到大量溶蚀孔隙,粘土矿物中大量的书架状高岭石被溶蚀,且在粘土矿物表面出现次生石英。白色云雾状垢沉淀充填在孔隙中造成孔喉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孔隙阻塞,使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岩心喉道半径平均值均较水驱岩心下降6.528%,孔隙半径平均值下降3.360%,孔喉比分布范围更大,平均增加12.839%,最终含油饱和度较水驱岩心低,最终含油饱和度系数较小,且强碱损害前、后残余油饱和度和最终含油饱和度的变化率均随着岩心渗透率的增加而减小。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渗透率级差由水驱的5.567增加到5.691,岩心非均质性增强使发生指进和窜流的可能性增大。强碱三元复合驱后的储层孔喉结构变差将极大地影响后续水驱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实施,也使得薄差层的动用难度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39.
考虑稠油的非牛顿特性、聚合物的粘弹性、水相渗透率的下降、不可及孔隙体积以及残余油饱和度的降低等因素,建立并求解了稠油粘弹性聚合物驱渗流数学模型,分析了注入量及聚合物溶液的弹性对驱替速度和驱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量一定的情况下,在聚合物溶液波及范围内,聚合物溶液弹性越大,注采井间的速度越大,驱替效果越好;聚合物溶液弹性一定的情况下,注入量越大,注采井间的速度越大,驱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0.
大庆油田天然气干法脱硫剂的比选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天然气干法脱硫技术(分子筛法,氧化铁法及活性炭法)及所用脱硫荆作了综合分析.在相应的室内脱硫装置上,在单一空速、温度等条件下,测定了5种氧化铁脱硫荆和5种活性炭脱硫剂用于含3 mg/L H2S 的N2气脱硫时的硫容.在扩大的空速(500~2000 1/h)、温度(20~120℃)、H2S浓度(2~11mg/L,氧化铁)或粒度(0.2~1.0mm,活性炭)条件下,对初选氧化铁脱硫剂 EF-2 和活性炭脱硫剂3018作了进一步考察,通过脱硫效果和工艺条件对比,选择3108为大庆油田天然气脱硫荆.在3108基础上,改用Na2CO3为浸溃用碱,浸溃量6%,改用商品TLC为催化剂,制得了一种高效煤制活性炭脱硫剂.将这种脱硫荆用于大庆油田喇二注气站天然气脱硫,日处理天然气72×104 m3,空气需求量24 m3/h,原料气含H2S 0.0445~0.213mg/L,净化气含H2S 0~0.0017 mg/L,满足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0.02 mg/L).图1表6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