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5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微化工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的关键步骤是过程放大。为了实现产品的高通量、易控制和连续生产,微化工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通道内多相流的稳定性和微通道的并行放大。对单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及其对传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阐明了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的流动稳定性和传质高效性。同时,综述了微化工技术的应用现状,证明了微化工技术在工业化应用中的潜力。此外,综述了对称并行放大和非对称并行放大2种基本并行放大方式的研究进展,对其中的流体分布及其对传质的影响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2.
采用高速摄像系统研究了台阶式微通道中气泡生成机理和尺寸变化规律。探究了气液相流量、液相黏度以及台阶宽度对气泡生成过程的影响机制。实验中分别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甘油水溶液和氮气作为液相和气相。发现台阶式微通道中气泡的生成过程分为扩展、夹断和蓄能阶段。增大气相、液相流量,减小液相黏度使各阶段所消耗的时间减少。随液相黏度的增大夹断阶段消耗的时间逐渐变长,成为气泡生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阶段。最后,基于台阶式微通道中气泡的生成机理,构建了气泡体积的预测式。  相似文献   
33.
在难溶气体吸收体系中加入第3分散相粒子是强化传质过程的一个重要手段,文中采用恒温搅拌釜对ZSM-5型分子筛/水浆料强化CO2的吸收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硅铝摩尔比(120,150,360)、固含率和气相CO2体积分数对增强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子筛硅铝摩尔比的增加,其疏水性增强,增强因子随之增大;随着分子筛固含率的增加,气液界面处颗粒的覆盖率增大,增强因子迅速增大,当气液界面处颗粒的覆盖率逐渐接近最大覆盖率时,则增强因子逐渐趋于恒定值;随着气相CO2体积分数的增加,溶质在溶液中的扩散作用逐渐增强,而分子筛颗粒输运作用逐渐减弱,增强因子减小。针对分散相微粒增强难溶气体的吸收过程,提出了一个三维非均相传质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34.
The pressure drop of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in microchannel i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processes. In this work,the pressure drop of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in horizontal rectangular cross-section microchannels was measured by a pressure differential transducer system. Water,ethanol and n-propanol were used as liquid phas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apillary number on pressure drop;air was used as the gas phase. Four microchannels with various dimensions of 100 μm× 200 μm,100 μm× 400 μm,100 μm× 800 μm and 100 μm× 2000 μm(depth × width) were used for determining the influence of configuration on the pressure drop.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in micro-scale,the capillary number also affected the pressure drop remarkably,and in spite of only one-fold difference in aspect ratio,the variation of pressure drop reached up to near three times under the sam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aking the effects of aspect ratio and surface tension into account,a modi-fied correlation for Chisholm parameter C in the Chisholm model was proposed for predicting the frictional multi-plier,and the predicted values by the proposed correlation showed a satisfactory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35.
为了实现工业化应用,微反应器的并行放大已成为最有效的放大策略之一。在微反应器的放大过程中,相分布规律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采用高速摄像仪研究了梳状并行微反应器的支通道间距和流量对液液两相分布的影响。当连续相和分散相流量QcQd都较小时,不同支通道间距的微反应器内前方支通道的分散相含率较低,后方支通道的分散相含率较高,同时液滴长度的均匀性较差。随着QcQd的增大,三种不同构型微反应器内分散相的体积相含率的数值分布逐渐趋于集中。在较高的两相流量下,支通道内液滴长度的均匀性显著提高,其变异系数小于0.15。在实验范围内,支通道间距S = 0.6 mm的微反应器中液滴尺寸均匀分布的操作范围最大。  相似文献   
36.
CO2气泡群在液相中的传质在化工过程中广泛存在.对CO2气泡群在3种不同流体(牛顿流体、非弹性剪切变稀流体和黏弹性剪切变稀流体)中的气液传质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CO2探针测定了不同操作条件下CO2的体积传质系数,考察了液相浓度,气体流量以及流变性质对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流体中,体积传质系数均随气体流量的...  相似文献   
37.
周灏  朱春英  付涛涛  高习群  马友光 《化工学报》2019,70(10):3924-3931
利用高速摄像仪研究了三维孔喉结构微通道内液滴的破裂行为。采用不同黏度的甘油-水溶液作为分散相,含4%(质量)表面活性剂(Span 20)的矿物油作为连续相。液滴通过孔喉结构后,观察到了三种流型:球形破裂、非球形破裂和不破裂。除极低连续相毛细数的情形外,分散相黏度和两相流量的增加不利于液滴破裂,液滴的破裂位置均接近于喉道出口。研究了液滴的球形破裂,结果表明,球形破裂中子液滴平均尺寸随分散相黏度和连续相流量的增加而降低,且与两相总毛细数呈幂律关系,模型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38.
聚焦十字型微通道内高黏流体中气泡生成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速摄像仪观察了聚焦十字型微通道内高黏度(630 mPa·s)的甘油-水溶液中氮气气泡的生成过程。研究了气泡生成过程以及气泡体积和最小颈部半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黏流体内气泡生成过程可分为回缩、膨胀、挤压和最终破裂4个阶段。气泡体积在膨胀和挤压阶段均随时间线性增长,但挤压阶段的斜率大于膨胀阶段的斜率。气泡最小颈部半径随时间变化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在挤压阶段,颈部半径随剩余时间呈幂率关系;而在最终破裂阶段,颈部半径随时间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9.
利用高速摄像仪研究了台阶式并行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流型及其转变机理。以甘油水为分散相、含3% Span 85的环己烷为连续相,观测到了滴状-滴状流、过渡-滴状流、喷射-过渡流和喷射-喷射流4种流型;以两相流量为坐标轴绘制了流型图,并获得了流型转变线;分析了流型的转变机理。考察了分散相黏度对流型及其转变的影响机制。随着分散相黏度的增大,流型转变线整体向下移动,滴状-滴状流区域变小,喷射-喷射流区域变大。最后,运用介尺度概念分析了并行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非均匀结构的动态效应。  相似文献   
40.
综述了T形微通道内气泡(液滴)的生成机理。讨论了挤压机制、剪切机制以及挤压-剪切共同作用机制下气泡(液滴)生成控制因素,表明挤压机制发生于受限气泡(液滴)的生成,其生成尺寸主要由气液流量控制;剪切机制发生于未受限气泡(液滴)生成,主要由毛细数控制;挤压和剪切共同作用机制发生于挤压-滴状转变区内气泡(液滴)的生成,并由毛细数和流量比共同控制。同时介绍了3种不同机制的物理模型以及黏度比对气泡(液滴)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