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58篇
工业技术   104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Planning》2019,(5)
<正>1病历简介患者女性,16岁,主诉"右侧乳房进行性增大4年,迅速增大6个月",于2018年7月4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1. 1现病史患者4年前开始双侧乳房发育,左侧乳房体积形态无明显异常,右侧乳房进行性增大,体积逐渐大于左侧。近6个月以来,右侧乳房迅速肥大,伴有皮肤  相似文献   
32.
《Planning》2016,(31):131-134
目的:分析磁共振全身类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rgraphy)成像又称为背景抑制全身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whole-body imaging with backgroune body signal suppression,DWIBS)在检测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收集在本院确诊肿瘤48例患者资料,将同时进行磁共振全身类PET检测记为试验组和普通磁共振检测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48例肿瘤患者的图像对比度和分辨率都达到确诊条件,试验组发现32例恶性肿瘤,他们的原发病灶和转移灶在DWI图像上都呈现高信号,ADC图则显示为低信号,检测准确率为94.11%(32/34)。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的磁共振局部或病灶部位扫描检测后,发现恶性肿瘤24例,检测准确率为70.59%(24/3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全身类PET相较于普通的磁共振、CT等检测来说具有无辐射损伤、无需注射造影剂、检查方便等优点,检测恶性肿瘤来说成像更加清晰,诊断结果更明确,适合病情更复杂、普通磁共振与CT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与常规的T2WI或T1WI图像融合能准确地显示病灶的恶良性功能等多重信息,其诊断结果更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33.
李雪丽 《影像技术》2012,24(3):26-27
目的:探讨超声和钼靶在乳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10月在我院治疗的116例乳腺恶性肿瘤的影像资料,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118个病灶中,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100个,一致率为84.7%,钼靶与病理诊断符合103个,一致率为87.3%,联合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112例,一致率为94.9%。结论:超声与钼靶单独使用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无明显差异,二者的联合使用可大大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4.
《Planning》2014,(15):62-63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对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9例乳腺增生患者,使用温肾通阳活血化癖方,自拟消癖散剂治疗。结果:79例患者8种临床症状均有改善。结论:应用中医辨证内服外敷中药对乳腺增生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5.
采用免疫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荷斯坦奶牛不同发育时期乳腺组织IGF-I及其受体IGF-IR的表达与定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GF-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及IGF-IR(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receptor)均定位于乳腺导管腔上皮细胞、腺泡上皮细胞以及基质;IGF-I蛋白表达量在围产前期降到最低,在泌乳中期达到最高;IGF-IR蛋白表达量在妊娠6月急速下降,随后在围产前期上升至最大值。结论:IGF-I与IGF-IR蛋白在奶牛乳腺中定位的一致性及其特异性表达规律,预示配体与受体相结合并参与了奶牛乳腺发育及泌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36.
《Planning》2022,(1):105-108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口腔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抚州市妇幼保健院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1 618例,采用细菌鉴定仪对所有患者的口腔进行细菌鉴定,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1 618例患者术后口腔感染率以及口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口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1 618例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共122例患者出现口腔感染,感染率为7.5%,其中感染率较高的手术类型分别为口腔恶性肿瘤切除、囊肿切除、口腔良性肿瘤切除、涎腺手术,感染率依次为15.5%、14.3%、12.9%、12.3%。122例口腔感染患者中革兰阴性菌感染40例,革兰阳性菌感染72例,真菌感染10例,占比依次为32.8%、59.0%、8.2%。手术时间>3 h、手术性质为急诊手术、住院时间>14 d、患有糖尿病、围术期未预防用药、有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口腔感染率更高(P<0.05);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口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手术性质为急诊手术、住院时间>14 d、患有糖尿病、围术期未预防用药、有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3 h(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其他等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口腔感染常见病原菌;口腔恶性肿瘤切除、囊肿切除、口腔良性肿瘤切除、涎腺手术的口腔感染率较高;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口腔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手术性质为急诊手术、住院时间>14 d、患有糖尿病、围术期未预防用药、有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3 h,造成患者感染的因素比较多样化,因此,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临床中实施合理的干预手段,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口腔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37.
近几年数字化钼靶成象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兴起,使乳腺疾病诊断检查技术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由于数字钼靶乳腺机成象速度快、使用射线量少、图象清晰度优越、分辨率高、显示组织内容层次丰富,使乳腺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前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50例患者58个乳腺病灶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肿物血流分布类型,测定肿物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化血流指数(VFI),根据术后病理检查报告结果,分析良恶性肿瘤血流分布特点和指标变化。结果 :恶性肿瘤穿入型发生率远高于良性肿瘤,环绕型和少血流型发生率远低于良性肿瘤。恶性乳腺肿瘤患者的VI、FI、VFI值均高于良性乳腺肿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穿入型作为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的敏感性为70.3%,特异性为85.7%。结论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可显示乳腺肿瘤血流的三维分布,定量测定血管信息和血流信息,把穿入型血流分布作为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9.
《Planning》2015,(25):93-9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将本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行化学药物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按简单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化疗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总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33%,总满意率为7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给予优质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规避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同时可有效减少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促进患者身心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0.
《Planning》2019,(3)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RD)是一类近10余年逐渐被认识的以血清IgG4升高、席纹状纤维化以及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多器官和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胆道是IRD常受累的器官之一。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IgG4 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RSC)是IRD在胆道的临床表现形式。IRSC多有胆管壁局限性增厚、胆管扩张以及梗阻性黄疸等与胆胰恶性肿瘤相类似的临床表现。IRSC对激素敏感,预后良好,合并恶性肿瘤罕见,绝大多数无需手术治疗,但近几年笔者临床工作中仍不时见到因"胆管扩张、梗阻性黄疸"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IRSC的病例,回顾这些病例的诊治过程,鲜有术前考虑IRSC的情况。临床上也可见到术前因血清IgG4升高,起初误诊为IRSC,错过最佳手术时机,而术后病理证实为胆管癌的病例。故加强对IRSC的宣讲,特别是加深肝胆胰外科医生对IRSC的认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