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业科学   2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261.
本研究对辽宁4家刺参育苗场患“化板症”的稚参进行了病原学分析,从患有“化板症”的稚参体表病灶处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Aj2010072802A90.人工回接感染试验证实,该细菌能使稚参发生厌食、萎缩、降低附着力、溃烂、死亡等现象,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为此次“化板病”的病原菌.在此基础上,利用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 yticus.这是副溶血孤菌导致海参感染的首次报道.此外,本研究针对该病原菌进行了药敏学测试,证实所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菌株对氟苯尼考等药物高度敏感,相关研究结果将为刺参疾病防控和健康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62.
正对于海参产业来讲,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7月16日受疫情影响推迟4个月的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播出,第一弹就以《海参"水深"》为标题曝出了海参产业所存在的"不为人知的秘密",被业界称之为海参"3.15事件"。该事件的发生是在冬季冰灾、夏季高温灾害、新冠疫情之后对海参产业的再次大考,给海参产业带  相似文献   
263.
2016年7月,山东省长岛县深水网箱养殖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暴发严重皮肤溃疡症。作者对病鱼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常规生理生化试验、gyrB和16S rDNA基因克隆测序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在病灶溃疡处分离到一株绝对优势菌BZ01,该菌株在TSB固体培养基上呈半透明菌落,在TCBS选择性培养基上菌落呈绿色。透射电镜观察为短棒状,具有单根极生鞭毛。人工回接感染证明,该菌株对许氏平鲉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可以引起皮肤溃疡等症状,且与自然感染症状一致,其LD50为2.07×106 CFU/ml。通过gyrB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BZ01与弧菌属同源性最高,并在系统发育树中与轮虫弧菌(Vibrio rotiferianus)聚为一枝,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表型测定结果,将该菌株鉴定为轮虫弧菌(V. rotiferianus)。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四环素类、喹诺酮类、香豆素类、肽酰转移酶类高度敏感,而对大环内酯类、多肽类、磺胺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中度敏感或不敏感。  相似文献   
264.
本研究利用MRS培养基,从山东东营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养殖池塘环境中分离到56株乳酸菌。以刺参腐皮综合征2种重要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所分离的乳酸菌对2株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筛选出1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乳酸菌CSND-6,并对该细菌的形态、胞内产物和胞外产物的抑菌活性、生理生化实验、16S r DNA序列分析、菌株生长特性及对刺参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菌株CSND-6对灿烂弧菌和假交替单胞菌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胞内产物的抑菌圈分别为17、22 mm,胞外产物的抑菌圈分别为25、31 mm。该菌株对刺参的高浓度浸浴胁迫实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菌株对刺参是安全的。通过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CSND-6属于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与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paracaseiJCM1171)的相似性为99.83%。菌株CSND-6在30℃~44℃、pH为6~8范围内生长较快,2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28~32 h时达到生长高峰,最高值达2.10×109CFU/ml。本研究筛选的副干酪乳杆菌属于刺参池塘养殖环境中土著益生菌,对刺参的主要病原菌抑制效果较好,并表现出了较好的生长特性,可为养殖池塘刺参疾病的生态防控和乳酸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5.
为评价在大菱鲆育苗生产中添加外源益生菌对生物饵料轮虫和卤虫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运用基于illumina HiSeq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添加益生菌和按照生产流程正常强化的轮虫、卤虫进行了菌群结构的分析和对比。添加外源益生菌的实验组轮虫和卤虫中的菌群物种多样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轮虫强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对照组样品中菌群结构差异较明显,优势细菌种类变化较大。而添加外源益生菌后的各时期实验组轮虫菌群结构很相似,优势菌群的种类更为丰富,Lactococcus sp.、Pseudoalteromonas sp.和Alteromonas sp.等一直是各实验组中的优势细菌。在卤虫强化过程中,各对照组样品的菌群结构高度相似,优势细菌Cobetia sp.的相对丰度高达54%~65.2%。而在添加益生菌后,各实验组中的菌群结构仍高度相似,但Cobetia sp.的比例下降至4.3%~25.3%,最优势的细菌为Pseudoalteromonas sp.和Alteromonas sp.等几种,菌群结构中的物种均匀度更好。研究表明,在轮虫和卤虫强化过程中添加外源益生菌,能够改变生物饵料的菌群结构,使生物饵料中的细菌种类均匀度更好,并使菌群结构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66.
盐度和溶解氧对刺参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不同盐度(20、25、30、35、40)和不同溶氧水平(充空气,DO 7~9mg/L)充纯氧,DO15~20mg/L;不充气,DO 2~5mg/L)对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的影响。盐度试验结果表明,盐度急性变化会引起刺参体腔液ACP、AKP、LZM活性的升高和SOD活性降低,其中第10天时盐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最大。溶氧试验显示,过饱和溶氧(DO 15~20mg/L)可使刺参体腔液ACP、AKP、LZM、SOD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不充气组(DO 2~5mg/L)刺参体腔液中ACP、AKP、LZM活性出现短暂升高。恢复性试验中,盐度20、25组对AKP活性和盐度20、40组对SOD活性的影响未恢复到初始水平,其余实验组均能恢复至初始水平,说明低盐对刺参免疫力的影响较大。充纯氧组刺参的AKP活性显著高于充空气组,表明高溶解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刺参免疫力。  相似文献   
267.
采用基于18S rDNA PCR-DGGE技术对刺参池塘养殖系统底栖真核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理化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刺参养殖池塘系统中附着基真核生物DNA指纹图谱均呈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成参养殖池塘分别获得26、25、25条扩增条带,幼参养殖池塘分别获得20、22条扩增条带;刺参养殖池塘中叶绿素、总磷、总氮、溶氧分别为2.037~5.383 μg/L、0.016~0.039 mg/L、1.863~3.562 mg/L、4.06~6.18mg/L,成参养殖池塘的各项理化指标值均高于幼参养殖池塘.通过指纹图谱和理化因子的聚类分析可以看出,附着基底栖真核生物DGGE指纹图谱与环境中理化因子聚类分析图相吻合,说明不同刺参养殖池塘底栖真核生物群落DNA指纹与养殖环境的理化因子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DGGE技术分析刺参池塘附着基底栖真核生物指纹图谱,进而分析与环境中理化因子的关系,为建立底栖真核生物群落DNA指纹结构与水体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8.
近年来,极端高温灾害已成为限制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本团队前期研发出一款可实现池塘养殖刺参安全度夏的池塘冷能气雾降温设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解析使用该设备对池塘环境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选取安装并使用该设备的5个池塘(实验组,根据相对区域的不同,标记为E1和E2组)和无任何降温措施的3个池塘(对照组,标记为C组)为研究对象,测定夏季高温期实验池塘水质及底质指标,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相应池塘沉积物中菌群结构差异进行解析,进一步分析细菌群落结构与相关环境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2个实验组池塘的底层平均水温显著低于对照组,水体溶解氧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水体氨氮和沉积物氨氮、亚硝酸氮以及化学需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池塘(P<0.05)。对2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共8个测试池塘的沉积物菌群结构进行测定后分别获得707~880个分类操作单元(optical transform unit, OTU),α多样性计算结果显示,实验组沉积物菌群群落丰度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均高于对照组。对8个样品的PCoA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内养殖池塘沉积物样本的菌群组成及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组间差异明显。在目水平的物种分布统计结果显示,2个实验组的物种组成相似性较高,实验组中根瘤菌目(Rhizobiales)、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和微球菌目(Micrococcale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efSe分析筛选到在不同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的13个细菌群类(P<0.05)。对菌群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参与氮循环过程的微生物种类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筛选到与实验池塘水体氨氮含量显著相关的3个OTUs,分别为OTU7、OTU29和OTU108,依次归属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下的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和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以及厚壁菌门(Firmicutes)下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在所预测到的25个原核生物COG代谢途径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18个代谢途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设备可显著改善池塘水质及底质环境,并影响沉积物菌群结构,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该设备的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69.
研究以4个不同产地的38份亚麻资源为供试材料,开展9项产量性状指标和6项品质性状指标检测,通过多样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等研究不同亚麻资源单株产量性状及籽粒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发现:不同亚麻资源15项经济性状的变异幅度为7.94%~47.57%,棕榈酸的多样性指数达到最大;相关性分析得出,株果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最大,为0.887;主成分分析得出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0.01%,其中可以把单株粒重、株果数、千粒重、单株粒数、株高、工艺长度、硬脂酸、分枝数、棕榈酸和油酸作为38份亚麻资源经济性状的综合评价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出每个亚麻资源的D值,通过D值分析得出经济性状最佳的亚麻资源为陇亚5号。  相似文献   
270.
秸秆与沼肥同步翻埋还田对秸秆腐解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秸秆和沼肥同步翻埋还田对秸秆腐解的影响规律,在室温条件下,105 d试验周期内,采用网袋法模拟翻埋还田,系统研究添加沼肥和自来水对秸秆腐解的影响,以及添加沼肥后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秸秆长度对秸秆腐解过程各主要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沼肥对秸秆腐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添加自来水组的秸秆降解率为33.61%,而添加沼肥组的秸秆降解率则达到42.37%;配施沼肥后,秸秆的降解主要集中在前70 d,试验结束时各试验组的秸秆降解率均高于42%,秸秆长度20 mm试验组的秸秆降解率高于10 mm秸秆,试验结束时20 mm试验组的秸秆降解率达到52%;秸秆长度对半纤维素的降解影响较明显,而土壤类型则对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具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