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0篇
地球科学   2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高效双接种田菁修复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治理黄河三角洲土地盐碱化问题,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永安镇(37.56°N,118.74°E)选取一块面积为70 m2的土地作为试验地,进行根瘤菌和丛枝菌根真菌接种田菁(Sesbania cannabina)进行降盐试验。试验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不种植田菁)、不接种组、双接种组(根瘤菌和丛枝菌根真菌接种田菁)。监测高效根瘤菌和丛枝菌根真菌接种田菁对田菁降盐效果及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影响。结果显示,田菁质量和叶绿素含量等长势指标,双接种组不接种组对照组,双接种组田菁植株的地上部干物质质量比不接种组增加了26.12%,地下部干物质质量增加了46.15%。不接种组田菁使土壤含盐量控制在0.9~2.0,与对照组相比土壤含盐量降低了67%~79%。与不接种组田菁相比,双接种处理土壤含盐量降低了20%~25%。此外,双接种组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比不接种组土壤明显增加。综上,接种高效田菁根瘤菌和丛枝菌根真菌能有效提高田菁的降盐和肥田能力,为治理黄河三角洲土地盐碱化问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22.
干旱区春季强降水对安排春耕播种生产、缓解风沙危害和春旱、净化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作物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1953-2015年民勤春季3-5月降水为背景,针对2001-2015年春季日降水量≥5 mm强降水天气过程,综合运用地面、高空和云图等气象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12个春季典型干湿年对比分析,得出春季强降水过程的气候特征和成因。1953-2015年民勤春季强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过程特点是降水时间长,集中在上午,多为连续降水。新疆至河西冷空气东移南下,与青藏高原低值系统、深厚湿层共同影响,生成高原云系发展北抬造成民勤春季强降水。春季强降水的发生,与欧亚纬向气流、高原低槽和东亚大槽的强度密切相关。预报关注重点是西北冷空气、高原天气系统和云系、偏南气流水汽输送。  相似文献   
223.
道伦达坝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南段,对道伦达坝矿床黑云母花岗岩开展了锆石U-Pb测年、锆石微量元素和Lu-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 LA-ICP-MS测年结果显示黑云母花岗岩形成时代为282.2±4.5~287.0±3.7 Ma.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黑云母花岗岩锆石均具有较高的176Hf/177Hf(平均值分别为0.282 770和0.282 769)和低的176Lu/177Hf(平均值分别为0.002 224和0.001 984)同位素组成,εHf(t)值变化范围为3.05~8.58之间和2.31~7.36,二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730.22~1 083.46 Ma和812.42~1 134.56 Ma,暗示其来源为年轻的新生下地壳,可能遭受了古老地壳的混染.锆石微量元素研究显示,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具有低的Nb含量(< 2×10-6)和强烈的Eu异常,符合S型花岗岩特征.锆石的Ti饱和温度平均值为770℃和785℃,指示其源区经历了水近饱和情况下的部分熔融,暗示其可能形成于俯冲环境下.   相似文献   
224.
极端降雨常伴随群发性地质灾害发生,严重危害易发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总结分析极端降水灾害时空分布特点及预警成效,对于提高地质灾害综合防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2023年“23·7”强降水引发的突发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精细化降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23·7”强降水时空分布特性和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剖析了地质灾害预警成效,结果表明:“23·7”强降水具有总量大、雨强大、历时长、范围广等特点,极端降水灾害具有群发性,地质灾害分级分类多维度预警成效显著,实现了极端天气条件下因地质灾害零伤亡的目标。研究成果可为积极防范和科学应对极端降水地质灾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5.
李岩  安雪景 《地球》2019,(9):105-105
近几年我国各类矿产资源被开采的规模日趋增大,而与此同时,矿区环境破坏问题也愈发不容小觑。但是要想真正立足于实地,对各个旷区的生态进行有效地重建,还必须切实依赖一套有效的环境评估技术。而非盲目地采取一刀切式的恢复方法。因此,本文立足于当前广泛应用的矿山环境评估技术,尝试简要地分析如何有效地对矿山环境进行因地制宜的恢复。  相似文献   
226.
牙鲆的放养密度以所放养鱼腹面表面积之和占养殖池底面积的百分数(%)表示.在直径为 27 cm、容积为 40 L的塑料桶中放置网箱,按网箱底面积 48%, 74%或 100%的密度放养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体质量 1.86 g± 0.18 g,全长 6.3 cm± 0.27 cm)同时另在放养密度 100%组中混养石莼 40.00 g.经 45 d饲养,混养石莼组中的牙鲆生长最快,水质好,饲养系数最低.在单养组中,牙鲆生长速度由快至慢依次为 48%组 >74%组 >100%组.牙鲆体长增长和体质量增长速度最快的密度分别为 80%~ 100%和 100%~ 110%,低于或高于此密度鱼的增长均减慢.  相似文献   
227.
高桥沟花岗斑岩体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属于汉南杂岩的一部分。锆石LA-M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794.4±5.7)Ma,为南华纪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为高Si(75.78%~76.51%)、富碱(K2O+Na2O=7.78%~7.84%)、富K(K2O/Na2O=1.07~1.10),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REE为272.57×106,轻重稀土元素组之间分馏明显。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岩浆演化中晚期阶段,岩浆上侵过程中部分熔融沉积岩、火山岩物质。高桥沟花岗斑岩体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强力就位的侵位机制。  相似文献   
228.
为探讨气候变化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流域多年(1959-2018年)气象、水文和卫星遥感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流域气温、降水、河流流量、植被覆盖、沙尘暴的变化事实及趋势,并使用相关系数(pearson)法研究气温和降水分别与环境要素的关系,得到气候变化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速度为下游0.42℃.(10a)-1>中游0.36℃.(10a)-1>上游0.35℃.(10a)-1, 近10年增温最显著,较60年代升高了1.67℃。四季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速度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降水呈波浪略增加趋势,增幅为上游8.3mm.(10a)-1>中游7.0mm.(10a)-1>下游4.1mm.(10a)-1,近10年增加最显著,较60年代增加了17%。四季降水呈弱增加趋势,增加幅度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河流流量以波浪式持平变化;植被覆盖面积和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显著增大;沙尘暴频次显著减少,近10年较60年代减少了13.05d。流域气候暖湿化近20年较显著,气候变化有利于增加本地水资源总量、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对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29.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的日最低气温,统计分析其5个等级冷空气的时空变化和降温幅度,并用NCEP月平均500 hPa位势高度场、风场分析本地寒潮显著极端年的特征。结果表明:(1)冷空气年均日数:Ⅰ级最多,Ⅳ和Ⅴ级基本接近,Ⅲ级最少。空间分布Ⅰ级偏北沙漠区少、中部平原区多;其余四级分布均为偏北沙漠区偏多。时间分布Ⅱ、Ⅳ和Ⅴ级春季4—5月最多,夏季最少;Ⅲ级集中在夏季7—8月;Ⅰ级月季出现频率接近,夏季8月略多。(2)年降温日数Ⅴ和Ⅳ级呈明显减少趋势,Ⅰ~Ⅲ级线性不明显,但Ⅰ和Ⅱ级增多。年均降温频数的年代际差异不大,整体呈先降后升,但其主要周期有差异。(3)平均降温幅度季节变化只有Ⅴ级明显,Ⅳ级相近,而Ⅰ~Ⅲ级最大分别出现在春季、秋季和夏季;Ⅴ级24 h、48 h、72 h最大降温幅度分别为9.9、12.2、14.3 ℃。(4)寒潮次数有12个极端年,显著偏多(少)年寒潮天数差异10月最大,夏季较小。河西走廊东部500 hPa位势高度场在显著偏多年为明显的西北气流控制,配合负距平中心;乌拉尔山脊前有极地干冷空气输送有利于寒潮天气发生。偏少年以纬向平直西风气流为主,有明显的正距平高度,冷空气下滑少降温不易发生。  相似文献   
2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