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1篇
生物科学   22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圈养雄性麋鹿血清睾酮和皮质醇含量在发情期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7-8月在北京麋鹿苑采集不同繁殖状态雄鹿(发情前3头、发情3头和发情后4头)血液样品,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睾酮和皮质醇含量。结果显示发情雄鹿的睾酮浓度显著高于发情前、后,而3种状态雄鹿的皮质醇浓度无差异,并且与睾酮浓度无关。本苑麋鹿睾酮水平的变化与同类野生动物一致。  相似文献   
212.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2011,19(5):495-496
物种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问题之一.威胁野生动植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有栖息地丧失、商业开发以及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等.通过各种贸易活动实现经济利益,是人们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的主要原动力之一.因而,对野生动植物贸易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13.
李言阔  张明海  蒋志刚 《生态学报》2008,28(10):4619-4628
于2004~2005年冬季研究了完达山地区马鹿的生境利用和选择。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获取了研究地区马鹿种群水平上的生境利用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从区域尺度上测度了各类生境因子的可获得性。通过比较被利用生境与可获得生境,测度了马鹿冬季对各类生境或生态因子的选择。结果表明,马鹿对植被类型、海拔、坡向、NDVI等级、到公路距离表现出非比例利用,对坡度的利用与其可获得性则没有显著性差异。马鹿选择采伐迹地,低郁闭度生境(第2、3NDVI等级),200~300m海拔区间,南坡,距离公路600~700m的区间。马鹿采食生境和卧息生境对各类因子具有不同的选择性,表现出不同功能生境分离的特征。对于采食生境,马鹿选择采伐迹地、阔叶疏林,低郁闭度(第2、3NDVI等级),南坡;对于卧息生境,马鹿仅选择采伐迹地,低郁闭度(第2、3、4NDVI等级)。根据马鹿活动样点的出现与否,建立了马鹿冬季生境选择的逻辑斯谛回归模型。模型回判结果表明,该模型对马鹿活动样方与对照样方的总体正确预测率为74.4%,对马鹿活动样方的正确预测率为84.2%,对对照样方的正确预测率为62.4%,能够较好的预测生境利用概率。  相似文献   
214.
“动物行为学高级培训班暨首次动物行为学研讨会”于2007年12月11-14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举办,参会人员150余人。来自国内外从事动物行为学研究不同领域的知名学者就精子竞争和近交回避(康乐)、行为的遗传和基因调节(孙中生)、行为的神经机制(罗敏敏、徐富强)、紫外光在蜘蛛通讯的作用(李代芹)、  相似文献   
215.
探索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与保育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2018,26(2):107-238
正位于北纬25°–40°之间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最年轻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和"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寒冷、氧分压低、降水稀少、紫外线辐射强烈,许多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甚至是生命禁区,是亚洲人口最稀少的地区,是世界上名列南极、格陵兰岛之后的第三人口稀少地区。2014年,欧盟联合研究中心(Joint Research Centre,JRC)以到达下一座50万人口城市的时间为  相似文献   
216.
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及其相关机制一直是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山地生态系统生境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高, 适合研究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及其相关机制。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缘, 是全球生态热点区域。其地形复杂, 海拔落差大(100-8,844 m), 具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带。本研究通过整合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 系统地分析了10目23科160属313种喜马拉雅山地区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 发现该区域哺乳动物总体及其子集的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都为左偏倚的中峰格局, 物种多样性在海拔900-1,400 m之间最高, 不同物种子集的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的模式有所不同。UPGMA聚类分析表明, 喜马拉雅山地区哺乳动物群落沿海拔梯度可以划分为5个聚类簇(海拔100-1,500 m、1,500-2,000 m、2,000-3,000 m、3,000-4,200 m以及4,200-6,000 m的地区), 大致与该地区植被的垂直带分布相吻合。喜马拉雅山地区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在中低海拔最为丰富, 可能跟东洋界与古北界生物群扩散后的交汇地带相关。喜马拉雅山区贯通南北的沟谷是生物扩散和迁移的通道, 沟谷内水热资源较好, 气候稳定性高, 为高山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创造了栖息条件。综上, 喜马拉雅山沟谷地区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也是生物扩散和交流关键的“生态走廊”, 应加强对喜马拉雅山沟谷地区的保护, 以维系该区域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17.
野牦牛(Bos grunniens)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大型有蹄类动物, 主要分布在西藏羌塘, 青海可可西里、三江源, 新疆阿尔金山等地的高海拔生境。我们于2012-2014年在西藏羌塘和青海可可西里对野牦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实地调查, 并且估算西藏羌塘地区野牦牛种群在11,222-21,072头之间, 可可西里野牦牛种群数量在659-1,793头之间。据本次野外调查和历史文献资料显示, 自20世纪90年代起, 中国野牦牛种群数量逐年增长, 但是其分布区面积却逐步缩减, 目前仅分布在几个相对孤立且远离人类居住地的高寒区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人类活动的加强,野牦牛的生存现状依然严峻, 我们仍需加强对青藏高原特有物种的保护。  相似文献   
218.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2016,24(5):495-1212
正《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编研过程中汇集了全国200多位专家的智慧,覆盖了中国除海洋鱼类外的全部4,357种脊椎动物,是迄今为止评估对象最广、信息最全、参与专家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国脊椎动物生存状况评估。《生物多样性》本期的7篇文章论述了中国内陆鱼类(曹亮等,2016)、两栖类(江建平等,2016)、爬行动物(蔡波等,2016)、鸟类(张雁云等,2016)和哺乳动物(蒋志刚等,2016b)红色名  相似文献   
219.
依据中国哺乳类野生种群与生境现状, 我们利用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Version 3.1), Guidelines for Using the 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Guidelines for Application of IUCN Red List Criteria at Regional and National Levels (Version 4.0), 评价了中国所有已知的673种哺乳动物的濒危状况。本次评估了71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5)》没有评估的哺乳动物, 还评估了60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5)》误认为中国没有分布的哺乳动物。发现中国有3种哺乳动物“野外灭绝”, 3种“区域灭绝”。受威胁中国哺乳动物共计178种, 约占评估物种总数的26.4%, 高于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物种平均受威胁率(21.8%)。中国哺乳动物1/4的特有种属于受威胁物种。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目是灵长目、食肉目与鲸偶蹄目。多数省区的受威胁哺乳动物物种占本省区哺乳动物总数的20-30%。中国哺乳动物种类多分布在中国第二级地理阶梯。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哺乳动物虽然种类少, 但是受威胁哺乳动物的种类比例高。过度利用、生境丧失和人类干扰名列受威胁哺乳动物致危因子的前3位。自从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以来, 一些中国濒危哺乳动物的生存状况得到了改善。然而, 鉴于中国哺乳动物区系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以及中国地形地貌的复杂性, 如何拯救这些濒危物种仍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20.
罗晓  李峰  陈静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2016,24(6):694-233
本研究选择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ochrome b, Cyt b)和控制区(control region, CR)片段作为分子标记, 探讨了青海湖地区狗獾(Meles sp.)的系统发育地位和狗獾属分歧时间。研究结果支持目前将狗獾属分为4个种的结论。Cyt b和CR片段序列拼接后总长1,652 bp, 23条序列共定义了21个单倍型。研究结果表明欧亚大陆狗獾分为东西两个支系, 每个支系进一步分为两个种: 东部支系包括亚洲狗獾(M. leucurus)和日本狗獾(M. anakuma); 西部支系包括欧洲狗獾(M. meles)和西南亚狗獾(M. canescens)。贝叶斯树和单倍型网络关系图都支持青海湖地区狗獾属于亚洲狗獾。分歧时间的估算结果与古生物学证据相符, 东部支系和西部支系在2.24 Ma左右产生分歧, 西南亚狗獾在1.27 Ma左右从欧洲狗獾分出, 而日本狗獾和亚洲狗獾的分化时间为0.99 Ma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