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4篇
生物科学   2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现阶段,适用于大肠杆菌的无痕敲除方法普遍存在周期较长、操作步骤复杂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无痕敲除技术,采用单链寡核苷酸介导的Red同源重组系统(single strand oligonucleotide-mediated recombineering,SSOR),通过两步连续的同源重组,敲除了一种编码类似微管蛋白的GTP酶的ftsZ基因。该方法可快速高效无痕的敲除目的基因,为大肠杆菌基因组改造提供了有效方法,另外,ftsZ基因缺失株的获得也为研究ftsZ基因功能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12.
非典型肺炎病例标本中新型冠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08,自引:0,他引:108  
目的对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为该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乳鼠接种法,从非典型肺炎病例标本中分离致病病原体,通过电镜形态学、血清学和动物致病性观察及RTPCR扩增与部分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的病原体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地从死亡病例尸解的肺组织标本和患者鼻咽拭子标本中采用细胞培养法分离出病原体。通过电镜在病变细胞及其培养上清中观察到大量冠状病毒样颗粒。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表明分离的病毒与此次流行的非典型肺炎密切相关。分离的病毒可对乳鼠致病,并在发病乳鼠的肺组织标本中通过电镜同样观察到冠状病毒样颗粒。从非典型肺炎病例尸解肺组织、传代发病小鼠肺组织及分离物感染的细胞培养物中,通过RTPCR可分别扩增出冠状病毒的cDNA片段,测序结果显示其核苷酸序列与已知冠状病毒的同源性在60%左右。结论从非典型肺炎病例标本中已成功分离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它与此次流行的非典型肺炎密切相关,很可能是此次流行的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体 。  相似文献   
213.
中红侧沟茧蜂雌蜂输卵管萼中病毒样纤丝的特征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雌蜂输卵管萼中有一种病毒样纤丝(virus-like filaments, VLFs)。在蜂卵从卵巢管通过输卵管萼产出的过程中,VLF包裹在蜂卵的表面,随蜂卵进入寄主体内。透射电镜显示,VLF中心是电子致密物质,外有单层膜包被,直径约35 nm。负染技术表明,VLF是具有左螺旋结构的纤丝,负染时的直径约25 nm。不含VLF的蜂卵进入3龄初寄主后,全部被寄主血细胞包囊;含有VLF的蜂卵进入同样的寄主后,88.2%受到保护。VLF对蜂卵的保护作用在不同发育期的寄主中不同,在3龄初的粘虫体内,平均有64.7%的初产卵不被包囊,而在4龄初的粘虫体内,只有9.5%的初产卵受到保护。这一结果说明,VLF只能为蜂卵提供部分的保护作用,需配合其它寄生蜂因子(萼液、蜂毒等)共同作用于寄主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214.
李伟  甘雅玲  盛承发 《昆虫学报》2007,50(2):202-206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努利虫疠霉Pandora nouryi (Remaudière & Hennebert) Humber初生分生孢子接种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后孢子萌发、入侵以及菌体突破虫体的整个侵染过程。结果表明:附着于虫体表面的初生分生孢子在3~5 h后即有60%以上的萌发率,萌发的孢子形成芽管或产生球形或棍棒状的附着胞;12 h后大部分孢子均已萌发,并成功入侵寄主虫体;接种60 h后,呈掌状分枝的假根首先从桃蚜胸部的腹面突破虫体长出体外,明显区别于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 (Remaudière & Hennebert) Humber假根突破虫体的位置;假囊状体不多见,且仅分布于蚜虫身体两侧,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努利虫疠霉产孢对湿度条件要求较高的生物学现象。  相似文献   
215.
蛇毒制剂治疗干燥综合征(S.S)伴声带息肉1例513医院甘智诚李某,女,54岁,病案号00688。该患2年前始,出现双肩、右膝及双手指关节痛,伴手指晨僵。近半年出现口干,晨起舌干,活动不灵;眼干,泪少,右眼反复出现结膜炎;声音嘶哑,曾间断服用过扑炎痛...  相似文献   
216.
Slit-Robo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控多种多样的生理功能,不同的下游信号转导途径可产生不同的生理功能.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功能是介导双侧对称生物体胚胎神经系统发育时的轴突排斥现象.近年来,作为一种在生物体内广泛表达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Slit-Robo的功能库已大大扩展,与神经发育、血管生成、器官及组织发育以及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17.
西双版纳地区大部分热带雨林逐渐被橡胶林所取代, 而关于这种转化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鲜见报道。为探讨橡胶林种植对节肢动物的影响, 我们采用马氏网的方法调查了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自然保护区内9个森林片段和橡胶林中的林下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分布格局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 (1)在两种林型森林和橡胶林中, 共采集得到节肢动物个体16682个, 隶属于18个类群, 其中优势类群为双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和弹尾目; (2)季节对节肢动物群落组成有显著影响, 总体表现为节肢动物多度在旱季显著大于雨季; 森林中的节肢动物多度、类群数显著高于橡胶林; (3)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 海拔、坡度和坡向是影响森林节肢动物群落的主要因素; 而影响橡胶林节肢动物群落的主要因素是海拔和橡胶树年龄等。总之, 本研究揭示了热带地区大面积单一橡胶林种植可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并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数据资料和科学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