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研究旨在探讨ROI法与统计参数图(SPM)法在阿尔茨海默病(AD)18F-FDG PET脑显像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2.
代谢性骨病的骨显像特征为全身骨骼系统对示踪剂摄取增强,故不象骨转移癌引起的局部异常那样容易辨认。特别是对于轻症患者,单凭直观判断很难与正常区别,为此,许多骨显像定量分析法相继产生。其中(疾病/正常)及(B/st)法通过局部骨骼的变化了解全身骨代谢情况,而TSA、WBR及骨显像彩色分析法直接了解全身骨代谢的改变,尽管各种定量法均有不足之处,但是,骨定量分析对于代谢性骨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等方面仍具有很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3.
甲状腺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核医学科(300052)高硕影像学诊断技术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甲状腺疾病都需要做影像检查,另外,由于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各自的成像原理和方法不同,因此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也各...  相似文献   
24.
B超、99m锝、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核素显象对甲状腺单结节的诊断价值高硕周荫保徐家骅谭建卢倜章在应用B超和99m锝(Tc)核素显象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基础上,探讨了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  相似文献   
25.
26.
甲状腺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包括超声、核素显像(单光子显像和正电子断层显像)、CT以及MRI.超声是一种无损伤、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的检查方法,因而是甲状腺疾病尤其是甲状腺结节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超声指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的应用,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可能.核素显像(包括SPECT和PET)是一种功能显像.99mTcO4-是最常用的功能显像剂,131I主要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FDG PET一般不用于甲状腺疾病术前,但甲状腺癌术后考虑转移而131I扫描结果阴性时,可以考虑应用.临床上,CT常作为甲状腺疾病的第二线影像学检查方法.MRI技术本身有许多特点,但在甲状腺疾病而言,并不比CT优越.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皮质基底节变性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 对4例临床诊断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的首发症状均为单侧肢体的帕金森样表现,对左旋多巴治疗无反应,4例均有肢体失用、构音障碍,3例伴肌阵挛,2例伴有痴呆,1例伴不自主运动.4例患者头部MRI扫描均显示受累肢体对侧脑皮质萎缩,以额顶叶显著;头葡萄糖代谢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DG-PET)检查均显示不对称的大脑皮质和基底节区葡萄糖代谢减低.结论 皮质基底节变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不对称的帕金森样表现,可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失用、构音障碍、肌阵挛和不自主运动等症状;头MRI、FDG-PET检查有助于诊断;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大鼠C6胶质瘤放疗前后^18F-FDG摄取水平变化及其与肿瘤细胞密度、Glut、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30只雄性荷C6胶质瘤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和C3组,每组10只,均接种肿瘤细胞。2周后,A组行^18F-FDG PET/CT显像,B和C组分别于放疗后48h、1周行^18F-FDG PET/CT显像,计算肿瘤与对侧脊柱旁肌肉的SUVmax比值(TIM),观察放疗前后肿瘤TIM的变化。显像后处死大鼠,取出肿瘤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并计数肿瘤细胞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肿瘤Ki67标记指数(Ki67 LI)及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法检测Glut-1及VEGF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放疗前后T/M及各指标的变化,双变量相关分析评价T/M变化与各生物学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1)A、B、C3组T/M、肿瘤细胞密度、Ki67LI、MVD、Glut-1及VEGF水平总体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依次为6.77,60.66,104.56,95.49,9.13和24.48,P均〈0.05)。两两比较示,B组T/M(9.23±4.56)、肿瘤细胞密度(672.70±92.98)及Ki67 LI(18.56±2.26)与A组(10.86±3.31,730.50±78.93,20.02±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5.16±2.52,355.60±72.62,7.81±1.76)与A、B2组相比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MVD(19.50±1.96)及Glut-1水平(0.20±0.09)较A组(17.90±2.02,0.15±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该两指标(8.40±1.84,0.07±0.06)显著下降,且与A、B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肿瘤VEGF表达(0.42±0.13)与A组、C组(分别为0.17±0.04,0.16±0.09)相比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A、B组间T/M变化与肿瘤细胞密度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0.81,P〈0.05);A、C组间T/M变化与肿瘤细胞密度、Ki67 LI、MVD、Glut-1的变化呈正相关(r分别为0.83,0.71,0.68,0.62,P均〈0.05)。结论大鼠C6胶质瘤放疗后^18F—FDG摄取水平变化在放疗后48h仅与肿瘤细胞密度变化相关,而放疗后1周则能体现放疗引起的肿瘤多种生物学改变。  相似文献   
29.
3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应用美罗华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甲泼尼龙化疗方案后,DLBCL患者的治愈率可达60%~80%。由于DLBCL在分子病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不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不同,因此如何正确评价其疗效及预后是目前研究的热点。18F-FDG PET/CT是DLBCL患者常用的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的影像学工具。国际预测预后指数(IPI)以及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国际预后指标(NCCN-IPI)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恶性淋巴瘤预后评分系统。近年来,一些新的临床及分子病理因素的预后价值也先后被探索。笔者将对PET/CT、临床预后评分系统、不同的临床及分子病理预后因素在DLBCL患者的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