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探讨不同起始剂量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抑郁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入选标准,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三组患者均采取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A、B、C三组起始剂量分别为5mg/d、10mg/d以及20mg/d。总结三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B组与C组治疗效果数据差异不突出(P0.05);B组与C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数据差异较大,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A组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C组发生头晕4例,恶心呕吐3例,嗜睡3例,便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6.67%;B组发生头晕1例,嗜睡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7.14%。A组与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中10mg/d为临床最佳用药剂量,可以保障患者康复效益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比较吴茱萸不同炮制品连续给药15d致小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探讨吴茱萸的炮制减毒原理。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吴茱萸不同炮制品组,各炮制品分为3个不同剂量组,以6.5,3.25,0.65 g·kg~(-1)连续ig 5 d,10 d,15 d后处理,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并计算肝、肾脏器指数,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生吴茱萸组可显著升高小鼠肝、肾脏器指数(P0.01,P0.05),显著升高小鼠血清中ALT、AST、LDH、AKP的含量(P0.01,P0.05),显著增加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与生吴茱萸组比较,甘草制吴茱萸组、盐吴茱萸组可明显降低小鼠肝、肾脏指数(P0.01,P0.05),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LDH、AKP的含量(P0.01,P0.05),降低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肝、肾脏指数和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具有时间依赖性,吴茱萸各炮制品致小鼠肝毒性的作用顺序为:生吴茱萸甘草制吴茱萸盐吴茱萸。结论给小鼠连续灌胃一定剂量的吴茱萸不同炮制品后,可造成较为显著的肝损伤,毒性呈剂量依赖性,并具一定的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炮制品可降低吴茱萸的体内肝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索广西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相关影响因素,为提出有针对性的脑卒中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频数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广西5个县(区)的县级医院收集新发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病例,按照与病例性别、年龄(±4岁)、民族等进行1∶1频数匹配,从普通人群中收集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病例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身体健康状况、体重变化情况、行为生活方式并进行体格检测。先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的t检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418对病例及对照,其中,男性、女性分别为270对和148对,出血性卒中132人,缺血性卒中286人。研究结果显示,现患高血压、脑卒中家族史、一年四季都午睡和口味偏咸均是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现患糖尿病、口味偏咸和油腻是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打鼾、患病前体重变为低体重是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在外就餐≥6次/周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夏季午睡是出血性卒中的保护因素(OR=0.5,95%CI:0.2-0.9),居住农村是缺血性卒中的保护因素(OR=0.5,95%CI:0.3-0.7),居住农村、患病前体重变正常是脑卒中的保护因素。结论广西地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相关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并可能存在特异影响因素,需根据脑卒中的类型有针对性开展相关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2013-2019年广西地区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为制定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监测2013-2019年在广西地区1 174家医院怀孕满28周到出生后7 d的围生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7 d内死亡的新生儿及计划内引产的围生儿),并在此...  相似文献   
25.
26.
27.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BAL治疗的100例尘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回馈式健康教育进行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锻炼,观察组实施回馈式健康教育进行呼吸训练器锻炼,评价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术前生理应激、术后并发症及对呼吸训练方式的满意度的情况.结果 显示,观察组患者的FEV1 (2.76±0.09)、FVC (3.08±0.13)和6 min步行距离(6MWT) (515±31.23)均明显大于对照组FEV1 (2.68±0.069)、FVC(2.98±0.16)和6MWT(498±2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中生理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降低,呼吸训练方式的满意度提高.提示,对需行BAL术的尘肺患者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锻炼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术中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对呼吸训练方式的满意度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广西结直肠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在广西抽取5个县作为研究现场,采用问卷调查、膳食调查和体格检查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分析结直肠癌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病例组、对照组各87人,平均年龄分别为(57.83±13.23)岁和(56.79±13.45)岁。对照组人群的重体力劳动强度者所占比例较大,占41.4%;在慢性结直肠炎、劳动强度、身体质量指数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病例组,病例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轻体力劳动相比,中、重体力劳动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OR (95%CI)值分别为0.39(0.16-0.96)和0.41 (0.17-0.98);超重或肥胖、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异常可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OR (95%CI)值分别为5.74 (1.59-20.72)和30.854 (3.99-238.84)。结论增加体力劳动强度是结直肠癌发病的保护因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以及超重、肥胖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9.
疟疾的传播需要外周血液中存在着感染性配子体,控制其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使用传播阻断疫苗(TBV)。本文报道于1994年9月至12月对疟疾传播季节冈比亚河流域南岸Wellingara镇40名25—40岁的成年志愿者进行配子体血症动力学研究调查,并对TBV进行评价。 在研究期间,对志愿者进行每周取血样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对热休克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发现其许多功能,特别是热休克蛋白的“分子伴侣”作用,可作为免疫原诱导免疫应答、参与寄生虫分化等,极大地丰富了对其作为生物活性物质参与生命活动的生物学功用的认识。本文就热休克蛋白家族及其在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的新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