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0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医药卫生   304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21.
段涛  陈超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0):1437-1437
段涛教授:临床上诊断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后,还应该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22.
发热是儿科中常见症状,它是人体自身的一种防御功能,是对多种致病因素的一种反应,多见于儿童的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等疾患。从病因看,引起儿童发热的致病因素多为细菌、病毒、支原体。笔者于2006年5月~8月,运用病因诊断和临床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对280例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患儿采取独辟蹊径的嘟嘟外贴疗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以供同仁参考和指正。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80例患儿均为门诊病例,男145例,女135例;年龄分布:3个月~1岁55例,1岁~3岁103例,3岁~7岁70例,8岁~13岁52例。疾患类型:急性疱疹性咽峡炎70例,急性化脓性…  相似文献   
23.
不同日龄新生小鼠视网膜血管对氧疗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环  陈超  石文静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1):881-883,898
目的观察不同日龄新生小鼠对氧疗的敏感性,研究视网膜血管的发育程度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4、7、9、11日龄C57BL/6J新生小鼠各48只,分为高氧组和空气组,通过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和视网膜切片(HE染色),定性和定量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增生情况。结果与各空气组相比,4、7、9日龄高氧组小鼠吸高氧5d,返回空气第5天时,大量新生血管形成。而11日龄高氧组小鼠在返回空气第5天未见新生血管形成。4、7、9、11日龄高氧组小鼠出氧箱第5天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分别为25.0±3.7、47.7±5.0、18.7±2.0、2.6±1.4个,4、7、9、11日龄空气组分别为0.7±1.1、1.2±1.2、0.8±1.0、1.6±1.0个,4、7、9日龄高氧组细胞核数目明显增多,与相应的空气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11日龄高氧组细胞核数无明显增多,与11日龄空气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视网膜血管的发育程度与新生血管形成有关,视网膜血管发育越不成熟越易发生视网膜病变,而发育成熟的视网膜则不会发生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持续吸入不同浓度氧气对新生大鼠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1(VEGFRl)和受体2(VEGFR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新生足月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生后12 h开始持续吸入氧气,按不同的吸入氧浓度,将实验组又分为30%O2组、50%O2组和75%O2组.对照组吸入空气.每组8只.于实验开始后21 d处死实验大鼠,取出右肺下叶,RT-PCR技术检测VEGF、VEGFR1和VEGFR2 mRNA表达,根据2-△△CT的计算方法,实验组基因表达差异用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基因表达量的倍数表示.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30%O2对新生大鼠肺VEGF及其受体mRNA表达无影响.75%O2组VEGF mRNA表达是对照组的0.48倍;50%O2组、75%O2组VEGFR1 mRNA分别为对照组的0.18倍和0.06倍;VEGFR2 mRNA分别为对照组的0.22倍和0.10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时间吸入低浓度氧对新生大鼠肺VEGF及其受体mRNA影响不明届,而持续吸入中等浓度及较高浓度氧可降低VEGF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5.
段涛  陈超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1):791-791
段涛教授:既然早产儿吸氧会导致视网膜病(ROP)的风险,无论是患儿家长,还是医院都不希望发生ROP,目前有没有比较好的办法做到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6.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盆腔种植转移成为直肠癌术后主要的致死原因。国内外报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率为10%~30%,为预防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如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新辅助化疗,术中腹腔冲洗等。其中术中腹腔冲洗作为手术无瘤技术的重要措施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明显的成效。在进行腹腔冲洗达到减瘤的目的的同时,术中腹腔冲洗液脱落细胞学的研究渐成热点,现将国内外有关直肠癌术中腹腔冲洗液脱落细胞学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 1,CT1)/破伤风毒素重链C端片段(tentanus toxin C fragment,TTC)(CT1/TTC)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其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C12)细胞的靶向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T-A克隆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CT1/TTC融合蛋白。体外培养PC12细胞,并将CT1/TTC融合蛋白与PC12细胞共培养,红色荧光免疫组化染色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能否在TTC的靶向作用下进入PC12细胞。结果:成功构建了CT1/TTC融合蛋白,测序显示融合基因序列正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融合蛋白能够进入PC12细胞,并发出红色荧光。结论:采用PCR和T-A克隆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能成功构建CT1/TTC融合蛋白.并且TTC能够将CT1靶向进入PC12细胞。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经峡部径路行甲状腺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575l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经峡部径路甲状腺切除术的3288例为改良组;同期施行传统切除术式的2463例为常规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P〈0.01),术中出血量、喉返神经神经损伤率、术后气管局部不适及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术后引流量减少(P〈0.05),患者对手术耐受性好,术后出血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峡部径路行甲状腺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降低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出血、低钙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寻找微创技术下治疗椎间盘突出并椎间失稳有效办法.方法 腰突患者共6例,单间隙突出5例,两个间隙突出1例,均采用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微创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并通过通道管放置子弹形BAK(钛合金多孔螺纹状椎间融合器)使椎间融合.结果 术后半年至一年随访,5例单节间隙肢体放散痛及机械性下腰痛消失,疗效满意,1例两间隙患者术后仍间断有机械性下腰痛.结论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加BAK椎间融合治疗椎间盘突出并椎间失稳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既减少了病人的手术创伤和痛苦,也达到了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30.
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X线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数病例呈慢性进行性。很少自行停止发展 ,晚期患者因关节骨质破坏 ,关节畸形 ,运动障碍而成残废。本病的早期治疗可控制或延缓该病的发展 ,对该病的愈合非常重要 ,因此对该病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现将我们遇到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中临床症状较轻、X线改变较轻微的患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0例患者中 ,女性 3 8例 ,男性 12例 ,年龄 18~ 48岁 ,平均 3 3岁。临床症状表现轻微 ,仅有关节肿胀 ,轻微肿痛 ,无明显关节功能障碍及畸形。病程在 3月~ 1年者 3 1例 ,1年~2年者 11例 ,2~ 5年者 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