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21.
检测数据的记录和报告结果要按 GB1.1— 81《标准化工作守则编写标准的一般规定》附录 C的规定进行数字修约和运算。但一些专业人员对这一问题重视不够 ,或对有效数字的概念不清而导致对数据应用和处理不当 ,出现报告结果混乱。可以说有效数字是全部确定的位数和一位不确定数字 (即可疑数字 )的总称 ,有效数字的位数就是全部确定数字的数加上一位不确定数字 (即可疑数字 )的位数。有效数字的位数取决于计量器具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如 ,在 2 5 ml滴定管上 ,刻度只刻到 0 .1ml,即十分位。 12 .2 6 ml这一数值 ,12 .2可以在滴定管上准确读出 ,…  相似文献   
22.
2017年1月~2020年9月,我科采用肱骨前外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10例肱骨干远端1/3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1 病例资料 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17~56岁.左侧6例,右侧4例.骨折AO分型:A型5例,B型3例, C型2例.均为闭合骨折,无桡神经损伤.伤后至手术时间2~8h.  相似文献   
23.
游离腹壁浅动脉筋膜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报告应用游离腹壁浅动脉筋膜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腹壁浅动脉筋膜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8cm×6cm~16cm×9cm.结果 术后1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经探查后存活,其余皮瓣全部顺利存活.经4~12个月的随访,皮瓣质地、外形优良,手功能恢复满意.术后供区伤口均Ⅰ期愈合,外形满意.结论 应用游离腹壁浅动脉筋膜穿支皮瓣可以一期修复创面,供区损伤小,是修复手部创面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4.
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指端部分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一种修复手指指端部分组织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自2002年7月至2007年7月,采用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皮瓣对87例(113指)手指指端部分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修复,并对修复皮瓣的血液循环及远期回缩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的皮瓣全部成活.术后2~4d,有49指的皮瓣表面有水疱形成,颜色发紫,于5~7d自行缓解,未影响皮瓣成活.随访87例患者4~15个月,皮瓣质地佳,手指的外形及感觉恢复良好,2-PD为6~9mm,皮瓣面积的回缩率为10%.供区自上臂或前臂内侧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愈合良好.结论 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具有操作简单、不牺牲主要动脉等优点,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和分析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7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在同时治疗12个月后,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采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相较于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的患者,具有更高的总应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应答率能够明显提升,无效率显著下降,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6.
金光哲   《中国医学工程》2015,(3):111-111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期间诊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29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综合性保肝治疗,试验组实施抗病毒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肝炎病毒DNA转阴率、HBe Ag阴转率以及ALT正常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血清肝炎病毒DNA转阴率为62.07%,HBe Ag转阴率为79.31%,ALT正常率为89.66%,对照组血清肝炎病毒DNA转阴率为7.14%,HBe Ag转阴率为14.29%,ALT正常率为50.0%,试验组患者的血清肝炎病毒DNA转阴率、HBe Ag阴转率及ALT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应用抗病毒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血清肝炎病毒DNA转阴率、HBe Ag阴转率以及ALT正常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肌腱移植加生物膜包裹修复Ⅱ区屈肌腱陈旧性断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报告应用肌腱移植加生物膜包裹修复Ⅱ区屈肌腱陈旧性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36指屈肌腱陈旧性断裂患者,采用肌腱移植加医用可吸收生物膜包裹的方法进行修复,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锻炼,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27例36指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13个月),按Strickland和Glogovac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优10指,良17指,一般和差共9指;优良率为75%.术后无一例发生肌腱再次断裂.9指效果一般和差者再次行肌腱松解术后3个月随访,优2指、良4指、一般和差共3指,总的优良率为92%.结论 肌腱移植加可吸收生物膜包裹修复Ⅱ区屈肌腱陈旧性断裂,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肌腱牢固的缝合、可吸收生物膜的应用及术后早期系统的康复锻炼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8.
目的:报道利用拇趾趾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修复拇趾趾端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09年9月,对7例拇趾趾端缺损患者,采用拇趾趾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修复。拇趾趾端缺损面积2.0cm×1.8cm~3.0cm×2.5cm,切取皮瓣的面积为2.2cm×2.0cm~3.5cm×2.8cm,趾背供区采用下腹部全厚皮片植皮。结果:本组7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24月,平均14个月,拇趾趾端的外形基本恢复,有效地保留了拇趾的长度。趾甲生长良好、无钩甲嵌甲等畸形,足部行走功能有无明显影响,趾背供区植皮存活无破溃及瘢痕挛缩。结论:拇趾趾背神经筋膜蒂皮瓣具有切取安全,操作简单、血供可靠等优点,是修复拇趾趾端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9.
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的手术方法 ,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1年3月至2006年12月,对75例(79指)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为血管蒂的游离皮瓣进行修复,其中59例(62指)采用急诊或延迟手术修复,16例(17指)采用择期手术修复.临床应用过程中观察血管是否存在变异情况.结果 术后75例(79指)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植皮后愈合.术中发现尺动脉腕上皮支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变异,包括皮支发出位置、皮支数目、非尺动脉发出皮支三种,经过相应的手术措施,血管变异的皮瓣全部成活.所有皮瓣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质地、外形满意.重建感觉者,两点分辨觉为6~11 mm;未行感觉神经修复者,半年后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手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应用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瓣修复手指创面,血管解剖较恒定,操作简便,术后皮瓣外形、皮肤质地及功能均较满意,可以重建感觉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采用携带微型皮瓣的游离第二趾近趾间关节移植修复手指近指间关节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3例28指近指间关节缺损的患者,采用吻合血管的第二趾近趾间关节游离移植,其中全关节移植18指,半关节移植10指.结果 23例28指微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骨髓炎发生.所有移植骨关节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4~8周,骨性愈合时间为6~10周;术后随访时间为5~16个月,平均9个月,移植关节均未出现退行性改变.1例2指半关节移植者术后移植关节向掌侧脱位,经手术再次矫形获得成功.移植近指间关节屈曲活动度为35°~90°,平均65°.参照关节活动度TAN/TAF评定标准评定:优10指,良14指,可2指,差2指;优良率为86%.结论 采用携带微型皮瓣的游离第二趾近趾间关节移植修复手指近指间关节缺损,功能恢复满意,关节活动可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能很好地改善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