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21.
歧口凹陷南缘勘探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口南缘存在多个有利构造及岩性圈闭,新近系披覆背斜、逆牵引背斜、河道及古近系砂岩、生物灰岩及火成岩地层岩性圈闭发育,南大港、扣村、黄骅、羊南、羊北几大长期发育的断层与砂体和不整合面成为歧口凹陷油气向西南横向运移的复式运移通道.形成多层系含油的聚油格局,为下步勘探的有利地区.发育孔店-扣村、南大港、羊二庄3个大型潜山构造带;歧北、歧南两个生油次凹,中浅层构造-构造岩性油藏;中深层东营组以及沙河街组构造-岩性地层油气藏、潜山油气藏、火成岩油气藏类型是主要的勘探对象.羊三木-扣村背斜带和羊二庄断鼻构造带,是首批重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2.
随着三维地震数据体解释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的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开展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储层预测最有效的方法是地震资料反演和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23.
以渤海湾盆地歧南地区沙河街组构造复杂、断裂发育等地质特征为背景,以进一步认识沉积砂体分布规律为目的,进行坡折带对沉积作用控制研究。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沉积等相关资料,将歧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坡折带按成因划分为4 种类型。研究发现,坡折带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3 方面:坡折带控制沉积物的供给,坡折带控制沉积相展布,坡折带控制沉积砂体的富集。该研究为砂体预测和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4.
埕海高斜坡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多个大型岩性圈闭,油气运聚条件有利,是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地区。但长期以来,由于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复杂以及认识上的局限,限制了该区岩性圈闭的勘探进程。近年来通过创新思维,转变思路,按照隐蔽油气藏勘探思路深入研究沙河街组岩性圈闭的控制因素及识别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认为埕海高斜坡区沙河街组岩性圈闭与埕宁隆起发育的古沟谷关系密切,并且古沟谷的类型和分布控制着岩性圈闭的发育形态和边界范围,同时沉积体系的不同相带是岩性圈闭有利发育部位的关键因素之一。总结出地震属性和井约束反演技术是宏观预测砂体展布、明确砂体边界和厚度变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5.
大港油田滩海区埕北断阶带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滩海区埕北断阶带油源丰富 ,储盖组合有利 ,气富集条件优越 ,排烃关键时刻在明化镇期 ;油气运移通道发育 ,主要有断层、不整合面、砂岩输导层 ,断层的几何形态及活动特点影响油气纵向分布 ;油气运移的重要方式为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砂岩输导层垂向、水平交替运移 ,受其影响 ,不同的构造部位 ,油气运移方式不同 ,因而影响油气富集的层位  相似文献   
26.
歧口凹陷中浅层油气富集因素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油气藏是否处于有利烃源岩范围内、油气藏所处古地貌背景、油气运移方式及距离等因素 ,把歧口凹陷中浅层油气藏划分为内、中、外 3个环状含油带。阐述了区内中浅层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 ,提出了本区中浅层油气藏的两种成藏模式。一期成藏 +幕式成藏模式是内、中含油带的主要成藏模式 ,而阶梯式运移成藏模式则是外含油带的主要成藏模式。本区中浅层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凹中隆和斜坡带  相似文献   
27.
埕北地区古近系东营组层序界面识别与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层序地层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埕北地区古近系东营组地层的地质、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出7个三级层序界面,将东营组地层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6个三级层序,从下向上依次为:SQ1(对应于东营组东三段下亚段)、SQ2(对应于东营组东三段上亚段)、SQ3(对应于东营组东二段)、SQ4(对应于东营组东一段下亚段)、SQ5(对应于东营组东一段上亚段下)、SQ6(对应于东营组东一段上亚段上),并对各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及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8.
歧口凹陷中浅层油气富集因素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油气藏是否处于有利烃源岩范围内,油气藏所处古地貌背景,油气运移方式及距离等因素,把歧口凹陷中浅层油气藏划分为内,中,外3个环状含油带。阐述了区内中浅层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提出了本区中浅层油气藏的两种成藏模式。一期成藏+幕式成藏模式是内,中含油带的主要成藏模式,而阶梯式运移成藏模式则是外含油带的主要成藏模式。本区中浅层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凹中隆和斜坡带。  相似文献   
29.
文中根据地震、钻井资料,对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古近纪孔店组残留地层进行精细研究,获得了对孔店组沉积特征的深刻认识,进而分析孔店期沧东断层伸展作用和走滑作用对孔店组沉积的控制作用,并得出沧东断层在孔店期的构造活动规律:沧东断层在SQ1层序沉积时期开始发生伸展作用,SQ1层序沉积期和SQ2层序沉积期伸展强度较弱,并且只有沧东段活动;SQ3层序沉积期和SQ4层序沉积期伸展作用持续增强,并且整段都有活动,成为控制东侧下降盘沉积作用的边界断层。与此同时,沧东断层的右行走滑运动也控制了其东侧孔店组地层的沉积作用。  相似文献   
30.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歧口凹陷南部斜坡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Es1)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Es1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重力流水道;其中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分布在zhu68井-zhu38井一带以南,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重力流水道分布在坡折带以下的zhu65井-qn8井-qn6井-qn2井一带,发育有水道主体、水道侧翼、水道末梢等3种沉积微相。该研究成果为歧口凹陷南部斜坡区的勘探方向选择及井位优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