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9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391篇
医药卫生   6120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前、后免疫细胞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rcinoma,PLC)患者肝切除术前、后免疫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量血细胞计数法(FlowCytometry,FCM)检测方法,动态观察120例PLC患者肝切除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HLA鄄DR含量变化。结果肝切除术前肝功能Child鄄PughB级、OGTTL型和术前施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组,CD4+/CD8+比值则较高(P<0郾05)。全部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前、后CD3+CD4+T细胞和NK细胞(CD3-CD16+CD56+)含量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2周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8+含量明显低于肝切除术前和术后第3周(P<0.01);而CD4+/CD8+比值则显著高于肝切除术前和术后第3周(P<0郾01)。结论PLC合并肝硬变肝储备功能不足、术前肝动脉栓塞化疗和肝切除术可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PLC患者肝切除术前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价值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2.
林颖 《重庆医学》2007,36(15):1572-1573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类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它关系到该肿瘤的治疗和预后.从免疫功能分类来说,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多见的是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而T、B细胞双表型淋巴瘤极其少见.本文报道2例如下.  相似文献   
23.
陈雪蓉  肖敦振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631-4633
白念珠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它寄居在人体不同的解剖部位,包括皮肤、口腔、胃肠道、阴道等。白念珠菌是如何从共生菌转变为致病菌现在还不很清楚。目前,对白念珠菌毒力因子的研究深入而广泛,其毒力因子主要包括粘附、利于侵入的酶、菌丝形成、表型转换等。笔者对白念珠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粘附(adhesion)粘附素家族能促进白念珠菌粘附于宿主细胞。目前研究较多的白念珠菌粘附素多肽包括凝集素样序列1(agglutinin-like sequence,Als1)、凝集素样粘附素1(agglutinin-like ad-hesion1,Ala1)、菌丝细胞壁蛋白1(hyphal wal…  相似文献   
24.
目的:建立泰安市RhD抗原阴性无偿献血者表型库,保证临床需求.方法:应用微板血型血清学方法对献血者进行RhD抗原筛选,采用试管法进行RhD抗原阴性确认,用分型血清进行RhD阴性表型分型.结果:89 860名献血者中检出RhD抗原阴性者352名,占0.39%,RhD抗原变异者10名,占0.01%.d基因频率为0.062 6,D基因频率为0.937 4,以ccdee所占比例最多,为57.39%,cde基因频率为0.047 4,其次为Ccdee占33.80%,其他表型则少见或罕见,其分布特征为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结论:进行RhD抗原阴性无偿献血者表型分型,对于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t(14;18)在滤泡型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它通过插入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增强子而下调抗凋亡基因bc1-2的表达,约有1/3的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可发现t(14;18)(q32;q21)及bc1-2基因重排。但是,是否t(l4;18)代表了一种新的DLBCL亚型,以及它在DLBC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最近发现2种DLBCL的亚型,一种具有正常B细胞生发中心即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L)表型,另一种具有活化的外周血B细胞表型即活化B细胞样(BCL)表型。作者检查了内布拉斯加州大学等医疗中心DLBCL患者的基因表达,以确定t(14;18)在其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顺铂体外诱导的人肝癌耐药细胞株(QGY/DDP)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顺铂(DDP)诱导的人肝癌耐药细胞株(QGY/DDP),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间歇诱导法,逐步递增DDP浓度,获得耐药细胞株QGY/DDP;MTT法测定药物敏感性;细胞计数法计算倍增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细胞内铂离子蓄积量,流式细胞仪测定P-糖蛋白(P-g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建立了顺铂诱导的人肝癌耐药细胞株QGY/DDP,耐药指数为10.81,与5-氟尿嘧啶、长春新碱等抗癌药有明显的交叉耐药;与QGY细胞相比,QGY/DDP细胞增殖减慢、倍增时间延长,G0/G1期细胞增多、S期与G2/M期细胞减少,细胞内Pt含量降低,GST-π的表达升高,而P-gp无明显变化.结论 QGY/DDP细胞具有耐药表型及耐药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其耐药机制与细胞内Pt含量降低和GST-π过表达有关,而与P-gp无关.  相似文献   
27.
运用ABC-爱先蓝-PAS复合染色法,分别对大鼠肝,胃、肠中不同表型肥大细胞即结缔组织肥大细胞(CTMC)和粘膜肥大细胞(MMC)进行鉴别染色实验。结果表明:肝汇管区MC呈棕褐色;胃粘膜上皮及粘膜下结缔组织内MC分别被染成蓝色和棕褐色;肠粘膜固有层MC呈蓝色.通过不同颜色反应从而确定其MC表型。本实验还通过对染色顺序。固定液选择等的多次摸索。取得了较好的染色效果,与其它检测方法的结果相一致,但试剂来源方便,操作简易。一般实验室即可进行。  相似文献   
28.
病理性损伤因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低血清、高糖、高蛋白刺激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叶性细胞的表型转化 ,探讨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为对象 ,分别用含低血清(0 .2mol·L-1小牛血清 )、高葡萄糖 (4.5 g·L-1)、高白蛋白 (15 g·L-1)的培养液培养 7d ,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形态变化 ;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表型改变 ,包括CK、Vimentin、α SMA、Ⅰ和Ⅲ型胶原 ,原位杂交检测Ⅰ型胶原mRNA表达 ,同时检测细胞TGFβ1蛋白表达。 结果 :低血清、高糖、高蛋白直接刺激下 ,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明显形态学改变 ,包括细胞变为长梭形 ;透射电镜下细胞内线粒体明显减少 ,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加 ,并出现actin样微丝。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blot显示CK表达明显减弱 ,Vimentin、Ⅰ、Ⅲ型胶原、α SMA和TGFβ1表达增强。原位杂交显示Ⅰ型胶原mRNA表达增强。结论 :低血清、高糖、高蛋白可直接引起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表达增加 ,并发生向间叶性细胞的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29.
人肝癌TIL体外抗瘤活性及其表型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分离,扩增培养10例肝癌TIL细胞,用MTTI地检测8例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8例TIL显示对自体肿瘤细胞,ASMMC-7721和K562细胞株的明显杀伤活性,并在培养30d内抗瘤活性呈现逐渐增强趋势,新鲜分离的TIL表型主要呈现CD3,培养20天后CD4+TIL细胞增加,与CD8+TIL比例为1.05,本文结果将为TIL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0.
胰岛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法分离大鼠VSMC,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岛素作用后VSMC肌动蛋白(α-SM actin),RT-PCR 检测胰岛素作用后VSMC中bFGF、TGF-β、PDGF、matrix Gla和OPN各目的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胰岛素组VSMC的3H-TdR掺入值比对照组升高47%(P<0.01), VSMC α- SM actin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的α-SM actin比胰岛素组染色深.而matrix Gla和OPN在培养的VSMC中mRNA的表达量,胰岛素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bFGF、TGF-β、PDGF的表达胰岛素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可明显见到细胞骨架F-actin、G-actin重新分布.结论:在合成表型的matrix Gla和OPN表达量明显高于收缩表型,而合成表型的α- SM actin表达量明显低于收缩表型.提示胰岛素对VSMC的表型转化起了一定作用.胰岛素在促进了VSMC增殖的同时,伴有VSMC由收缩型转变为合成型及细胞骨架F-actin、G-actin重新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