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1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2 毫秒
21.
针对大港羊三木油田污水配注碱/聚二元复合驱过程中出现的体系粘度严重损失现象,研制了GH稳粘剂.为了考察该稳粘剂对碱/聚二元复合驱的最终驱油效果是否有利,就其对二元体系驱油性质的影响进行了逐一分析.利用热氧老化实验、界面张力仪和流变仪测定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在添加GH稳粘剂与不添加该稳粘剂时碱/聚二元体系的长期热氧稳定性、界面张力、流变性、粘弹性以及微观形态.结果表明,GH稳粘剂能在不破坏碱/聚二元体系假塑性流变特征以及超低界面张力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其微观结构的稳定性,使得二元体系的长期热氧稳定性大幅度改善,同时粘弹性增强.GH稳粘剂有助于提高碱/聚二元体系的稳定性,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良好的现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为了研究不同含水率乳状液的稳定性,通过分析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原油和采出水的自乳化情况,同时与核磁共振技术(NMR)相结合,明确渤海A油藏的不同含水率乳状液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为 65 ℃(地层温度)、转速为 3000 r/min 的条件下,含水率为 40%和 50%下原油与水完全乳化,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W/O),乳化效果最好,乳状液平均粒径分别1.905 μm和1.487 μm,界面张力值分别为23.93 mN/m和18.89 mN/m,乳状液最稳定。含水率为40%和50%下所形成乳状液的弛豫时间和自扩散系数最小;含水率为60%的乳状液的弛豫时间和自扩散系数次之;含水率为70%的乳状液的弛豫时间和自扩散系数最大。含水率在40%~50%时乳状液最稳定。结合核磁共振技术,乳状液平均粒径越小,黏度越大,界面张力值越低,水的驰豫时间和扩散系数越小,乳化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3.
魏鹏  蒲万芬  孙琳  吴轶君  李斌  柳敏 《油田化学》2015,32(4):525-529
在漫长的驱油过程中,强化空气泡沫驱体系势必发生一些不利于驱油的变化。针对研制的强化空气泡沫体系(0.1%十二烷基硫酸钠ZD8+0.05%甜菜碱G5+0.2%疏水缔合聚合物WP8),在90℃下对强化泡沫体系(以下简称ZGP体系)和老化后的强化泡沫体系(以下简称ZGPA体系)进行一系列的性能对比研究,并进行了泡沫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ZGPA体系的析液半衰期为522 s,仅为ZGP体系的1/3。ZGP泡沫体系能够形成更完整、致密的多层次网络结构,泡沫壁整体性较好;而ZPGA体系泡沫中的骨架结构疏松、泡沫壁整体性较差、气泡大小均匀性差。两者均具有较好的耐油性,ZGPA体系的相对较差。在泡沫驱替实验中,ZGP体系泡沫的阻力系数增加较快,后续阻力系数是ZGPA体系的4数5倍。在水驱基础上,两者提高原油采收率分别为47.5%和25.7%。  相似文献   
24.
东海地区低孔低渗透气田完井液优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海地区高温、低压、低渗透油气藏常规完井液技术当前存在的问题,基于有机物高温碳化理论,用有机高分子吸水材料研制出了满足该地区完井作业的一种尺寸分布广泛的软颗粒状无(低)渗漏完井液体系,基本配方为:淡水+0.5%螯合剂YF-1+1%~2%胶凝剂SW-1+0.5%稳定剂WDJ-1。体系黏度在常温下(25~120 mPa.s)可调,与地层水配伍性好,对管材具低腐蚀性。完井液在120~130℃高温动态污染实验中可发生碳化反应,在岩心端面可生成一种致密黄、黑色黏稠状胶质暂堵层,有效地避免了工作液的滤失,岩心中黏土矿物对有机高分子吸水材料起到了一定的热催化作用。目的层岩心动态污染后,自然返排渗透率恢复率可超过90%。现场应用表明,该体系在东海地区天外天高温低渗透砂岩油气藏具有优异的保护储层效果,提高了低压产层的承压能力,极大地降低了水相圈闭损害,并促使了A7s等气井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5.
新型微凝胶深部调驱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凝胶是一种微米级颗粒溶液或分散凝胶溶液,主要用于油藏深部调驱,具有控水和驱油双重功能。微凝胶主要依靠微米级颗粒吸水膨胀封堵地层孔喉,而且当一定数量的颗粒在喉道处堆积时,可产生封堵,使水完全绕流,实现逐级深部调驱。在调研国外微凝胶深部调驱体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微米级微凝胶宏观形态及内部高度交联结构、受热膨胀性能以及在孔喉中的逐级封堵机理,分析了温度、盐等因素对微凝胶膨胀性能的影响,最后研究了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及其对油藏的适应性,证实微凝胶是一项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的调驱技术。   相似文献   
26.
AM/AMPS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奇  蒲万芬  王亚波  耿向飞 《应用化工》2012,41(2):300-303,313
采用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水溶液进行二元共聚,得到AM/AMPS共聚物。黄金分割法评定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引发剂0.002 888%,单体20%,AMPS∶AM=20∶80(质量百分比),反应温度45.52℃。用红外光谱(IR)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评价了目标物的溶液性能和稳定性。结果表明,AM/AMPS共聚物的耐温抗盐性优于大庆HPAM聚合物,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条件。  相似文献   
27.
针对目前油田应用的流体转向剂的特点,采用单体聚合法研制了一种体膨颗粒调剖剂。考察了交联剂、引发剂、单体和增强剂含量对体膨颗粒溶胀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适当增加交联剂和单体浓度可以增强颗粒的膨胀倍率;在引发剂用量为0.03%时,体膨颗粒的膨胀倍率达到最大值;增强剂对体膨颗粒在流体中的膨胀现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岩心驱替实验表明,合成的体膨颗粒能够良好的封堵多孔介质;在笼统注入的条件下,能够自动进入并封堵高渗层,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进入能力。  相似文献   
28.
低温油藏深部调驱用弱凝胶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英  蒲万芬  唐山  李臻  宋新华 《应用化工》2012,41(4):570-572,577
针对低温油藏深部调驱需要,在1%的醋酸铬溶液中,加入杀菌剂DQ、助剂DW,得低温交联剂,与聚合物混合均匀,30℃下反应,得有机弱凝胶。结果表明,在聚合物KYPAM2浓度为2 000~3 000 mg/L,聚合物/交联剂质量比为8∶1~10∶1,体系矿化度5 000~10 000 mg/L,30℃的油藏温度条件下,30 d后弱凝胶强度可达到10 000 mPa.s以上,未出现脱水、破胶的现象,并表现出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在3 500×10-3μm2和560×10-3μm2填砂管组成的并联模型上,弱凝胶体系优先进入高渗通道,使后续流体转向进入低渗岩心,改善了非均质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9.
不稳定交联凝胶类堵剂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交联(稳定交联剂和不稳定交联剂复合使用)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交联技术,逐步在预交联颗粒、聚合物微球等凝胶类堵水剂中应用.利用稳定交联剂MBA和不稳定交联剂PS-11合成一种高交联度的吸水树脂,考察不稳定交联剂对凝胶吸水性能、耐盐性能及弹性强度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凝胶内部骨架结构.研究表明:高温环境中(90℃)不稳定交联剂PS-11分解较快,但分解不完全,高质量分数的不稳定交联剂有一定缓膨效果;PS-11分解有助于提高凝胶的耐盐性能,矿化度20×10^4 mg/L条件下,凝胶吸水倍率达21g/g,同时弹性强度也显著增加;电镜扫描结果证实PS-11发生分解,凝胶内部结构变得混乱.据此提出不稳定交联凝胶类堵剂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0.
自生CO2泡沫驱油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光胜  蒲万芬 《广州化工》2011,39(9):101-103
针对低矿化度,中低温的稠油油藏,开展自生CO<,2>泡沫驱油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大量的实验,筛选出了稳定高效、经济可行的生气体系以及性能优越的起泡剂和稳泡剂,得到了优良的自生泡沫体系配方.考察了温度对自生泡沫体系起泡性和稳泡性的影响,并对自生CO<,2>泡沫体系的粘度的长期稳定性和油水界面张力性质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