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5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98篇
工业技术   330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构建人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基因编码区磷酸化位点的真核突变载体,并在肝癌SMMC-7721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利用定点诱变技术将GRP78基因的两个磷酸化位点进行突变,即203位苏氨酸(T)用丙氨酸(A)替换,466位酪氨酸(Y)用苯丙氨酸(F)替换,以质粒pEGFP-N1-GRP78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后,构建突变质粒pEGFP-N1-GRP78(T203A)、pEGFP-N1-GRP78(Y466F)和pEGFP-N1-GRP78(T203A/Y466F),并进行DNA测序分析。将测序正确的突变质粒转染肝癌SMMC-7721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突变质粒pEGFP-N1-GRP78(T203A)、pEGFP-N1-GRP78(Y466F)和pEGFP-N1-GRP78(T203A/Y466F)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突变质粒组荧光蛋白表达分布于细胞质内,细胞核内无表达产物分布;3个突变质粒转染组在相对分子质量约105 000处均可见目的蛋白条带,大小与预期相符。结论成功构建了人GRP78单突变T203A、Y466F和双突变T203A/Y466F真核表达载体,并可在肝癌SMMC-7721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GRP78基因磷酸化位点T203、Y466在肝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目的验证葡萄糖注射液的灭菌工艺。方法通过对灭菌柜空载热分布实验、满载热分布实验和生物指示剂试验进行验证同时考察产品无菌状态以及主成分的变化。结果灭菌柜能够提供预定的灭菌条件,葡萄糖注射液经过灭菌操作后无菌检查合格,且其主成分改变很少。结论葡萄糖注射液通过灭菌验证。  相似文献   
23.
陈承瑜  杨东生  谭涛  谢静  高进  曹晖 《广东化工》2022,49(3):173-175
目的:研究干馏法鲜竹沥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干馏法鲜竹沥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分辨质谱(HR-ESI-MS)、核磁共振(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分离单体的结构.结果:从干馏法鲜竹沥中分离到10个化合物,依次鉴定为它乔糖苷(1)、邻二苯酚(2)、2-甲基-对苯酚(3)、4-氧化戊酮酸(4)、(R)-4-羟基-2-氧杂环丁烷酮(5)、1,6-脱水-β-D-吡喃葡萄糖(6)、3-乙酰-1,6-脱水-β-D-吡喃葡萄糖(7)、2-氨基咪唑(8)、5-羟甲基糠醛(9)、2-硝呋喃(10).结论:化合物2~8、10首次从鲜竹沥中分离得到,其中具有内醚糖结构的化合物6、7与干馏工艺相关.  相似文献   
24.
《应用化工》2022,(3):611-614
在pH 7.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葡萄糖氧化酶(GOx)催化葡萄糖与氧反应生成H_2O_2,在H_2SO_4介质中H_2O_2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_2,过量的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_2,过量的I-与I_2生成I_3-与I_2生成I_3-,I_3-,I_3-使阳离子荧光剂罗丹明6G位于553 nm波长处的荧光发生猝灭,猝灭程度与葡萄糖浓度相关,据此建立检测葡萄糖的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2.0×10-使阳离子荧光剂罗丹明6G位于553 nm波长处的荧光发生猝灭,猝灭程度与葡萄糖浓度相关,据此建立检测葡萄糖的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2.0×10(-7)(-7)1.4×101.4×10(-5)mol/L,检出限为6.77×10(-5)mol/L,检出限为6.77×10(-8)mol/L。将该方法用于血糖样品测定,加标回收率为85.0%(-8)mol/L。将该方法用于血糖样品测定,加标回收率为85.0%102.5%,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5.
范乐明  吕萌  刘凯鸿  李炜  张丽萍 《应用化工》2014,(4):621-624,628
以纳米Fe3O4为基质,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磁性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Fe3O4(SZT),并对其进行TEM和吸附吡啶FTIR的表征。在不同温度下对SZT进行活化,以SZT-550(活化温度为550℃)酸性最强,主要表现为布朗斯特酸性。制备的SZT应用于催化葡萄糖的甲苷化反应,发现SZT-550的催化剂活性最好,140℃下反应时间2.0 h,甲基葡萄糖的产率达84.6%。此外,由于固体酸SZT-550具有超顺磁性,利用外加磁场实现了固体酸的快速回收,回收率达98.4%,重复使用5次后仍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6.
通过深入研究葡萄糖钼异构反应后再经过加氢制备甘露醇,利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来确定优化的反应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得出的实际优化条件为:葡萄糖在钼酸铵用量为葡萄糖量的0.4%、反应温度98℃、反应时间150min、反应液pH 0.2、糖液浓度55%条件下进行钼异构反应,经过离子交换树脂精制后,在Ni-Al合金催化剂催化下,于100~160℃、氢气压力为0~6MPa条件下充分加氢至残糖低于0.1%,所得到的加氢后混醇干物质中的甘露醇含量可达32.6%。  相似文献   
27.
以双酶法产葡萄糖酸钠实验中残糖及反应周期为评价指标,对双酶法产葡萄糖酸钠工艺进行优化,提高酶制剂的使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促使葡萄糖酸钠由发酵法生产向酶法生产转变提供参考依据。双酶法产葡萄糖酸钠采用葡萄糖为主要原料,葡萄糖氧化酶在过氧化氢酶的协同作用下将葡萄糖直接转化为葡萄糖酸,然后用碱中和而制得葡萄糖酸钠。通过实验确定双酶法产葡萄糖酸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42℃、pH5.9±0.2、葡萄糖氧化酶与过氧化氢酶比例为3.3∶2.7,添加量为每100g葡萄糖添加葡萄糖氧化酶0.264g,过氧化氢酶0.226g,且分批加酶优于一次性添加酶制剂。  相似文献   
28.
使用水热法制出ZnS纳米颗粒,制备出含有ZnS的电极。在相同环境下对比含ZnS和不含ZnS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分析检测ZnS材料的加入对电极的电化学的影响,验证利用含有ZnS微纳结构的电极对葡萄糖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9.
《Planning》2016,(10):1542-1545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大鼠脊髓背角内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的表达,探讨内质网应激与丹参酮ⅡA镇痛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20)和假手术组(n=10)。模型组又分为实验组和生理盐水组(n=10)。实验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在大鼠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 20 mg·kg~(-1)和生理盐水0.1 m L,在手术当日及术后,每日1次,连续注射14d。检测各组大鼠在手术前及术后14天d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第14天,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GRP78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的GRP78的表达增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降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实验组的脊髓背角内GRP78的表达下降,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大鼠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后的镇痛作用可能与降低模型大鼠脊髓背角内GRP78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0.
《Planning》2015,(35):153-156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遗传性红细胞酶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呈全球性多民族分布。G6PD缺乏症主要由基因突变引起,为伴性不完全显性遗传,G6PD缺乏是新生儿发生早期病理性黄疸的危险因素。G6PD测定有助于早发现、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及核黄疸,有利于新生儿健康成长。现对G6PD测定的方法、G6PD缺乏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及预防治疗措施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