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一次完成颈后路单开门并单侧短节段侧块内固定治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失稳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选取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失稳患者25例,术前X线片测量均有椎体间不稳,磁共振显示脊髓受压明显;手术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成形术,不稳节段单侧短节段侧块内固定并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术.结果: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拍片检查提示置钉位置正确,随诊11~18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3~6个月X线显示25例患者固定节段关节突有骨小梁生成,融合率达100%.25例术前JOA评分为10.39±2.40,术后随访时达到14.36±1.64;3例患者(4枚螺钉)出现螺钉松动,发生在钢板头侧.结论:一次完成颈后路单开门并单侧短节段侧块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失稳是一种简捷、可靠的治疗方法,避免了前后路联合手术,近期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2.
脊柱外伤的CT和MRI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涌  曾阳东  邱维加  胡军祖 《广西医学》2009,31(8):1074-1076
目的探讨CT、MRI对脊柱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6例脊柱外伤的CT、MRI资料,对比分析CT、MR/对损伤脊柱的椎体骨折检出率、椎弓骨折检出率,以及对碎骨片移位率、椎间盘损伤、韧带损伤、椎管容积改变、脊柱曲度改变、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椎旁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果。结果CT对显示榷体、椎弓骨折线和骨折片的移位优于MRI;MR/对显示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韧带损伤、椎体挫伤、软组织损伤比CT更敏感、更清楚,显示损伤范围比CT更大、更明确。结论CT、MR对显示脊柱外伤各有优缺点,所有脊柱外伤应首选MR检查,对爆裂骨折,两种方法结合能达到相互弥补不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探讨臀肌挛缩症手术操作的相对安全区,并在临床验证相对安全区皮下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51具尸体标本102侧臀部的解剖研究,确定臀部手术操作的相对安全区,并在临床应用.[结果]①臀肌拿缩症手术操作的相对安全区:臀上神经最下支的体表投影的弧线与大转子外侧最凸点形成一类扇形区域内重要血管神经分布,无论何种体位坐骨神经均无法到达该区域,为手术操作的相对安全区.②临床应崩23例,经12~29个月随访,平均19.7个月,术后患者均恢复正常步态或明显改善,均无坐骨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臀肌挛缩症手术操作的相对安全区为臀上神经最下支的体表投影与大转子外侧最凸点所构成的类扇形区域,在此区域内操作不易损伤坐骨神经、臀上神经等重婴神经、血管,临床应用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4.
[目的]通过尸体解剖确定臀上神经最下支(most inferior branch,MIB)的体表投影从而确定一个手术安全区域,依据这一解剖结果对Hardinge入路进行改良,并在临床中探讨改良入路的优势.[方法]解剖50具尸体双侧臀部(共计100侧),确定MIB的体表投影和手术安全区域.依据结果对Hardinge入路进行改良,并在3具尸体双侧臀部(共计6侧)上经改良Hardinge入路模拟手术,从而验证其安全性,然后应用于临床.[结果]MIB在体表的弧形投影线与股骨大转子外侧最凸点形成一解剖区域,内无重要血管神经分布,为手术安全区.依据安全区所改良的Hardinge入路模拟手术后,解剖均未发现MIB及其他明显神经血管损伤.临床应用26例,经10~28个月随访,平均18.6个月,术后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和外展肌力减弱的现象.[结论]MIB在体表的弧形投影线与股骨大转子外侧最凸点构成了一个手术安全区域,改良Hardinge入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均未超出此安全区域,不会损伤到MIB及其他重要神经血管,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比锁骨远端锁定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4年9月~2017年8月在本科接受手术治疗的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共4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锁定钢板组22例,锁骨钩钢板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情况、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肩关节功能方面的差异。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价使用Con⁃stant-Murley评分和UCLA评分。[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锁定钢板组手术切口长度显著短于锁骨钩钢板组(P<0.05)。随访时间至少为12个月。两组患者骨折均完全愈合,且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锁定钢板组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和UCLA评分均显著优于钩钢板组(P<0.05);但术后6个月时,两组间上述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后期并发症2例,而钩钢板组9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锁骨钩钢板相比,使用锁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切口更小,可明显减少术后短期疼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采用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标准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年龄在75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骨折线在小粗隆以上。结果:全部病例术后2-3周可下地行走,关节活动度正常。结论:采用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地负重,提高生活质量,是内固定治疗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27.
胡军祖 《华夏医学》2007,20(2):406-408
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切口一般小于10cm,通常有前路、后路、外侧入路和双小切口入路。与传统切口手术相比,不影响假体的安放,不会提高脱位的发生率,对肌肉和肌腱等软组织损伤小,减少疼痛和出血量,可以早期活动,切口外形美观,患者易于接受,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8.
轻度腰椎滑脱症的治疗(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9~2004年采用RF-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行峡部修整、减压(清除纤维增生组织及硬化骨),加后路植骨融合治疗轻度腰椎滑脱症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椎体次全切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钢板内固定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sis myelopathy,M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累及2个椎间隙者28例,累及3个椎闻隙者4例.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行颈前路钢板固定.结果 3例出现术后切口血肿,4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8例咽痛,3例螺钉松动.32例随访平均18个月,植骨于术后3~7个月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艮好.JOA评分平均提高7.8分,手术有效率为91.7%,优良率为76.0%.结论 椎体次全切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实现彻底减压,对脊髓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多节段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方法:通过8~12年随访,观察27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多节段开窗减压术后远期症状缓解情况及满意度.结果:经该术式手术治疗远期疗效:优7例,良12例,中5例,差3例.结论:多节段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对腰椎正常结构破坏小,远期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对于疗效不理想的患者仍易于再次进行传统手术,可作为腰椎管狭窄症的可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