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0篇
地球科学   1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20世纪中国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tudies on the 20th century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have revealed tha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warming over the past century,climate in China has also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change with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increased by about 0.5 °C.More reliable results for the latter part of the 20th century indicate that the largest warming occurred in Northwest China,North China and Northeast China,and the warming in winter is most significant.Although no obvious increase or decrease trends were detected for mean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in the past half century,regional differences are very distinct.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precipitation increased,while tha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markedly decreased.Studies suggest that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seems to be related not only with the internal factors such as ENSO,PDO,and the others,but also with the anthropogenic effects such as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and land use.The future climate change studies in China seem to be important in narrowing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China's climate change and its main causes,since it is significant for projection and for impact assessment of climate change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22.
23.
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认知   总被引:217,自引:22,他引:217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于2007年2月2日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明确指出,近100 a(1906-2005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74℃,近50 a的线性增温速率为0.13℃/10 a,1850年以来最暖的12个年份中有11个出现在近期的1995-2006年。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科学事实,报告认为人类活动是近50 a全球气候系统变暖的主要原因。 IPCC评估报告是国际科学界对气候变化问题最权威、最全面的认识,代表了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科学认识水平,是国际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4.
IPCC特别报告SRCCL关于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的新认知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是广泛的,不但影响粮食产量和品质,还会影响到农户的生计以及农业相关的产业发展等;而粮食系统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又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农业源温室气体(GHG)的排放加剧全球变暖。IPCC在2019年8月份发布的《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SRCCL),从粮食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及消费的各个环节评估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粮食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系统的影响;系统梳理粮食系统供给侧和需求侧的适应与减缓措施、适应与减缓的协同和权衡问题,以及气候变化条件下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环境等。SRCCL评估结论认为,由于大量施用氮肥和消耗水资源,目前粮食系统GHG排放占全球总排放的21%~37%;农业和粮食系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面,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综合措施可以减少食物浪费、减少GHG排放、增加粮食系统的恢复力。未来工作的重点应丰富和扩展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内容,量化适应效果,加深对适应、减缓及其协同和权衡的科学认知,大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5.
《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SROCC)于2019年9月在IPCC第一工作组和第二工作组第二次联合大会上得到审议通过,并得到了IPCC第51届全会接受和批准。文中主要对该报告中海洋和冰冻圈变化有关的极端事件、突变及其影响与风险的有关评估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SROCC评估得到的最新结果显示:气候变化背景下冰冻圈变化引起的山体滑坡、雪崩和冰川洪水事件频发。海洋有关的海洋热浪频发,极端El Niño事件加强,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减弱。同时,沿海地区极端海平面上升,极端海浪增高,极端热带气旋影响增加。这些变化,比如海洋热浪等,是可以归因于人为增暖的。预估结果表明,海洋和冰冻圈变化引起的极端事件未来会进一步加剧。而这些变化已经影响了高山、极地以及沿海地区人群的生产和生活,以及海洋和冰冻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应对这一系列变化,需要更加精准的预测和预警,包括对极端事件和突变的季节预测和年际、年代际预测,以便做好充足的准备来降低极端事件风险。同时,加强应对极端事件的科普教育和提供因地制宜的灾害重建措施等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6.
Based on China's observational data in 1951-1990,after minimizing the possible biasescaused by station relocation and urban heat island,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trendsfor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a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ing trends ofmaximum temperatures are in the areas west to 95°E,and north to the Huanghe(Yellow)River,while decreasing trends exist in eastern China south to the Yellow River.Minimum temperaturesare generally increasing throughout China,with dominant warming trends at the higher latitudes.This resulted in very obvious decreasing trends in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s.The periodic cycles are consistent between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butasymmetric trends are very obvious.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minimum(nighttime)temperaturesreflects the evidence of enhancement of greenhouse effect.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hangesof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are mainly related to sunshine duration and atmosphericwater vapor content.  相似文献   
27.
利用北京地区1977-2013年18个站点逐小时降水资料,将小时降水分为弱降水(第50百分位值以下)、中等强度降水(第50至90百分位值)以及强降水(第90百分位值以上)3个等级,对北京地区山区、郊区以及城区夏季不同强度等级降水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夏季降水量存在显著的减少趋势,这种减少趋势主要是由于弱降水和中等强度降水的显著减少引起的,强降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多或减少趋势;与郊区相比,2004年之后城区的强降水对夏季总降水量的贡献越来越大而弱降水的贡献减小。在降水日变化上,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降水存在差异。弱降水存在清晨和夜间双峰值特征,中等强度和强降水只存在夜间单峰值特征。清晨峰值时刻,山区、郊区和城区弱降水都表现出一致的显著减少趋势;夜间峰值时刻,山区的各等级降水变化不显著,而在2004年之后,城区弱降水少于郊区,强降水则多于郊区。北京地区降水过程不对称性特征(降水过程峰值前后差异性)十分明显,其中以强降水的不对称性最强,相对于郊区和山区来说,城区强降水过程的不对称性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8.
2018年7月北半球天气气候显著异常,极端事件高发。欧洲、北非、东亚以及北美的大部分地区均遭受严重的高温热浪侵袭;印度、东南亚、中国西南部以及日本西部等地出现极端降水;西太平洋台风活动异常活跃,移动路径偏北。初步诊断表明,北半球中高纬度,由低层到高层稳定维持的异常高压系统是导致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高温热浪持续发生的直接原因。其中异常偏强、偏北的副热带高压,以及增强、东伸的南亚高压与东亚地区持续高温和极端降水事件直接相关;低层菲律宾周围异常活跃的对流活动和强盛的西南水汽输送共同导致南亚、东南亚地区极端降水发生。热带太平洋大部分地区偏暖的海温条件和菲律宾附近异常气旋性环流则与异常活跃的台风活动有关。更需要关注的是,北半球尤其是东亚地区大气环流的异常主要受海洋表面热力状况以及其他区域大气环流遥相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情势影响综合分析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近年在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影响研究方面的若干进展。研究表明,中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不仅与人口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有联系,更与气候环境的显著变化密切相关;未来的气候变化将会导致一些流域水资源更加短缺和洪涝灾害更加频繁,对流域水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与管理中,应十分重视气候变化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30.
中国北方沙尘天气的气候条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翟盘茂  李晓燕 《地理学报》2003,58(Z1):125-131
利用1954~2000年全国700多个测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我国沙尘暴和扬沙天气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特别着重分析了大风、降水等气象要素对沙尘天气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的沙尘天气受到多种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西北地区和内蒙古西部沙尘多发区的沙尘天气频数受气象条件影响最为显著;风速、湿度在沙尘天气的季节变化中影响最大,降水在沙尘天气的年际变化中影响最大.上一年夏季的降水对春季的沙尘天气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