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31篇
  免费   1701篇
  国内免费   1659篇
医药卫生   37691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573篇
  2022年   654篇
  2021年   737篇
  2020年   859篇
  2019年   781篇
  2018年   415篇
  2017年   625篇
  2016年   715篇
  2015年   850篇
  2014年   1378篇
  2013年   1413篇
  2012年   1904篇
  2011年   2025篇
  2010年   1811篇
  2009年   1907篇
  2008年   2520篇
  2007年   2139篇
  2006年   1882篇
  2005年   2002篇
  2004年   1591篇
  2003年   1549篇
  2002年   1362篇
  2001年   1321篇
  2000年   981篇
  1999年   829篇
  1998年   724篇
  1997年   662篇
  1996年   598篇
  1995年   620篇
  1994年   456篇
  1993年   331篇
  1992年   300篇
  1991年   300篇
  1990年   230篇
  1989年   250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羊水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葡萄糖浓度在绒毛膜羊膜炎(CAM)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6例胎膜早破(PROM)患者,将其分为CAM组35例,无CAM组21例,阴道收集羊水样品,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LDH和葡萄糖浓度,分娩后胎膜及胎盘行病理检查。结果与无CAM组比较,CAM组LDH水平显著升高,葡萄糖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CAM重度组LDH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 05),CAM轻中度组与重度组葡萄糖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以LDH及葡萄糖浓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LDH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 709,以LDH水平1 124. 34 U/L为截断点,诊断CAM灵敏度为82. 9%,特异度为71. 4%。葡萄糖AUC为0. 618,以LDH水平≤0. 65 mmol/L为截断点,诊断CAM灵敏度为45. 7%,特异度为81. 0%。结论羊水LDH升高与组织学CAM有关,对诊断CAM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而葡萄糖在CAM中诊断价值较小。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合并IFG或LDL-C边缘性升高患者CCA-IMT及心脏左室重构情况以及危险因素。方法:398名高血压前期患者分为空腹血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对照组94例、空腹血糖受损组108例、LDL-C边缘升高组100例、空腹血糖受损合并LDL-C边缘升高组96例,测定CCA-IMT、LVMI、mFS、E/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DL-C边缘性升高组与IFG合并LDL-C边缘性升高组LDL-C显著升高((均P<0.05)。与IFG组相比LDL-C边缘性升高组与IFG合并LDL-C边缘性升高组LDL-C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合并有IFG和(或)LDL-C边缘性升高时存在血管重构及心脏重构和功能减退,二者在血管重构方面有交互作用,IFG的影响可能更大。在左室重构方面,二者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3.
菌群失调     
《中国护理管理》2020,(3):469-469
菌群失调(dysbacteriousis)指在原微生物环境中,微生物群落或种群发生了定量或定性的异常变化。以量的变化为主,因此菌群失调又称比例失调。根据失调的程度,菌群失调可分为三度:一度失调又称潜伏型菌群失调,只能从细菌定量检查上发现有变化,在临床上往往没有表现或只有轻微的反应;二度失调又称局限型菌群失调,为不可逆的失调,菌群内生理性波动转变为病理性波动,临床上多有慢性病的表现;三度失调,又称为菌群紊乱症,也称为菌交替症或二重感染,表现为原来的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只有少数菌种占绝对优势的状态,临床出现急性状态如伪膜性肠炎等。  相似文献   
24.
25.
赵波  陈曦  李洪波 《西部医学》2020,32(2):194-197
【摘要】目的 研究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在高糖诱导系膜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正常组(N组),高糖(high glucose)作用12小时及24小时组(HG12h及HG24h组), 应用Real-time PCR及 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在不同作用时间下高糖引起系膜细胞STIM1 mRNA及蛋白表达变 化,通过激光共聚焦实验观察在高糖诱导下系膜细胞内钙变化,以及应用Tunel实验检测系膜细胞凋亡情况,观察应用 STIMlsiRNA基因转染对系膜细胞内钙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实验显示,HG12h组与N组比较S TIMlmRNA含量及 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 HG24h组与N组比较STIMl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分别为P<0.01及 P<0.05);激光共聚焦结果表明,HG12h组及HG24h组与N组比较,系膜细胞内钙明显升高(P<0.05) ;Tunel实验显示,HG12h组及HG24h组与N组比较,系膜细胞凋亡增加(P<0.01) ;STIMlsiRNA基因转染组与未转染组相比系膜细胞内钙明显减少(P<0.05),细胞凋亡减轻(P<0.05)。结论 高糖可以诱导系膜细胞内钙变化,细胞发生凋亡, STIM1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儿童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也是临床住院的常见病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以细菌和病毒感染较为常见,而结核菌、真菌、支原体感染相对少见;不同病原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上有其共性表现又有不同病原感染疾病的特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包括病原学确诊或临床疑诊;不同的治疗转归其治疗疗程或腰穿检查与复查时间均缺乏研究性证据,困扰临床一线工作。为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组织的专家组制订了“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疗程与腰椎穿刺检查系列建议”,希望能为这一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正田和炳主任中医师,四川省名中医,德阳市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中医专家组副组长,从医30余年。在参与新冠肺炎一线防治工作中,立足"疠犯膜原,气机壅塞"的病机总纲,以"宣畅气机、透解疠毒"为基本治法,自拟"宣透汤"(麻黄、杏仁、桔梗、苍术、法半夏、陈皮、茯苓、柴胡、枳壳、瓜蒌壳、藿香、厚朴、草果、槟榔、猪苓、芦根、大豆黄卷、天竺黄、鲜竹沥、甘草)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疗效。兹举验案3则如下。1 疠犯膜原,脾虚湿阻杨某  相似文献   
28.
目的:回顾性分析芪地固肾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IMN患者141例,根据用药方案分为西药组(西药标准疗法)、中西药结合组(芪地固肾方+西药标准疗法)和中药组(芪地固肾方)3组各47例,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6个月后,中西药结合组和西药组总有效率72.34%、68.09%高于中药组,治疗12个月时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8个月后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总有效率75.76%、78.72%高于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在治疗12个月和18个月后较西药组在提高中医证候疗效、减少中医证候积分上更具优势。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复发率更低,3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芪地固肾方能提高IMN缓解率,在提高中医证候疗效、降低复发率上更具优势,远期疗效可观,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精索鞘膜积液伴结节性组织细胞/间皮增生(nodulaRhistiocytic/mesothelial hyperplasia,NHM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4例精索鞘膜积液伴NHMH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患儿年龄2~9岁,平均4.3岁。临床以腹股沟区肿物为主诉就诊,临床诊断精索鞘膜积液。眼观:囊内附壁小结节或囊内絮状漂浮物;镜检:多边形或类圆形的病变细胞呈弥漫片状或结节状排列,细胞胞质丰富、淡染,核卵圆形、圆形或略不规则,染色质稀疏,可见核沟,无明显核仁及异型性。囊壁由薄层纤维组织构成,被覆间皮细胞。免疫表型:病变细胞中表达CD68、AACT、vimentin;囊壁间皮细胞表达CKpan、Calretinin、WT-1。结论NHMH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瘤样病变,易误诊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间皮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精原细胞瘤等,结合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避免引起临床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