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2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应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磁性阿霉素纳米微球(ADM-PNIPAM-Fe3O4)对兔VX2肝肿瘤的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作用.方法 将肝脏已成功接种VX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肝动脉灌注生理盐水10 ml;B组为游离阿霉素组,肝动脉注入阿霉素(1 mg/kg);C组为ADM-PNIPAM组,肝动脉注入ADM-PNIPAM 1.5 mg/kg(约相当于阿霉素1 mg/kg);D组为ADM-PNIPAM-Fe3O4并在瘤区外加磁场组,肝动脉注入ADM-PNIPAM-Fe3O4 2 mg/kg(相当于阿霉素1 mg/kg),同时在肿瘤表面加磁场.4组实验动物于介入术前1 d,术后14 d行CT肝脏及肺部扫描,测量肿瘤大小,检查肺部转移灶;术后第15天处死,全部实验动物均取肿瘤组织及肺脏作组织病理学检查,C组及D组取胃、脾、肾器官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前1 d各组动物肿瘤体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至术后14 d时,A组平均肿瘤体积为(23.87±7.02)cm3;B组为(7.70±1.53)cm3;C组为(4.29±0.25)cm3;D组为(2.05±0.18)cm3.B、C、D 3组平均肿瘤体积均小于同期对照A组,B、C、D 3组之间亦有差异,按术后肿瘤体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为B组>C组>D组,以ADM-PNIPAM-Fe3O4并在瘤区外加磁场组最小.肺转移的发生率A、B、C、D组分别为100%、66.7%、37.5%、12.5%,C、D组肺转移率低于对照A组;与B组相比A组转移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病理学检查B组转移瘤数目比A组少;肿瘤坏死程度为D组>C组>B组>A组.结论 经动脉途径应用ADM-PNIPAM-Fe3O4联合外加磁场治疗对兔VX2肝肿瘤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初步肯定ADM-PNIPAM-Fe3O4是一种有效的介入化疗栓塞制剂.  相似文献   
22.
肝癌致下腔静脉梗阻的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评价肝脏肿瘤引起的下腔静脉梗阻内支架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56例下腔静脉梗阻患者采用Z形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治疗.放置支架前后分别行下腔静脉造影,对下腔静脉狭窄或梗阻段长度、直径、压差进行分析.结果 156例患者置入179枚支架.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长度为(6.1±2.2)cm,狭窄段压力差由(2.1±0.5)kPa降为(0.5±0.11)kPa.狭窄段直径由(0.33±0.11)cm扩张至(1.6±0.4)cm.术后患者症状迅速改善,随访2~24个月,支架通畅率为86.7%.结论 置放Z形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是对肝脏肿瘤引起的下腔静脉梗阻行姑息性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评价术前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安全性.方法 2001-2007年收治的Ⅱ期和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术前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介入组,n=256)和对照组(n=253).对两组围手术期的血常规、肝功能、免疫指标、并发症情况等进行评价.结果 介入组介入术后7天(手术前)Ⅲ级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1%(8/256)、5.5%(14/256)、7.4%(19/256)、6.6%(17/256),无Ⅳ级毒副反应,全组均顺利接受手术.介入组和对照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25/256)及8.3%(21/253)(X2=1.86,P>0.05).截至2007年10月,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2±14个月.介入组和对照组Ⅲ期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0%:60.4%(X2=5.15,P<0.05)、5年肝转移率分别为18.9%(28/148):27.3%(41/150)(X2=5.41,P<0.05),Ⅱ期患者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和免疫指标、并发症情况等两组无差异.结论 术前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手术影响较小,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显著降低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4.
肝癌门静脉支架植入术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肝癌门静脉支架植入术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 12例肝癌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依次接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和门静脉支架植入治疗,分别测量曲张静脉栓塞前(P1)、栓塞后(P2)和支架植入后(P3)门静脉主干(PV)、未累及的门静脉分支(PVB)、脾静脉(SV)、肠系膜上静脉(SMV)压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V组P1为(45.17±2.25)cm H2O,P2为(48.33±2.20)cm H2O(P<0.01),P3为(39.33±2.44)cm H2O,与P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VB组P1为(38.08±2.97)cm H2O,P2为(38.83±2.94)cm H2O(P>0.05),P3为(37.41±2.37)cm H2O,与P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V组P1为(44.67±2.13)cm H2O,P2为(48.17±2.20)cm H2O,(P<0.01),P3为(41.67±2.20)cm H2O,与P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MV组P1为(45.25±2.21)cm H2O,P2为(48.42±2.19)cm H2O(P<0.01),P3为(41.25±2.24)cm H2O,与P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可使门静脉压力升高,门静脉支架植入可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25.
目的:回顾分析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HAT)的介入放射学处理.方法:2001年4月-2007年8月37例肝移植术后患者,临床上疑有肝动脉并发症,经肝动脉造影证实23例肝动脉主干内血栓形成.对这23例患者采用经肝动脉内导管持续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及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内支架植入术.结果:本组HAT发生率为3.95%(23/582).发生时间为术后2~19 d,中位数为4.5 d.23例血栓形成部位均位于肝动脉吻合口处,其中6例溶栓过程中使用球囊扩张,3例使用支架,2例出现吻合口出血而使用弹簧圈作栓塞和带膜内支架.23例经介入后溶栓治疗均获肝动脉再通.溶栓疗程2~11d,平均3 d.结论:经肝动脉内尿激酶持续性溶栓及PTA和内支架治疗效果良好,可作为肝移植术后HAT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对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159例经TAI/TACE治疗后的回顾性生存分析,评估影响胰腺癌介入治疗后生存期的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159例胰腺癌患者的TAI/TACE治疗病史资料,并对影响胰腺癌患者TAI/TACE治疗后生存期的因素和治疗模式进行单因素及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159例患者总随访中位生存期(m ST)为10.32个月,总的介入治疗后m ST为8.11个月,总1年累积生存率27.0%,2年累积生存率11.0%,3年累积生存率2.0%,5年累积生存率为0.6%。根据临床反应率(CBR)评估判定介入治疗后能缓解症状的介入次数平均值为2.6次。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胰腺癌介入治疗后MST的主要因素有:初次介入治疗前CA19-9值,及其术后变化,初次介入前KPS评分,初次介入前症状,介入治疗前肝功能分级,介入治疗前有无手术史,介入治疗次数。而年龄,性别,初次介入前血红蛋白值,肿瘤分期(Ⅱ~Ⅲ期与Ⅳ期),初次介入时CEA的值,初次介入前后CEA的变化,治疗药物(是否含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方案(TAI/TACE),术前是否存在糖尿病,肿瘤部位(是否为胰头部),病理是否为导管腺癌,均显示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介入治疗后生存期有影响的独立因素是:开始介入治疗时肝功能分级,初治时KPS评分,有无原发灶手术切除史。结论 TAI/TACE对于胰腺癌患者在改善患者症状和延长中位生存期方面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介入治疗后生存期与患者的体力状态,存在症状和有无早期手术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评估术前经导管动脉内灌注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TAI)对pTNM IIIB期结直肠癌肿瘤病灶生长的影响,阐明局部灌注化疗在IIIB期结直肠癌术前降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临床拟诊结直肠癌患者常规行腹、盆腔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于影像学表现为cTNM Ⅲ期共120例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A、B组,A组患者直接行肿瘤病灶手术切除;B组患者切除术前一周予以TAI化疗。术后评估肿瘤的病理分期,两组中剔除非pTNM IIIB期患者,以A、B组各20例作为观察对象,测量其术前肿瘤病灶的影像学直径及切除术后肿瘤病灶的实际直径。根据NCI不良反应分级CTCAE 3.0版评估TAI化疗后第5天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进行体力状态Karnofsky评分。结果  术前接受TAI化疗的病例(B组)与术前未接受局部TAI化疗的病例(A组)相比,肿瘤平均直径明显缩小(P<0.01),而TAI治疗的不良反应能够通过内科支持治疗后改善,不影响择期进行外科手术;TAI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体力状态亦无明显不良影响。 结论  术前经导管动脉内灌注化疗明显抑制pTNM IIIB期结直肠癌肿瘤病灶的生长,对结直肠癌术前的降期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不同类型及治疗策略对肝转移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0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1日收治的669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同时性肝转移379例,异时性[发生肝转移中位时间(21.0±19.6)个月]肝转移290例.患者性别、年龄和肠道原发病灶的部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转移灶特征(累及肝叶类型、病灶个数和病灶直径)和术前CEA、CA19-9水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除肝转移灶253例,其中同时性肝转移123例,异时性肝转移130例.以2008年10月31日为随访终点,随访率100%.同时性肝转移和异时性肝转移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和23个月(P<0.01).5年生存率分别为6.4%和11.4%(P<0.01):手术病例与各种非手术治疗(介入、化疗、射频、无水酒精注射和中医中药)病例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7个月和5~26个月(P<0.01);5年生存率分别为35.6%和0~3.6%(P<0.05).结论 手术治疗目前仍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首选治疗措施;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生存率好于同时性肝转移.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经动脉注射25~40 mI碘化油栓塞病例的判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7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经动脉注射25~40 mI碘化油栓塞,记录术前肿瘤最大径、肝功能、肾功能、肝硬化程度(Child分级),术中造影情况、碘化油剂量及术后随访肿瘤最大径、碘化油沉积情况、肝功能、肾功能、肝硬化程度(Child分级)和并发症。结果 本组病例术前肿瘤最大径为(13.02±10.52)cm,所有患者均为Child A。47例DSS均显示门静脉主干通畅;碘化油用量平均为27.84 mL(范围25~40 mL)。术后2周后随访肝、肾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4周后均可恢复。术后4周复查CT测量肿瘤最大径为(5.17±0.45)cm (P=0.000 0),肿瘤内碘化油沉积4度为85.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与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经严格的术前评估,术中又将导管或微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对肿瘤进行完全的充填,术后的积极治疗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我们认为对于首次TACE行大剂量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采用现代通讯技术的健康教育方式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107例首次确诊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32)、常规干预组(n=38)和持续干预组(n=37),均进行高尿酸血症相关知识教育;对照组进行门诊随访,每2个月1次;常规干预组通过电话进行教育,每2个月随访1次;持续干预组采用多元化通讯技术,每2周随访1次,为期6个月.结果 教育前后比较,三组的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育后,持续干预组的收缩压、甘油三酯、血尿酸水平与对照组和常规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多元化的现代化通讯技术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改善高尿酸患者的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