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3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北京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总结我国北京地区近 3年因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感染住院儿童的临床特点。方法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有呼吸道感染表现的患儿鼻咽分泌物中的病毒抗原而确定为RSV感染。结果  1 1 83份标本中2 55份为RSV阳性。患儿平均年龄 4个月 ,69.3 %为男性。临床表现为咳嗽 (98.1 % )、喘息 (69.3 % )、气促(58.5 % ) ;84%肺内有湿罗音 ,62 .3 %有喘鸣音。年龄 <2个月儿CO2 潴留更明显。诊断为肺炎者 66 %、毛细支气管炎 1 8.9%。 40 .1 %有合并症 ,以心衰 (2 8.3 % )和呼衰 (8.5 % )为主。结论 RSV是导致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22.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2001年4月-2007年8月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42例患儿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患儿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因、肺功能改变、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随访预后等方面.结果 42例患儿(男31例,女11例)诊断时年龄最小的7个月,最大的12岁2个月,均以持续咳嗽、喘息为主要表现.肺部体征有喘鸣音及湿性啰音.病因为感染后32例(76.2%),其中考虑为腺病毒肺炎者8例(占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25%),考虑为麻疹肺炎者7例(占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21.9%),考虑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者2例(占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6.2%).病因为Steven-Johnson综合征的4例(9.5%).骨髓移植后1例(2.4%).肺功能表现为小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5例(89.7%),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10.3%).肺CT有典型的马赛克灌注征者34例(81.0%),支气管扩张14例(33.3%),支气管壁增厚14例(33.3%),肺不张4例(9.5%),合并Swyer-James综合征2例(4.8%).所有患儿均予皮质醇激素、小剂量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口服治疗,辅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口服治疗.随访1个月至5年,除2例临床表现及影像检查、肺功能有一定程度好转外,其余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加重,死亡1例.结论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多为感染后起病,其特征性的临床、影像学和肺功能表现基本可以确定诊断.该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3.
目的寻找Kartagener综合征患儿DNAI1、DNAH5基因突变位点,初步探讨Kartagener综合征的遗传机制。方法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临床确诊的4例Kartagener综合征患儿和其中2个家族成员的外周血中提取DNA,并对DNAI1基因的所有20个外显子、DNAH5基因的外显子34、50、63、76、77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测序结果与正常序列比对。结果未发现DNAI1基因外显子、DNAH5基因外显子34、50、63、76、77及相邻内含子剪接位点的突变。结论在研究的4例Kartagener综合征患儿和2个家族中未发现DNAI1基因外显子、DNAH5基因外显子34、50、63、76、77及相邻内含子剪接位点的突变。  相似文献   
24.
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男,2个月.主因间断发热、咳嗽、喘息21d,青紫5次,于2001年4月入院.入院前21d,患儿发热,体温38~39℃,用退热栓2d热退,但出现咳嗽,且喘息,伴青紫2次,均为哭闹后出现,表现为颜面及口唇发青,不伴意识丧失,无尿便失禁,同时有哭声,持续数十秒钟自行缓解.先后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炎、心衰",经抗感染、抗心衰治疗,患儿体温降至正常,但咳喘及心衰好转后又加重,并仍反复出现青紫,而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未见异常,为进一步诊治,急转我院.患儿父母健康,非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病史. 体检:T37℃,P136/min,R48/min.神志清,对刺激反应差,头颅正常,吸氧下口唇无发绀,三凹征明显,双侧胸廓前后径及左右径均对称性狭小,可闻细小水泡音及喘鸣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率136/min,腹平软,肝肋下4cm、剑下3cm,质中,脾肋下2cm、质软.四肢稍短,手、脚掌稍短宽,左脚趾六趾且并趾.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IL-12对哮喘小鼠Th亚群的调节和气道炎症的影响,并寻找更有效的干预阶段。方法将36只BALB/c小鼠分为4组,每组9只,分别为哮喘组、IL-12干预A组、IL-12干预B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加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制成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小鼠同时以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加雾化吸入。干预A组在致敏和激发阶段均给予IL-12腹腔注射进行干预,干预B组仅在激发阶段给予IL-12腹腔注射进行干预。最后1次激发结束后24h处死所有小鼠,取左肺作病理切片(HE染色),右肺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后,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肺组织内IFN-γ基因mRNA的转录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内IL-4基因mRNA的转录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小鼠肺组织内IFN-γ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IL-4mRNA表达显著增多(P<0.05);与哮喘组相比,IL-12干预A、B组小鼠肺组织内IFN-γmRNA表达均显著增多(P均<0.05),IL-4mRNA表达均显著减少(P均<0.05)。干预A组与干预B组相比,IL-4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2能有效纠正哮喘小鼠失衡的Th亚群及控制气道炎症;致敏、激发阶段同时干预与仅激发阶段的干预均能有效的抑制Th2型免疫反应和气道炎症改变,前者能更有效的降低IL-4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经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SIT)的哮喘患儿对尘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变化。方法选取54例尘螨过敏性哮喘患儿,其中男性38例,女性16例;年龄6~11岁,平均年龄9岁1个月。27例经标准化屋尘螨过敏原皮下SIT疗程1.5~2.0年患儿作为SIT组,另27例未经SIT患儿作为对照组。应用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测定方法测定肺通气功能,参数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应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2组患儿血清屋尘螨特异性IgE和特异性IgG4浓度;分离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质量浓度20μg/mL屋尘螨蛋白浸液刺激并培养48 h后,检测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的相对数量和可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Treg细胞百分比;同时留取细胞培养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检测细胞因子IL-4、干扰素-γ(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 SIT组患儿肺功能FEV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T组IgG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1)。SIT组IgE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刺激后Treg细胞百分数分别与各自该组内未经刺激时基础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PBMC无论是否经屋尘螨蛋白浸液刺激时Treg细胞百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T组刺激后Treg细胞百分数高于自身未经刺激基础水平1.56倍。对照组经刺激后与未接受刺激比较,Treg细胞百分数无显著变化;SIT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和TGF-β1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IFN-γ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屋尘螨SIT的哮喘患儿对尘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反应表现为Treg细胞比率增加,Th1/Th2免疫反应平衡改变,屋尘螨特异性IgG4浓度增高,提示发生对尘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耐受的特征。  相似文献   
27.
28.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又称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指一组以良性组织细胞增生和活化伴随其噬血细胞现象的一类综合征。其显著特征为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大量活化、增殖,伴高细胞因子血症。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凝血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多脏器病变。病情进展迅猛,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9.
危重病儿低钙血症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其原因、发病率及后果做了研究。材料、方法及诊断标准住入Massachusett总医院儿科抢救室(PICU)的145人,平均年龄5.34±0.47岁(4周~20岁),其中92人(占63.5%)是在做了大手术以后进入PICU的。所有病人入院时均用自动  相似文献   
30.
EBV是一种亲人类B细胞的疱疹病毒.EBV可引起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疾病,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相关疾病[1].在儿童非肿瘤性EBV感染相关性疾病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和EBV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 最具临床意义.IM是良性自限性疾病,而CAEBV和EBV-HLH具有潜在恶性倾向,预后不良.本文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诊断的IM、CAEBV和EBV-HLH各1例典型病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