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7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试验结果表明:抗旱品种具有较大的LAI,达峰值后稳定的时间久且下降也较缓慢;LAD高;干物质积累快,最终值亦大;穗粒数多、花粉败育率低、抗旱系数高。  相似文献   
22.
23.
正1小型风力发电设备利用潜力及运行模式分析我国已经成为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生产大国。拥有了生产、研发和推广应用的成熟技术和经验,风电设备形成了规格较为齐全、性能较为可靠、初具产业规模的新局面。其次,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风力资源,因此小型风力发电发展潜力巨大,如果国家几年内仿效欧洲北美发达国家采用的装机补贴,电费补贴,以退税形式鼓励利用新能源等措施,将会大大鼓励和推动农村型小型风力发电机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小型风力发电机将在农牧区电力  相似文献   
24.
<正> 为摸清郑单二号的生长发育规律,我们在1981年研究的基础上,1982年又对郑单二号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叶片的生长动态以及不同层次叶片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探索,从而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一、生育特点叶片的生长特性,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通过观察,郑单二号由于播期不同,叶片数目也多少不一,单株叶片数在20-23片范围内,一般多为21-22片,比豫农704多2  相似文献   
25.
国外农业产业集聚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是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总结中国农业产业集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比归纳了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集聚特点和经验。研究认为:中国农业产业集聚在农业区域布局规划、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和农业全产业链资源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农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外农业产业集聚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农业产业经营的一体化、农业服务的社会化等方面更先进。最后,文章提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区域优势布局的有机结合、构建适合中国农业产业集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产业集聚进程的启示。  相似文献   
26.
吴易  王畅 《农电管理》2018,(5):44-45
如今的电力改革速度加快,形成了日益竞争的电力市场,客户的选择自由度将越来越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转向对有限客户资源的争夺,这时做好客户关系的工作就尤为重要。对企业来说,客户的重要性体现在客户为企业创造的所有价值的总和,那么企业的命运是建立在与客户长远利益关系基础之上的,只有维护好客户关系,才能让企业持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2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春玉米子粒建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于7展叶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激动素和烯效唑,以清水为对照,研究调节剂对玉米子粒建成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喷施调节剂后第30~39 d,两个处理均显著增加子粒的鲜重、干重、体积和可溶性糖含量。喷药后第48 d,不同品种子粒淀粉含量和淀粉积累量呈不同的变化规律,德美亚1号激动素处理和德美亚2号烯效唑处理的调控效果较好。喷药后第30~48 d,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两个品种子粒转化酶活性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间呈相同的变化趋势。植物生长调节剂均显著改善子粒的形态,加快子粒的新陈代谢,扩充子粒库容量,进而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28.
建立并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武汉市新洲区莲花塘村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各种局限性,并结合当前的农村文化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9.
【目的】施氮可以促进大豆生长并提高产量,同时会抑制根瘤生长和固氮。因此研究大豆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再分配特点,可以为解析大豆氮的转运特性及施氮对根瘤的系统性抑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嫁接方法,制备具有两个根部和一个地上部的双根大豆植株,在砂培条件下分别以NO3–和NH4+为氮源设置两种试验处理。试验Ⅰ,一侧施50 mg/L的15NO3– 或15NH4+(A侧),另一侧不施氮 (B侧);试验Ⅱ,一侧施50 mg/L的15NO3– 或15NH4+(A侧),另一侧施同形态的50 mg/L的NO3– 或NH4+(B侧)。于始花期 (R1) 和始粒期 (R5) 取样两次,将植株分为A根、B根、A侧根瘤、B侧根瘤、茎、叶片、叶柄、荚等部位,用于测定15N丰度、干重和氮含量等指标。【结果】试验Ⅰ和试验Ⅱ结果发现,大豆A和B两侧根瘤的15N丰度均高于自然丰度 (0.365%),说明根瘤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氮不是全部来自自身固氮,还需要从根中吸取氮。与试验Ⅰ相比,试验Ⅱ的根瘤固氮率明显下降,表明大豆植株优先吸收利用肥料氮。NO3–与NH4+处理相比,各器官15N丰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在50 mg/L的氮浓度下,NO3–和NH4+对大豆的氮营养没有显著差异。试验Ⅰ和试验Ⅱ均发现大豆B侧根及根瘤的15N丰度高于自然丰度 (0.365%),且小于施加的肥料氮的15N丰度 (3.63%),表明A侧根吸收的氮会经地上部转移到B侧的根及根瘤中,即根吸收的肥料氮会以一定的比例运输到地上部,随后会再次重新分配回根及根瘤中。本试验将双根大豆系统中地上部和B侧根及根瘤看成一个氮转移系统,利用15N丰度的差异,构建了R1~R5期地上部向根及根瘤转移氮量的计算方法。经计算发现,当施氮浓度为50 mg/L时,在始花期至始粒期,根来自地上部转移的氮占根部氮积累量的28.4%~40.8%,根瘤来自地上部转移的氮占其氮积累量的14.4%~17.2%。【结论】根瘤生长所需要的氮不是全部来源于自身固氮,有一部分来源于根系吸收的氮。在有肥料氮存在时,大豆植株优先吸收肥料氮。根系吸收的肥料氮以及根瘤固氮被运输到地上部后,会再次重新分配回根及根瘤中。在50 mg/L的氮浓度下,氮素形态 (NO3–和NH4+) 不会影响大豆植株对氮的吸收及分配。  相似文献   
30.
本文主要阐述同一水稻品种,在常规栽培水平条件下,施不同的化肥用量,对其抗病性、抗倒伏怀、耐肥性、产量等进行试验研究,从中选择最佳施肥量下的产量,为在柳河县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