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19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目的观察应用益气活血法为主的中药干预糖尿病患者动脉弹性减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糖尿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运用益气活血法为主中药干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动脉弹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颈动脉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β)、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管径增大指数(AI)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试验组治疗后股动脉PWVβ、A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试验组右侧踝臂指数(AB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益气活血法为主的中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患者的大动脉弹性,有望成为早期防治糖尿病动脉硬化性病变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2.
目的:比较两种内固定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78例,随机分为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组40例和Gamma 3钉内固定组3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骨折复位丢失、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Gamma 3钉组骨折愈合时间虽较DHS组延长,但术后骨折复位丢失较少(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法治疗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理想疗效,但对于不稳定型骨折,Gamma 3钉内固定法能有效减少骨折复位丢失、降低术后髋内翻发生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接触式细胞共培养条件下,人髓核细胞对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Wharton′s jelly-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WJMSCs)的诱导分化效应,为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治疗寻找种子细胞来源。方法:取足月产健康新生儿脐带约30cm,分离、纯化、培养WJMSCs;取人椎间盘髓核组织,酶消化法分离培养髓核细胞。取第三代稳定增殖的WJMSCs,利用流式细胞方法检测细胞免疫表型CD73/CD90/CD105/CD34/CD45/HLA-ABC/HLA-DR。用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WJMSCs,与髓核细胞以1∶1比例进行混合,在6孔板中进行接触式细胞共培养;以单独培养的WJMSCs为对照组。培养7d后利用高速流式细胞仪分选荧光标记阳性的WJMSCs,提取细胞总RNA,进行反转录获得cDNA,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其Ⅰ型胶原、Ⅱ型胶原、Ⅵ型胶原、蛋白多糖、SOX-9和多能聚糖基因的相对表达,管家基因GAPDH作为内参,单独培养的WJMSCs作为对照,利用2-ΔΔCt方法计算基因相对表达变化。结果:WJMSCs原代细胞接种24h可见部分细胞贴壁生长,形态为梭形和多角形,1周后形成集落,2周时细胞融合达到90%。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CD73/CD90/CD105/和HLA-ABC(+),CD34/CD45和HLA-DR(-)。与髓核细胞共培养7d后WJMSCs的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基因相对表达较对照组显著性增加(P<0.01),Ⅰ型胶原、Ⅵ型胶原和多能聚糖基因相对表达未见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通过接触式细胞共培养人脐带WJMSCs能够被髓核细胞诱导分化为类髓核细胞,可为组织工程技术和细胞治疗修复退变椎间盘提供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24.
颈肩痛和腰腿痛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临床常见病,据统计在人的一生中超过50%的人会出现腰痛的症状[1],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其主要病因。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应用组织工程学的技术与方法构建组织工程髓核,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路线为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是种子细胞的选择。作者就脊索细胞、髓核细胞、软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在组织工程髓核种子细胞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reverse transeriptase,hTERT)基因转染对人椎间盘髓核细胞“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构建好的重组腺相关病毒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recombinantadeno—associatedvirusvee—tor—nlediatedhTERTgene,rAAV—hTERT)按感染复数(muhiplieityofinfection,MOI)10^5v.g每细胞转染体外培养二代髓核细胞。没立rAAV—hTERT转染组,AAV空病毒转染组及未转染组;利用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hTERT基闪的表达;对体外培养120d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将3组细胞(100μL,3×10^7/mL)分别注入裸鼠腋下检测其成瘤性,以人Hela细胞为阳性成瘤实验对照。结果成功检测出rAAV—hTERT转染髓核细胞后hTERT轼因的表达;G-带核型分析未见染色体结构异常克隆;3组细胞均未观察到裸鼠体内肿瘤形成。结论rAAV—hTERT能成功转染人惟问盘髓核细胞并IF确表达,rAAV—hTERT转染髓核细胞在有限的体外培养过程中是安全的,可为进一步的在体研究提供安伞性证据.  相似文献   
26.
通过两个因素可以考察医院的改革环境,一是改革因素,如实施新方案,对已有方法提出质疑,与其他部门如上司相互交流的意识行为等;二是过分稳定因素,如不愿冒险,逃避矛盾等。正向的个体特征,如角色明确,组织参与,工作满意,较少的角色冲突,不愿离开组织等与改革正向关联;负向的个体特征与过分稳定有关。过分稳定和改革的辩证关系又可以用松散联结理论(thetheoryofloosecoupling)和激励机制来说明。  相似文献   
27.
卫生服务研究在国外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我国始于1981年中美合作上海县的研究。随着该研究的开展,卫生服务综合评价也相继开展起来。WHO1964~1975年国际间合作的卫生服务研究提出运用卫生服务需要、利用、资源三方面指标来评价一个地区的卫生服务水平,建立了三维评价模型。我国许多研究也利用此模型  相似文献   
28.
头颅解剖结构比较复杂,骨质密度高,在X线摄影检查技术中的份额较多,且受到专业技术人员普遍重视。由于头颅标记线在头部诸多部位与位置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应用头颅标记线量化摄影部位的位置,达到理想照片位置效果,是形成照片质量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9.
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8年1月采取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的方法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51~80岁,平均67.3岁。术前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确定减压及融合节段,均在充分减压的基础上选择性融合,使融合节段少于减压节段。对于术前计划保留活动度的节段仅行单侧或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临床疗效采用JOA、VAS及ODI评估方法评定。随访拍摄腰椎动态X线片及腰椎MRI,观察单纯减压未行融合节段腰椎稳定性及融合相邻节段退变情况。结果:27例患者共减压56个节段,固定29个节段。随访14~84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时,临床功能JOA评分由术前11.4±2.8分提高到21.1±4.4分(P<0.01);ODI评分由术前平均65.0%±22.1%改善至23.0%±10.7%(P<0.01);腰痛VAS评分由术前6.0±2.3分改善至2.3±1.8分(P<0.01),腿痛VAS评分由术前7.9±1.6分改善至2.9±2.2分(P<0.01)。27例患者中26例对术后疗效满意。动态X线片检查未融合节段无医源性失稳;MRI复查未见需再次手术干预的相邻节段退变。结论:应用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在保留更多运动节段的同时未影响腰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总结巨噬细胞介导的骨免疫在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巨噬细胞介导的骨免疫在ONFH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归纳巨噬细胞分类和功能,总结其对ONFH中慢性炎症的骨免疫调控作用,从骨免疫学层面阐述骨坏死病理生理机制,为ONFH治疗提供新思路。结果 巨噬细胞是参与炎症反应的重要免疫细胞,可分化为经典活化型(M1型)和选择活化型(M2型),发挥特定功能参与并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研究表明,巨噬细胞介导的骨免疫失衡会引起局部慢性炎症并导致ONFH进展。因此,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是潜在的ONFH治疗策略,包括在慢性炎症免疫微环境中,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可促进局部炎症消退,有效延缓ONFH进展;调控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构建局部利于骨修复的骨免疫微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坏死组织再生修复。结论 目前研究已明确巨噬细胞介导慢性炎症免疫微环境是ONFH进展的重要机制,后续需要对ONFH中各种免疫细胞的亚型、各种免疫细胞之间以及各种免疫细胞与巨噬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有利于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