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科学   5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新疆南部库车县一拜城县北部煤炭资源较丰富,一些区段煤质优良,属于特低硫、特低磷的24JM、25JIM,但煤炭灰分含量普遍较高Ad大于30%,严重影响资源的开发利用,采取合适的浮选工艺,将降低煤的灰分(Ad<5%),提取可供炼焦的精煤.因此开展对该区煤炭可选性的探讨将对其开发利用产生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2.
试论含煤盆地构造的继承性及砂体对煤灰分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操明  周安朝 《沉积学报》1995,13(1):102-109
本文从动态地层学观点,以山西霍县矿区为例编制的一系列煤岩层厚度等值线图,重演了该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的地质演化历史,并探讨了含煤盆地构造发育的继承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该区砂体对其上煤层中灰分的控制作用,即煤层中的高灰区与下伏砂体常处于错位关系,高灰区的形成是与流经成煤泥炭沼泽并带入其中的细碎屑悬浮物的潜流量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23.
洛旺煤矿区是云南重要的煤产地,煤类以贫煤为主,局部为无烟煤。根据地质勘查成果及煤质测试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主采煤层C5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煤质变化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区内C5煤层硫分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大,灰分产率自东向西逐渐降低,这一规律主要受自西向东陆相到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变化的控制。在平面上煤类表现为煤矿区中部为无烟煤三号,东西两端逐渐变为贫煤,分析认为深成变质作用是造成煤类变化的主要原因。矿区中部煤层埋深较东、西两端大,煤变质程度相对高,根据构造条件推测,后期的动力变质作用对矿区中部煤变质程度的加深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4.
为系统分析煤岩孔隙度主控地质因素及对其煤层气开发的影响,统计分析了全国37个主要煤层气区块/矿区的压汞孔隙度等数据。利用相关趋势分析方法分煤级着重探讨煤级、煤体结构、镜质组、灰分等因素对煤岩孔隙度以及煤层气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Ro,max是储层物性评价的重要参数,低煤级区煤岩孔隙度对Ro,max的变化最为敏感,且孔隙度平均值随成熟度升高呈现出高-低-高-低的变化。低煤级区同一煤层气区块/矿区内部,孔隙度变化区间大于高煤级区同一煤层气区块/矿区内部孔隙度的变化区间。中低煤级区,复杂的煤体结构对煤储层物性具有破坏作用;高煤级区,复杂的煤体结构对物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镜质组含量与孔隙度呈负相关关系,灰分产率与孔隙度无明显相关性,且在低煤级区镜质组含量和灰分产率与孔隙度均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是孔隙度评价的重要参数;而在中高煤级区,二者对孔隙度的影响可以忽略。煤岩大中孔比例和储层平均渗透率随平均孔隙度的增高而增高,孔隙度大小尤其是孔隙度随煤级的变化规律对不同煤级区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淮南二叠纪煤及其燃烧产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INAA(instrumental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测试了淮南煤田二叠纪主采煤层原煤煤样的地球化学组成,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S(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测试了田家庵和洛河电厂的粉煤灰地球化学组成并与煤样作了对比分析,用电子探针测试了飞灰中主要类型颗粒的化学组成,淮南煤中多数微量元素属正常水平,与克拉克值相比,元素Se,S,As,Sb,Br,U和Cl等在煤中趋于富集,其他元素均趋于分散,有机亲和性弱的亲石元素趋于在粉煤灰中聚集,与铁关系密切的金属元素在粉煤灰中有明显的富集,有机亲合性强的元素在燃烧过程中趋于以气态形式向空气中逸散,粉煤灰中因矿物与粒度的分异明显,致使其化学组成在不同的粒度级和比重级中的分布也有较大的不同,飞灰中一些不定形颗粒主要由铁的氧化物和少量其他金属氧化物组成,硅酸盐类颗粒主要由硅,铝和铁的氧化物所组成,而玻璃珠主要由硅和铝的氧化物组成,残碳中测得的砷,硫和氯的含量最高,说明其对这些元素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研究粉煤灰的成分特点有助于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和评价其对环境的 影响。  相似文献   
26.
鄂尔多斯盆地煤的灰分和硫,磷,氯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锰  杨起 《地学前缘》1999,6(B05):53-59
详细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煤的灰分产率和硫,磷及氯含量的空间及垂向分布规律,并探讨了煤中硫,磷及氯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纪煤以中灰煤为主,部分为高灰煤;低灰煤仅分布在局部地区,且灰分产率与全硫呈负相关;延安组以特低灰-低灰煤为主,中灰煤次之,空间上灰分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太原组以中高硫煤为主,山西组则以低硫煤为特征,空间上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之趋势;延安组亦以低硫煤为主。  相似文献   
27.
28.
在科尔沁固定、半固定及流动沙地上,测定了沙地植被的主要建群植物——差不嘎蒿种群及其无性系构件的热值,得出如下结论:①差不嘎蒿植物种群干物质热值表现为:Q1固定沙地 > Q1半固定沙地 > Q1流动沙地,且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极显著地高于流动沙地。②差不嘎蒿植物种群所有构件的有机干物质比无显著性差异,干物质热值和去灰分热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Q1固定沙地 > Q1半固定沙地Q1流动沙地,Q2固定沙地 > Q2半固定沙地Q2流动沙地。③差不嘎蒿植物种群各发育时期干物质热值、去灰分热值和有机干物质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一般干物质热值表现为:Q1营养体 > Q1生殖枝 > Q1生殖枯枝。④营养体不同龄枝去灰分热值在固定沙地随枝龄的增加而显著地提高,流动沙地则随着枝龄的增加而显著地下降;半固定沙地介于两者之间,表现为中龄枝的去灰分热值显著地高于其它龄枝。⑤差不嘎蒿植物种群同一构件的有机干物质比与去灰分热值的相关性,除四龄枝外,其它各构件基本上表现为正相关,尤其是三龄枝最为典型;分析同一生境中处于不同发育状态的有机干物质比和去灰分热值呈现出负相关性,尤以固定沙地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29.
赵学勇  崔建垣  张铜会 《中国沙漠》1999,19(Z1):103-106
为了揭示沙化农田小麦在不同施肥条件下凋落物的产量特征和变化规律,对科尔沁沙地农田生态系统小麦凋落物产量动态与分解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由225kg·hm-2增加到300kg·hm-2和450kg·hm-2,沙地小麦凋落物总产量也由34.39g·m-2增加到了39.97g·m-2和51.58g·m-2。处理1中凋落物产量随着小麦的生长由6月1日的13.18g·m-2减少到了8.65g·m-2。处理2和处理3的凋落物的变化趋势则是中间一次(6月15日)取样测得的产量高于第一次和第三次取样的测定结果。对照则与处理1的变化趋势相反,随着时间而增加。灰分校正对准确地估测小麦的凋落物产量及其数学模型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煤中残余气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煤中残余气是煤层气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含量直接影响到煤层气含量和煤的含气饱和度。本文对不同地区、各种煤级的近100 个煤心煤样的残余气含量测试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找出了煤中残余气含量的分布变化规律,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煤的残余气含量不相同,变化范围为0~3 m3/t;残余气在煤层气中占的比例变化很大,为1.5%~30.0%;残余气含量的高低受煤级、灰分和煤样粒度等因素影响,煤级和灰分越高,残余气含量亦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