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科学   30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加里东运动是发生于志留纪末期的一次全球规模的地壳运动,相应地在中国南部以广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称为广西运动。而志留系与泥盆系间的平行不整合,以及不整合前的古构造、古地理变迁是加里东运动在贵州的主要地层学效应。经过有关教学、科研、生产部门地质工作者长期研究,认定加里东运动是贵州地质历史发展中的一次重要地质事件。本文在前  相似文献   
22.
笔者对近期在湖南慈利发现的长兴期珊瑚礁的白云石化作用及成岩环境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礁灰岩白云石化的分布、岩石结构构造、微量元素和碳、氧稳定同位素成分的测试研究,对白云石化的环境进行了分析。主要有:①潮上蒸发形成的高盐度交代白云石化;②深埋藏高盐度热水条件下白云石化;③区域抬升埋藏变浅,大气水渗入淡化的热水条件下发生的白云石化。据各类白云石化在礁岩成岩序列中的位置,从早到晚分别命名为Ⅰ、Ⅱ、Ⅲ3个世代,并分析了埋藏白云石化的物源,建立了Ⅱ、Ⅲ两个世代埋藏白云石化的概略模式。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研究礁岩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对油气、铅锌矿产勘探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3.
南海中国沿海发光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从南海中国沿海分得的119株海洋发光细菌作了广泛的表型特性测定,并采用Sokal和Michener的符合系数(Matching coetticient)及单连锁方法借助电子计算机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将119株南海分得的发光细菌及已知的典型菌株分成二大簇群,分别包括了鲾鱼发光杆菌和哈氏弧菌的典型菌株。根据这个结果并参比《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将这两个簇群的菌株分别定名为鲾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leiognathi(85株)和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34株)。  相似文献   
24.
利用对深圳西冲湾两个岬角之间的海蚀地貌及其海滩沉积物的野外调查资料,鉴定出三级海蚀平台,对其分别进行了高程换算,并借助于海蚀拱门和海蚀刻槽的测定,以及对典型沙层沉积剖面序列的分析和14C测年,认为:虽然西冲湾海蚀平台的岩石类型是不易被侵蚀的花岗岩,但是此处的海蚀地貌(主要是海蚀平台)以及海滩沉积物(主要是海滩岩)可以作为全新世存在高海平面的证据。此外,针对我国海岸带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对海岸影响程度大的现况,提出了未来研究南海北部海岸新构造运动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解决方案。研究成果对于认识南海北部海岸全新世的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以及与其他地区新构造运动的对比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塔西南地区南天山山前和昆仑山山前广泛出露的古近系卡拉塔尔组为新一轮海进的标志.较干早炎热气候背景下的碳酸盐岩沉积与古河流携带陆源碎屑的注入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包括介壳灰岩、生屑灰岩、鲕粒灰岩等碳酸盐岩,钙质-粉砂质泥岩、钙质砂岩和石膏岩在内各种岩石类型,并在不同沉积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岩石组合,构建了从陆相冲积扇到海相浅海...  相似文献   
26.
雷州半岛徐闻西南海岸发育中国陆地最南端的珊瑚岸礁,这也是目前陆地海岸仅存的珊瑚岸礁.该区域内现生石珊瑚以滨珊瑚、蜂巢珊瑚、鹿角珊瑚、角蜂巢珊瑚、蔷薇珊瑚、扁脑珊瑚、牡丹珊瑚等为优势种,礁栖生物主要以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为主,构成鹿角珊瑚-蜂巢珊瑚-滨珊瑚群落.根据珊瑚生态特征和礁坪发育的地貌特征,可以把徐闻灯楼角岸礁从岸...  相似文献   
27.
28.
贵阳乌当中奥陶世的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阳乌当中奥陶世地层,最早由乐森(王寻)研究,1959年发表了该地的剖面及一个珊瑚化石。1960年贵州工学院地质系在乌当黄花冲“宝塔组”中发现了一些扬子区同层位中的罕见的珊瑚化石,经中国地质科学院林宝玉研究,属中奥陶统,其剖面和化石资科发表于1965年。在“宝塔组”之下是一套产Yangtzeella kweiyangensis的青灰色中至厚层泥质条带状灰岩和泥灰岩,贵州地层古生物工作队地层组(1977)及贵州区域地质调查大队编图组(1982)把这一套地层命名为“十字铺组”,时代为中奥陶世,而穆恩之等(1979),杨绳武等(1980)将这套地层命名为牯牛潭组,时代为早奥陶世晚期,其上的地层称为黄花冲组,时代延续为整个中奥陶世至晚奥陶世早期,赖才根等(1982)“中国的奥陶系”中黔南  相似文献   
29.
沈建伟  王月 《中国科学D辑》2008,38(3):284-293
位于中国南沙群岛中的美济礁是由珊瑚礁环围绕泻湖形成的. 在珊瑚构成的礁环上既有突起的小珊瑚岛(在礁环上的小补丁礁)也有低缓的礁沙丘, 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发育在环礁底部周围和斑块礁塔的珊瑚上或礁沙丘的珊瑚断枝上, 生长形式主要为绒毛状、发状或细刺状、胶块状、席状或结壳状, 一般发育在0~15 m水深环境中. 这些微生物沉积可能是由丝状蓝菌的自然种群经钙化后形成. 它们的生长位置: (1) 与Acropora共生的球茎状珊瑚上; (2) 块状的Galaxea fascicularis丛体上; (3) 死亡的Montipora digitata丛体上; (4)死亡的Acropora teres上, 一些发状的微生物碳酸盐沉积覆绕这些珊瑚断枝生长. 研究证实了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在中国南海珊瑚礁沉积中的发育, 显示出微生物作用过程在现代珊瑚礁系统形成中的重要性. 其研究结果对确定地质时期形成微生物岩(microbialite)的微生物的特征和成分, 以及对评估现代珊瑚礁中的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及其在现代礁系统生物化学循环中的重要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结果还提供了地质时期浅水环境中形成的古微生物岩现今类比的证据, 并且结合古微生物岩的沉积学研究来了解其生长控制机理.  相似文献   
30.
西沙永兴岛珊瑚礁坪的群落动态和浅水碳酸盐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线截取断面和潜水装备对西沙永兴岛珊瑚礁的群落动态、微生物碳酸盐沉积、礁坪前缘(礁脊和礁前)沉积特征进行了大量和连续的水下观察、测量和研究.调查和研究发现,永兴岛珊瑚礁坪环境的珊瑚生物已大量死亡,与之相伴的是宏藻类、海草和蓝细菌在礁坪区的广泛发育,微生物和与微生物活动有关的碳酸盐沉积也见于礁坪区,活体珊瑚生物主要生长在礁坪前缘(礁脊和礁前)位置,但也处在急剧衰减中.永兴岛东南珊瑚礁坪从岸向海可以分为沙滩、内礁坪、外礁坪、礁坪前缘(礁脊和礁前)以及礁前斜坡,沉积相带可以划分为礁前斜坡、礁脊和礁前、礁坪和海岸带.沉积物以礁相碳酸盐沉积为特征,可分为珊瑚骨架沉积、珊瑚碎块沉积和生物碎屑沉积三种类型.随着礁坪带环境恶化和水质趋差,珊瑚生物的群落动态变化表现出以宏藻类和苍珊瑚为主的生物群落逐渐占领礁坪,而以石珊瑚为主的生物群落则主要分布于礁脊水质良好、水循环畅通和水能量适合的地方.礁坪前缘(礁脊)覆盖率的统计表明,浪花鹿角珊瑚(Acropora cytherea)的覆盖率达28%以上,是绝对的优势种,并且以抗浪的生态类型为主.永兴岛的东南礁坪前缘(礁脊和礁前)与北部和西北连接石岛的礁坪前缘的沉积特征明显不同,前者以不连续的潮道和礁前各种形状和不同水深的礁塘为特征,而后者则以典型的突起脊-槽沟(spur-and-groove)系统为特征.研究显示,绒毛状生长的微生物(Lyngbya sp.)通常发育在内礁坪或礁坪前缘(礁脊)的礁塘中,这两种生境通常具有相对封闭和水流不畅的特征.藻类的普遍发育指示了一种富营养的海水环境,礁坪上珊瑚表面发育的微生物也指示海水富营养和水质恶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