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医药卫生   7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21.
目的:了解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1999~2012年间收治的GTD患者233例及同期分娩产妇6 231例。结果:相对同期分娩数、GTD发生率在≥41岁妇女中最高,其次为≤20岁妇女。≤20岁妇女首次妊娠时发生葡萄胎几率较高,围绝经期GTD好发于妊娠次数≥4次的妇女。不同年龄段葡萄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均为停经和阴道流血,但不同年龄段内所占比例不同,≤35岁患者以停经为主。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患者既往有葡萄胎病史占70.83%,其中年轻GTN患者中既往葡萄胎病史所占比例较高。结论:1年龄对不同类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相对同期分娩数的发病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2青春期首次妊娠时发生葡萄胎几率高,围绝经期GTD好发于妊娠次数≥4次的妇女。3≥36岁及≤20岁患者中多以阴道流血为首发症状,而≤35岁GTN患者多有葡萄胎史。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手术室布类敷料物品流失管控办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布类敷料物品流失率较高的一组进行原因分析、问卷调查、研究解决措施、小范围前期试行、监测结果、改进后全面推行。结果:通过品管圈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对散落在其他区域敷料大量回收并有效控制再次流失,布类敷料物品流失率有所下降。与未实施品管圈活动的常规护理管理相比,效果显著。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降低布类敷料物品的流失,节约科室成本,减少经济支出。实践结果证明,品管圈在降低布类敷料物品流失率的应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3.
杨楠  刘峰  张玉方 《中国药房》2015,(8):1079-1082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监管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工作模式,促进ADR上报质量。方法:调查我院住院病区2012年ADR漏报情况、报表质量以及患者ADR教育、追踪随访情况,并用柏拉图分析法找寻主要问题原因,采用鱼骨图对策分析法,拟定临床药师监管措施,对比分析2013年临床药师监管后ADR漏报情况、报表质量以及患者ADR教育、追踪随访情况变化。结果:2012年ADR上报存在普遍漏报现象,漏报率为97.71%;180份报表中,91.11%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仅对1.52%发生ADR患者进行了追踪随访。2013年临床药师启动监管ADR工作后,漏报情况、报表质量,患者教育、追踪随访情况明显改善(P<0.05)。结论:临床药师应全面监管ADR工作,采用调查发现、上报督导、教育培训、分析总结以及追踪随访五位一体的ADR监管工作模式,以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系统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相较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用于诊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临床指南数据库、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卫生行政部门和行业协会官方网站及不良反应监测官方网站,检索时间均自建库截止到2022年2月。英文检索词: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usion protein、CFP10/ESAT6;中文检索词: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宜卡、CFP10/ESAT6。收集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诊断MTB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指南、共识、团体标准、系统评价和原始研究等。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根据异质性大小采用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 纳入指南2部、专家共识3篇、团体标准2部,均指出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可用于诊断MTB感染和结核病辅助诊断。纳入系统评价1篇,结果显示,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皮肤试验共招募参与者887名,其敏感度为86.06%(95%CI:82.39%~89.07%)。纳入原始研究4篇,均为随机对照试验,有效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区分人群,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的敏感度(89.3% vs. 90.4%)和阴性似然比(0.177 vs. 0.22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的特异度(85.5% vs. 47.3%)、诊断比值比(42.238 vs. 8.040)、阳性似然比(6.048 vs. 1.710)、阳性预测值(66.0% vs. 35.1%)、阴性预测值(96.2% vs. 94.0%)优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结果显示,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不良事件均为局部瘙痒和疼痛,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可用于MTB感染诊断、辅助结核病诊断,相较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其有效性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溺水后吸入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病原特点,为抗菌药物的经验性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85例溺水后吸入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淹溺环境分为溺粪组(44例)、自然淡水组(69例)、游泳池组(41例)、污水组(31例),分析比较4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病原结果。结果 185例患儿,年龄4月龄至17岁,中位年龄34月龄。共157例患儿完善痰培养,103例阳性(65.6%),检出革兰阴性菌87株(68.5%),革兰阳性菌37株(29.1%),真菌3株(2.4%)。溺粪组、污水组检出病原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为88.2%(30/34)、78.3%(18/23)。自然淡水组革兰阳性菌检出比例高于溺粪组(P<0.008)。游泳池组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检出比例相等。结论 溺粪及污水溺水者考虑肺部细菌感染时可考虑选择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的抗生素,游泳池及自然淡水溺水者可应用广谱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对医学领域的影响日益加深。科技部发布的人工智能指南明确提出要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应用的支持力度。临床实践指南作为医疗实践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可以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缩小最佳研究证据与当前实践之间的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指南的制订流程,提高其制订效率,创新其传播与实施模式,乃至改变指南的未来发展,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人工智能在临床实践指南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人工智能与临床实践指南结合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7.
调查2019年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的中国临床实践指南现状,分别从制订人员、利益冲突、引文、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分级、方法学质量与报告质量、研究空白、传播与实施7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指南制订者、使用者和评价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29.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fibroustumorsofthepleura,SFq、P)是较少见的间质细胞肿瘤。2006年,WHO最新的软组织肿瘤分类将SFTP定义为一种少见的间叶梭形细胞肿瘤,可能来源于纤维母细胞,常表现为明显的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大多数为良性,典型乍长较局限,多于脏层胸膜带蒂附着.蛙层胸膜附着较少,该病临床症状、血清学检查及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30.
在人类长期的演化过程中,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的咀嚼器官总体呈现出一个逐渐退化的趋势。而咀嚼器官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牙齿和颌骨的变化上。由于颌骨本身骨质相对于牙齿疏松,易于损坏,出土后保存完整的颌骨标本较少,因而有关下颌骨方面的研究非常少。本研究收集不同年代人下颌骨标本,进行形态学测量,纵向研究人类3000年来下颌骨的演化趋势。材料:分别选取第四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保存的完整的现代人下颌骨标本共计150例,男性105例,女性45例;陕西省考古所始皇陵考古队保存的完整的秦代(距今约2200年前)人下颌骨共计49例,均为男性;陕西省考古所泾渭考古基地保存的完整的西周时期(距今约3000年前)人下颌骨标本,共计56例,男性24例,女性32例。方法:参照《人体骨骼测量方法》(吴汝康,吴新智,1965),《人体测量手册》(邵象清,1985)及《体质人类学》(朱泓,2004年)所介绍的方法和标准,观测不同年代人下颌骨标本的各项指标。结果:分别报告了不同年代人下颌骨标本的线性测量测量结果及非线性测量结果;对三个年代人下颌骨各项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与现代人相比,3000年前组和2000年前组下颌体、下颌支及下牙弓的三维测量数据均较大,而3000年前组与2000年前组相比下颌骨测量数据差异不大;下颌骨整体呈缩小趋势,其中以下颌体部和下颌角的变化最为明显,下颌支的宽度变化较高度变化明显,髁突前后径整体呈缩小趋势,但内外径变化并不明显;非线性测量结果显示3000年来人下颌骨的非线性测量项目,包括颏孔形状、颏孔位置、颏孔副孔出现率、下牙弓形态、下颌孔形态等项目,三个不同年代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三个不同年代人下颌骨标本的研究,报告了三个年代组人下颌骨标本的各项线性测量及非线性测量数据,并通过对三个年代组人下颌骨标本线性及非线性测量数据的对比,旨在了解下颌骨的演化趋势,但对于下颌骨演化趋势及其机制的探讨还需大量的研究来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