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4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林黛玉诗歌中的追问意识,体现了对生命本体的关怀和主体意识的觉醒,这使<红楼梦>带上了关注个体生存状态、呼唤个性自由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22.
朱彝尊和厉鹗对雅词理论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朱彝尊在内容上充实张炎的"骚雅"理论,厉鹗阐发"雅正"的内涵,使雅词标准的理论趋于完备;朱彝尊沟通了词之婉曲本色与士人抒发情志之间的关系,揭示词的美感特质,激发后人用词来抒情言志,厉鹗用更多评论实例强调词"兴寄寓托"的抒情功能;厉鹗对南宋雅词审美特征的论述比朱彝尊多,尤其是将"清空"风格进行具体化描述,明确雅词的艺术风貌,为后人学习和模仿树立典范。他们的理论对浙西词派的兴起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3.
莱斯认为,控制自然既是自然被人控制的过程,也是人被自然所控制的过程;控制自然既使人获得了自由,也使人陷入了更大的不自由;技术本是人用来控制自然的工具,却反而成为控制人的手段。控制自然的这些矛盾迫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思想政治觉悟不但决定着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同时更是更好的实现其社会价值的根本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党的领导下的优良传统,也逐渐发展为事业单位有效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每一个成员的思想觉悟、增强工会的内部凝聚力,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工会和妇女工作的开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思想政治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5.
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顺利实现这一转型关键在于,要有正确的理性分析和适合的文化选择。应该说,从沉醉于僵化的传统农业文明意识中醒来,深刻反思传统社会的日常生活,以理性精神和人本主义相结合作为新文化模式的主题,以全球化作为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和方向,这是转型期中国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26.
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其实质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迁.这一变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曲折复杂的过程后,至今天又进入了一个更加深入和关键的时期.伴随着现代化的实践,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也成为学界的热点问题.为了这一转型能够更加顺利进行,本文将在概括中国现代化进程实质及特点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内在机制,从而有利于中国现代化转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7.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领军人物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从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关系入手,对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和规模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关联,并提出只有建立新的生态道德和生态文化,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才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既为解决全球性的生态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理论借鉴,也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8.
全球化视域中的文化本土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全球化视角分析了文化本土化现象出现的语境,指出文化本土化的局限性及其对全球化的抗衡,以地球整体利益为核心、各个不同的本土文化相互依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文化本土化的实践不能脱离文化全球化而独自完成,相反,只有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9.
现代性的反思性与自反性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性是人类活动的特征,现代社会的反思性与传统社会有着显著的区别。现代社会的反思性主要是指知识对社会生活形式的塑造。现代性的反思性是自反性现代化的前提。自反性现代化是现代社会的自我否定,是现代性向全球性生成的过程。作为工业社会发展的结果,全球性是继现代性之后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30.
李庆霞 《河北学刊》2012,32(2):152-156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大众文化研究亦成为学术界关注的前沿。西方马克思主义始终把大众文化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但其成员对大众文化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雅明、洛文塔尔充分肯定了大众文化的积极作用,霍克海默、阿多诺对其持激烈的批判态度,葛兰西、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的态度则更加复杂。本文试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对这一现象展开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