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电动自行车上安装了一块最大功率为300W的太阳能电池板,由太阳能给电动自行车供电。完成了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器的硬件电路设计,利用PIC16F877A单片机接收到的霍尔传感器的信号对逆变器进行控制,该逆变器由6个MOSFET组成,并由3个IR2110驱动。为防止上下两个MOSFET同时导通,在IR2110的输入前加入了死区电路,死区时间为2.5μs。实验结果表明电机控制器硬件电路能够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22.
针对柴油机传统的泵—管—嘴燃油喷射系统,建立了喷射系统的计算模型和柴油/二甲醚混合燃料的密度、体积弹性模量、黏度、表面张力等物性参数公式,同时还进行了不同比例的柴油/二甲醚混合燃料喷射系统的模拟计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二甲醚掺混比例的增加,针阀开启时间略有延迟,喷油持续期则基本不变,然而喷射压力、喷射速度、累积喷油量均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23.
简要分析了柴油机主要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以及柴油机燃料着火的不同活化方式。介绍了在气缸内采用不同活化着火方式降低燃烧排放的技术,并评述了它们的优劣。  相似文献   
24.
设计一种基于永磁吸附的爬壁机器人,能够吸附在金属壁面上,并且可以完成三维空间直角壁面的转换。通过对比现有结构的分析完成了爬壁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并通过受力分析给出了爬壁机器人实现安全吸附和壁面转换的力学条件。通过对爬壁机器人进行吸附、行走和过壁面实验,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为爬壁机器人过壁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5.
为了降低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在冬天有效利用尾气中的热量,提出了一种在车顶上利用尾气中余热、二氧化碳以及水分供植物生长的车顶绿化系统。该系统以AT89S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并就其软件和硬件电路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6.
设计了一种汽车落水逃生车门系统,其结构主要包括传感机构、压力平衡机构、断轴机构、气囊弹射机构等,传感机构判断车辆是否落水,压力平衡机构在车辆落水后,平衡车内外压强,减小作用在车门上的压差,帮助车门脱离车架,断轴机构使车门可以在极短时间内与车架分离,为车门上浮做好准备,气囊弹射机构则利用成熟的气囊弹射技术使车门上浮。本汽车落水逃生车门系统实现车辆落水后的传感探知、平衡压差、打开断轴、弹出气囊4个工作步骤,使得逃生人员可以借助已经弹开的气囊所具有的浮力而逃生。  相似文献   
27.
为了改善发动机冷起动性能和排放,提出了一种用正温度系数(PTC)材料加热柴油喷油器内燃油的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喷油器。为研究喷油器内PTC材料加热柴油的过程,试验选择了居里温度为75℃的陶瓷基PTC材料为加热元件,测量了不同电压下用PTC陶瓷加热柴油的温度变化规律。试验表明,用PTC材料对柴油进行预热,可以将柴油加热到居里点附近,实现自限温加热;同时,将PTC材料成功应用于喷油器内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和解决工艺问题。  相似文献   
28.
面向芯片封装高加速度高精度气浮定位平台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满足下一代芯片封装设备对定位平台的要求,综合考虑串并联机构的优缺点及直线电机直接驱动的优势,并消除摩擦力的影响,设计了由直线电机直接驱动的广义并联气浮定位平台.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平台进行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使结构满足刚度要求的同时,移动部件的质量最小.实验结果表明,仿真结果可靠,平台刚度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9.
利用KIVA-3V软件模拟了柴油机两种燃烧方式的混合气形成过程中的浓度场和温度场.模拟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柴油机燃烧方式中,燃油边喷边烧,混合气浓度和温度变化很大,导致预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并存,NOx和碳烟比较高,CO和HC排放很低;利用早喷可以形成浓度场和温度场分层分布的均质混合气,实现均质充量压燃(HCCI)燃烧,碳烟和NOx很低,但CO和未燃烧的燃油排放很高.  相似文献   
30.
高加速度高精度定位平台是引线键合机的核心部件,决定键合的速度和质量,进而影响芯片的成本与可靠性。随着芯片集成度的不断增大,管脚数量迅速增多,引线间距日益减小,定位平台的性能已经成为引线键合工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概述了引线键合机中定位平台的发展历程,给出下一代引线键合机对平台性能的要求及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由直线电机直接驱动的高推重比气浮定位平台有望满足下一代引线键合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