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1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0 毫秒
21.
随着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1],腰椎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技术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临床应用[2,3],成为脊柱外科重要的手术方式之一.然而,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脂肪浸润程度对肩袖损伤手术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临床上随访2010年1月-2013年1月手术治疗的无明显脂肪浸润和明显脂肪浸润的大型全层肩袖损伤患者41例,按脂肪浸润程度分为无明显脂肪浸润组25例、明显脂肪浸润组16例。关节镜下双排重建修复损伤肩袖。记录并比较各组肩关节活动范围(ROM)、疼痛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肩关节简单(SST)评分。结果:41例患者术后获18~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术后ROM、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SST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术后末次随访时ROM、功能评分以及疼痛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再撕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全层再撕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浸润程度对肩袖损伤手术修复效果有明显影响,在发生脂肪浸润不明显之前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新型交锁钉 -凹槽交锁髓内钉 (又称BiorigidNailTibia)。方法 应用德国aap公司生产的胫骨凹槽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 2 7例。结果 全组经 6个月以上随访无骨不连发生 ,皮肤创面一期愈合 17例 ,延期愈合 7例 ,3例经二期简单缝合后愈合。结论 凹槽交锁髓内钉以其独特的设计 ,可靠的固定 ,最大限度的保留骨折端血供及方便快捷的操作适用于大部分开放性胫骨骨折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病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男 8例.女 22例;年龄 39~68岁.平均 53.7岁。腰椎间盘退变 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 4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 5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 4例.腰椎退行性滑脱(I度) 6例。 L3.4 2例、L4.5 20例、L5S1 8例。采用单侧显露、减压、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同时在自行设计的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对侧进行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方法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通过影像学评价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下腰痛评分系统(29分法)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 75~110 min.平均 89 min;术中出血量为 180~500 ml.平均 285 ml.均未输血。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I型 24例. II 型 6例。术后 2例病例出现终板切割.融合器部分陷入终板及椎体内。随访时间 12~36个月.平均 22.5个月。除 1例不能明确外.其余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 96.7%。随访过程中椎弓根螺钉与椎板关节突螺钉未出现松动、移位、断裂.椎间融合器亦无移位现象。 JOA评分由术前的 10~16分(平均 13.0分)提高到 22~27分(平均 25.2分).改善率为 61.7%~90.5%.平均 72.5%。结论 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稳定性好、融合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部分下腰椎病变固定融合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60°椎管减压并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8年9月- 2009年6月采用I期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360°椎管减压并重建方法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9~59岁,平均34.4岁。致伤部位:T121例,L13例,L2例,T3 3例,L4 2例。按AO分型均为A3.3型骨折。根据McCormack载荷评分法评分为7~9分,平均8.2分。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5例,D级4例。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3.5~4.5 h,平均4.1h;术中出血900 ~2 800 ml,平均1 750 ml;输异体血400~1 200 ml,平均760 ml。术中、术后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椎体前柱高度术前丢失48% ~85%(平均64.2%),术后恢复至正常的95% ~ 100%(平均98.6%),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12°~35°(平均12.1°)恢复至术后~ 30°~7°(平均-8.1°),椎管占位由术前的82% ~98%(平均89.5%)恢复至术后0~ 14%(平均2.2%),其中9例椎管获得彻底减压,2例椎管侧方仍有小的骨块残留。本组患者随访时间10 ~ 18个月,平均14.5个月。钛网前方及钛网内植骨于术后6个月均获得融合,椎管表面植骨层完全融合,椎管完整性良好。最后随访时伤椎前柱高度及后凸Cobb角得到有效的维持,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断裂或钛网移位等。脊髓神经功能除1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Ⅰ~Ⅲ级的恢复。腰背部无疼痛10例,遗留轻度腰背部酸痛1例。结论 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60°椎管减压并重建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较好选择,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中椎体骨折的原因,总结临床结果,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家医疗中心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斜外侧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并出现椎体骨折的8例病例资料。8例均为女性,年龄50~81岁,平均66.4岁;腰椎退行性病变1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退行性滑脱2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2例;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2例T值>-1 SD,2例T值-1~-2.5 SD,4例T值<-2.5 SD;单节段融合5例,双节段融合1例,3节段融合2例;采用Stand-alone OLIF4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4例。术后影像检查均提示椎体骨折,且均为单椎体骨折。表现为融合节段上椎体右下缘骨折2例,融合节段下椎体骨折6例;合并终板损伤且融合器部分嵌入椎体6例。3例Stand-alone OLIF病例给予后路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另1例Stand-alone OLIF病例和4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病例未予特殊处理。结果:未予特殊处理的5例与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Stand-alone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应用于Modic改变伴终板硬化的腰椎间盘退变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3家医疗中心收治的16例Modic改变伴终板硬化的腰椎间盘退变患者。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45~67(55.48±8.07)岁;病史36~240(82.40±47.68)个月。病变部位:L2,32例,L3,45例,L4,59例;均表现为慢性腰痛,伴下肢神经症状3例。采用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术后对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术中无血管、终板损伤和椎体骨折。切口长度(4.06±0.42)cm,手术时间(45.12±5.43)min,术中出血量(33.40±7.29)ml;术后72 h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1.14±0.47。所有患者无切口皮肤坏死、愈合不良或感染;出现交感链损伤1例、左大腿前外侧疼痛并麻木2例、左侧髂腰肌无力1例,均为一过性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25%(4/16)。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20.80±5.46)个月。术后椎间隙高度获得明显的恢复,随访过程中有轻度丢失。末次随访时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均获得良好的改善。融合器无明显沉降或移位,均获得椎间融合。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明显改善。结论:只要严格病例选择,充分的术前检查,采用Stand-alone OLIF治疗Modic改变伴终板硬化的腰椎间盘退变效果良好,临床优势明显,是较好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28.
目的总结通道下肌间隙入路腰椎固定融合术并发神经损伤的特点,分析损伤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2012年6月—2015年12月由同一组医师采用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固定融合术治疗的腰椎病变患者277例,其中9例出现神经损伤(男4例、女5例),年龄42~78岁,平均56.7岁。腰丛损伤1例,马尾神经损伤1例,神经根损伤7例。手术操作损伤3例,螺钉位置不正确损伤2例,血肿压迫2例,混合因素1例,原因不明1例。予非手术治疗5例,再次手术4例。结果 9例患者随访9~36个月,平均22.5个月。末次随访时,手术操作直接损伤的3例中2例部分恢复,1例完全恢复;2例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所致的神经根损伤完全恢复;2例血肿压迫所致神经损伤者1例完全恢复,另1例大部分恢复;混合因素导致马尾神经损伤的1例患者部分恢复;损伤原因不明的1例完全恢复。结论通道下肌间隙入路腰椎固定融合术的神经并发症以神经根损伤多见。神经损伤有显露和手术方式的客观原因,但术者的操作可能是更主要的因素。术前应严格选择病例、术中操作要谨慎细致,以预防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负压引流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新的依据和方法。  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创伤感染患者150例,按照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防骨科创伤感染的集束化护理管理。比较2组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失败率、创口愈合时间、负性情绪症状、疼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VSD失败率为8.00%,对照组为2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SDS、SAS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VAS评分为(2.11±0.9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22±1.02)分,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66%,P<0.05)。  结论  实施预防骨科创伤感染的集束化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改善行VSD治疗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0.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6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34例严重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男31例,女3例;年龄23~48岁,平均35.4岁.损伤部位:L_1 10例,L_2 14例,L_3 6例,L_4 4例;骨折按AO分型均为A3型;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0例,C级14例,D级6例.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丢失37%~71%,平均丢失46.6%±5.1%;后凸Cobb角5°~45°,平均25.5°±3.1°;腰椎管骨块侵入占椎管矢状径百分比为57%~98%,平均72.5%±3.1%.其中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19例,分期前后路手术15例. 结果 手术时间3.5~5.0 h,平均4.3 h;术中出血1400~2200 mL,平均1700 mL;输血1000~1600 mL,平均1280mL.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5%~100%,平均98.6%;后凸Cobb角-11°~9°,平均-2.0°±1.1°,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9例椎管得到彻底减压,无骨折块占位,其余5例椎管侧方仍有少量骨块.所有患者随访11~84个月,平均42.5个月.最后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无明显丢失,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假关节形成,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脊髓神经功能除4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Ⅰ~Ⅲ级的恢复,最后恢复到C级2例,D级15例,E级13例. 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是治疗严重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