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
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及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水溶性偶氮化合物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三元共聚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考察了阳离子单体配比、单体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三元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达5.0×106,且水溶性好;对煤泥水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22.
泡沫钻井技术是保护低压油气层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新老油田的开发,以泡沫液作为循环介质的钻井和洗井作业将会不断增加。在泡沫钻井中通常使用5种类型的添加剂,其中以发泡剂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23.
24.
本文用 GB 7462-87和 QB 385-64两种标准 Ross-Miles 仪测定了4种发泡剂的发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通过对比研究,认为用 GB 7462-87代替 QB 385-64,可使评价方法简易化,但由于测定温度改变,得到的相对评价结果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为探索用水平井技术提高安塞油田低压低渗薄油藏的单井产量,长庆油田与西安石学院合作钻成了一口井深1658.27米,水平井段长度236.17米的水平井-塞平一吉。该井采用新研制的AML低固相钻井液在现场应用中较好地解决了井眼净化、井壁稳定;润滑防卡水平井钻井液的三大难题,配合工程措施顺利地钻成了这口井,在应用中探索了水平井使用层流携屑的措施施,实现了聚合物钻井液滤失性与泥饼质量的一统一,解决了两性离子  相似文献   
26.
丙烯酸十八酯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两种酯化方法制备了丙烯酸十八酯 ,研究了影响酯化反应的因素。用甲苯作携水剂的溶剂酯化方法的适宜工艺为丙烯酸与十八醇摩尔比 1 .2∶ 1 .0 ,对甲苯磺酸 3 .0 % (质量分数 ) ,对苯二酚 1 .0 % (质量分数 ) ,在 1 1 0~ 1 2 0°C回流反应 8h,高级酯产率 90 %以上。不使用携水剂的熔融酯化法的适宜工艺为 :丙烯酸 /十八醇摩尔比 1 .2∶ 1 .0 ,对甲苯磺酸 1 .0 % (质量分数 ) ,对苯二酚0 .5 % (质量分数 ) ,回流条件下逐步升温反应 6 h,高级酯产率 90 %以上。系统比较了两种方法制备的丙烯酸十八酯的熔点、沸点和元素组成 ,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比分析并证实其结构特征无明显差异 ,表明用熔融酯化法制备丙烯酸十八酯既可减少催化剂和阻聚剂的用量 ,又能保证以较高产率获得较纯的丙烯酸高级酯 ,是一种高效、可靠地制备该类单体的先进方法。  相似文献   
27.
一种新的丙烯酸高级酯制备方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用熔融酯化方法制备了丙烯酸高级酯 ,研究了单体量比、催化剂、阻聚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该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用该法制备丙烯酸高级酯的适宜工艺为 :n(丙烯酸 )∶n(十八醇 ) =1 2∶1 0 ,m(对甲苯磺酸 )∶m(总单体 ) =1 0∶10 0 0 ,m(对苯二酚 )∶m(总单体 ) =0 5∶10 0 0 ,采用分段升温方法 ,于 110~ 140℃回流条件下反应 6h ,高级酯相对单体总质量的收率可达 90 %以上。测定了丙烯酸高级酯的熔点、沸点和元素组成 ,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表征并证实其结构特征与用常规溶剂酯化法制备的产物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8.
针对使用较为广泛的美国M-I泥浆公司生产的LEM-Ⅱ钻井液润滑仪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该仪器的测试原理,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确定了该仪器的稳定测量范围,并与钻井工程中实际操作过程参数的范围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正确使用该仪器测定钻井液润滑性能的方法,评定并推荐了该仪器的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29.
纳米纤维素是在某一尺度上具有纳米级的纤维素材料,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血液接触性材料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纳米纤维素材料具有可控的血液相容性,作为抗凝血材料和促凝血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讨论了纳米纤维素基血液接触性材料的制备方法,总结了其在抗凝血与促凝血中的应用,并就其未来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